快好知 kuaihz

如何进行深度思考?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论

我们要把思考方式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要坐着想出一个十分牛逼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思维框架,斗胆说一句不存在的。

深度的思考,其实很难定义。而且真深度思考和伪深度思考,有时候也很难分辨。有些时候一篇文章,动不动1w字以上,各种图表数据划重点,看起来干货满满,其本质却不过是一篇七拼八凑的文章。有些文章寥寥数语,却能一语中的,道出玄机。

例如caoz关于李某来发起比特币硬分叉的观点,很多人分析说是为了硬分叉是为了比特币的发展,因为早些时候一些比特币的文章都有介绍比特币的硬分叉,那时候的硬分叉确实是为了扩容,让比特币网络更加健壮。

大多数人都直接套用了之前的结论,而没有仔细再思考,一篇分析比特币硬分叉的长篇大论,看起来是很”深度“,但是都然并卵,没有分析出真正的东西。

我对于深度思考的定义是:

把事情拆分成最基本的单位,用最基本的原理去解释。

这其实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一性原理。

一、建立正确的三观

进行深度思考,我认为要先建立正确的三观:

1. 不把表面的认知当成知识

碎片化的学习、浅阅读成了现在的常态。太少的自由时间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之间的冲突,形成了巨大的内容消费需求。我们都渴望密度更高的信息,于是各种知识付费产品纷纷出现,力求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知识,浓缩为几个小时,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

这就像一针兴奋剂,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收获满满,然而到实际应用中却常常是一场空。虽然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但是这些知识也只能作为药引子,没有药材的支撑,是没有办法药到病除的。

不能看了几篇区块链的文章就说自己懂了区块链;听过几个得到专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大师指点,未来将会一路顺风。前些日子清理掉了一些所谓分享干货的微信公众号,只留下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公众号。

没必要去接受太多浅层次的信息,一些新闻其实只要看看标题即可,这边推荐下冯大辉的readhub。

要对某个事物有真正的认知,还是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习。

2. 不盲目附和观点

不盲目附和观点不意味着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其实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多多从别人的视角中发现自己没有看到的,也要从自己的角度发现他人没有看到的,从而去逼近事实的真相。

二、进行深度思考的方法论

1. 建立知识储备

呼应一下上面的不把表层的认知当知识,所谓是知识储备,是指对于经典知识的掌握。什么是经典知识呢?所谓经典,就是能够流传很久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都是来自一些经典的著作,每个领域都会有经典著作,例如产品经理书单里常见的《启示录》、《失控》等等。当然,由于这个行当还是比较年轻,可能N年后会有更经典的著作出现,但是现在能够接触的到经典,是需要进行知识储备的。

同时,进行经典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经典知识同时也会引用到交叉学科的内容,这些交叉学科的经典内容,也是需要研读的。对于一个领域的研究很理解,需要的知识量是很大很大的,除了达芬奇这类天才,其实真的很少有在多个领域精通的大师。所以如果看到某个人号称精通多个领域,如果他并不是公认的大师,八成就是骗纸。

2. 建立思维框架

思维框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例如要写一篇文章,你的习惯是什么。有时候想写一些什么东西,但是一到下笔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写起。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好的行文框架来辅助你。当你面对一个问题,一个好的思维框架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一些我们常见的分析框架也能帮助我们建立思维框架,5W1H、PEST、SWOT。不要瞧不起这些框架,这就好像之前我介绍的数据分析的三观一样,并不是越高级的分析手法越厉害,数据分析是要以目标为导向的。

我们进行思考也是一样,我们要把思考方式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要坐着想出一个十分牛逼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思维框架,斗胆说一句不存在的。当然如果存在请第一时间告诉我,欢迎打脸。

3. 拆分最小单位

第一,不要放过任何相关的因素。

比方说关于李某来发起比特币硬分叉这件事,不能忽略了李某来本人这个因素,不同的人发起硬分叉的目的不会相同,事件的走向也不会相同。

有时候你看到某些人的分析很厉害,一般都是因为他看到了没有看到的东西。你会惊讶,你会赞叹,哎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要做到深入的思考,不要放过任何相关的因素。有些因素是隐性的,不容易发现。这就又要牵扯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其实我很佩服写影评的人,他们的人文知识量让我赞叹,他们对于电影细节的解读的细致真的是需要很大的知识储备。

第二,正确的提问。

找到影响事物的多个因素以后,要对每个因素多问几个为什么(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这里问为什么是有技巧的,不要在问题中带有倾向性,否则自己思考的答案会存在主观偏差。

例如关于微信多账号切换功能,我们要对它进行思考,我们就不能提问:为什么微信不支持多账号切换功能?往这这个方向思考,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微信的野心很大,想要成为每个人唯一的网络身份。后来这不就啪啪打脸了。

正确的问法:微信会支持多账号切换功能吗?对着自己的答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足够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且不说结论是否正确,至少是有理有据。时候反思起来,也有根有据知道自己错在哪,忽略了什么,这样才能有进步。

第三,多借鉴

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例如最近的朋友圈圣诞帽事件,如果你能发现和以前那种转发QQ立升5级的套路如出一辙,相关的分析很早就有。在这些经典的分析之上,提炼出分析的方法论,再对现在的事件进行分析,很多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的。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方法论  方法论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简单  简单词条  进行  进行词条  
产品

 产品新人如何开需求评审会?

很多产品经理谈到需求评审可能都闻风色变,因为总是被虐的不要不要的,就像荒野猎人里被熊虐的小李子;但是,依然有那么些产品经理对需求评审会情有独钟,难得有个机会和各...(展开)

产品

 重“众”轻“筹”的中国式众筹

【小编语】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众筹,却换了一副面貌,成为营销的重点之地,其问题究竟在哪?且看文章细细品尝。前些天,参加了一个媒体讲座,嘉宾主要是谈及如何用互联网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