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这个包子从无到有的故事,让大家对产品经理的工作及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怎么看呢?
那天在一个平台上看到很多人在问产品经理是什么?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我看到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回答,但是大家还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我就在想会不会很多人把互联网理解地太“高大上”,而跟线下脱离了,我该如何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来回答这些问题。正好我下班后在路上买了两个包子,突然灵光一闪,就有了这篇文章,生活无处不产品。
有个北方人名叫甲方提了一个需求,他想要安个第三只手,这样他可以一边拿馒头,一边夹菜,一边写字。开发同事接到这个需求就帮他安了第三只手,实现了他的这个需求,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他外表不好看,行动不协调,反而还不如两只手。
于是产品经理看了看,说第三只手完全是个伪需求,要看到他本质是为了解决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写字的问题!于是通过跟甲方同学的沟通,评估产品机会,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面和菜直接糅合在一起成了一种新的食品叫做“菜团”,这样他就可以实现一边吃东西一边写字还不用增加一只手。
甲方听完后感觉这个方案非常棒,他不满足于自己使用,想要生产出来进行销售,因此提了更多要求,这叫变更需求。
由于需求的变化,用户群体也随之发生变化,产品经理进行市场评估,了解竞品,展开用户调研,构造不同的人物画像,发现大家都有跟甲方一样的需求,这是个痛点,于是他在原有基础进行优化后,将一个概念性方案,以更全面的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形成BRD、PRD文档和包子的模型,并召开需求评审会。参会人员有开发、交互、产品还有甲方这小伙子等,由产品经理主持一起对这个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可行性和可实现性。甲方觉得菜团这个方案很好,完全可以实现他的需求,开发通过技术评估也说这个完全可以使用蒸笼方式来实现生产,其他人也都各自发表了看法。
需求评审通过后,产品经理进行交互、设计、开发、测试的排期,让大家有节奏地工作。接下来交互设计师入场,在产品经理的配合下, 打造“菜团”的形状,掰开方式,需不需要两端凹陷便于手拿等,终于得出了一个顾客食用过程中拿着会很舒服的菜团样式,并召开交互评审会(小公司一般没有)。
交互评审通过后,视觉设计师入场,对“菜团”形状、大小、色泽等进行设计,一下子提高了“菜团”的逼格。经过设计评审(小公司一般没有)后,产品经理就将详细的方案文档、包子模型和包子设计交付给开发生产。
开发们接到”菜团“的生产这个需求后,对需求进行技术层面的拆分,有的负责砍柴烧火,有的负责调和面粉,有的负责洗菜、切肉、炒菜等,产品经理可以不会这些操作,但一定要懂这些原理,才可以和开发顺利沟通,及时调整蒸“菜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生产出满意的“菜团”!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菜团终于开售啦!但是却发现鲜有人问津,这时候来了个沈万三,他尝了下包子并为之惊叹,就对老板说我可以帮你提升菜团知名度,让用户蜂拥而来购买,因为我是个牛逼的运营。
终于“菜团”成功地卖开了,用户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客户不断流失,比如面和菜是糅合在一起的,吃的时候会松开掉了一地;比如有人希望“菜团”是正方形的,等等。产品经理面对这些纷杂的反馈,进行需求分析管理,排定优先级,最后决定先解决吃“菜团”会掉一地的问题。在这第一次版本迭代中,他的设计是把面摊成皮,把肉和菜包进去,这样菜就不会随便掉出来,并为了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菜团”正式更名为“包子”。
经过第一次迭代并更名为包子后,用户体量猛增,那个叫甲方的小伙子也迅速开了大量分店,同时在经营过程发现每个店的营收不同,每个时间点的销量不同,客户流失率不同等等问题,这时候产品经理就陪数据分析师一起(或者自己撸起袖子)进行大量的用户行为分析,得出地段、地域、季节、早中晚、热点、口味、装修等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性地对“包子”和店铺进行优化,渐渐地让绝大部分店都实现了稳定的盈利。
产品经理成功的带领团队生产出了商业可持续、用户满意、技术可实现的包子,可是最后那个北方人却还是破产了,于是开发、设计师、运营、数据分析师等都说是产品经理的锅,设计的什么破包子。
通过这个包子从无到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会对产品经理的工作及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续我也会由点及面地对流程中的每个点做更细致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