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假装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互联网行业里最low逼的职业。你不懂技术?没事儿,来做产品经理吧。你不懂设计?没事儿,来做产品经理吧。你不懂市场推广?没事儿,来做产品经理吧。产品经理不是学出来的,大学里没有哪个学科定向培养产品经理;那些个被吹出的“大牛”,实际上是从各个奇葩职业前身转到这个行当里,靠着过人的口才和愚弄大众的自信自说自话。

如何假装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从月薪6000到年薪百万期权豪车不一而足,仅仅靠着满口的“刚需”“用户需求”“极致体验”想简单混口饭吃,那可不是“产品大牛”的追求,更不是本人冒着生命危险揭秘职业内幕想要传达给你的东西。想要唬人,需要动脑、创新、颠覆、打破固化的思维,侮辱对方的智商。牛逼的产品经理要像《食神》,让别人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观点语惊四座,谈吐超越人类。以下举例邪恶满满,请聪明的看官自行总结发挥。

看招!

1.“定位精准用户群不是产品立项的第一步”

产品是由用户决定的,不如说产品是由市场决定的;说产品是由市场决定的,不如说产品是由公司背景决定的。精确的用户群很多情况下会表达出特异的特征,而其中某些特征是排他性的,往往影响了产品的外延。如果你锁定的用户群不容易被公司资源笼络,或者量级太小,吸引成本太高,不如尽早放弃这个思维,回头想想公司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前景。这比你去做所谓“用户画像”更不容易跑偏。

2.“用户没有‘刚需’,满足需求只等于吃饱,不等于吃好”

最常听的一句话是“捏住用户痛点,抓住了刚需”。所谓刚需,不是用户渴了你给他一杯水,而是他找不到水,马上就要渴死了,你随便给他什么比体液浓度更低的东西。满足是什么?是吃饱后无欲无求。

产品千万不要想着如何喂饱用户,时不时给用户一点甜头和新鲜感,用户的期待才会更强烈,你才有精神准备下一道精品小食。

用户群是个很怪的东西,当你彻底满足了他,同时也等于将另一部分人拒之门外——而你的产品已经相当复杂,让别家出了其他口味的时候,只要你的用户有足够动力站起来,他立刻就会跑去大快朵颐了。

3.“移动端/APP设计经验是废话,行为边界才是王道”

越来越多的公司定向招所谓“移动端产品经理”,有的还要“2-3年经验”。这看似很合理,但3年前,很多摸移动产品的兄弟还根本不了解App应该怎么玩。我们需要认识到,无论PC、手机、平板还是VR眼镜,在信息传达方式上都有其缺陷和特性。它的缺陷和特性恰恰是用户行为的边界——你不能指望用户用看报纸的心情和视角看手机,真正用户在浏览的内容只是手机中上方1/3屏幕的内容;同时,随时关掉当前页面也是手机用户的无耻行为,抱着电脑屏幕的上班族永远想用一个姿势看得更多,移动一下鼠标?重新寻找下一个目标?这太烦了~行为边界是产品设计的准则,没有其他。

4.“产品逻辑是意淫,业务逻辑是根本”

业务逻辑是用户的血泪史。无论你是做2b,2c,2m,o2o,还是什么其他。永远记住:内容的提供方是老大,你在为老大的内容生产提供服务。

那些做2c电商的同学不同意我的观点,什么?你以为你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你的主要工作是如何让他们更快的消费,在过程中尽量明显地提示,让他们少问问题多花钱!当你设计了一套逻辑无懈可击,过程顺畅的产品闭环流程后,你要想想,在一开始这个流程是否满足了内容生产方的业务逻辑,消费方的操作逻辑。这个是基础功课,不多说了。

5.“什么?产品经理不需要了解技术实现?让技术菌赶紧抱着他那堆bug去死”

如果你拿着这句话去逐行质问开发人员他的代码是什么意思,那我就要揍你了。很多产品经理之前从事过技术开发工作,当他们提出一个产品功能的时候,满脑子陷入代码逻辑、执行效率,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一定的技术特性,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发挥想象空间。

尤其是有CRM/ERP等B端产品开发经验的同学应该会了解我的意思;当你的产品涉及到插入公司其他产品平台的时候,你也应该了解,怎样的注册逻辑是合理的。了解技术实现和产品结构,能让你在设计产品时有更多的参照。

6.“谈论产品的生命周期没有意义,用户产品先死”

产品用户群有成长、转化的过程,说起来没那么复杂。

在我看来,就是三类用户:新鲜用户、成熟用户、稳定用户。这三类用户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年龄梯度,其他还可能有行业差异、自身体量等等其他差异维度。

产品初放市场,迎来大量新鲜用户,这个过程的用户淘汰速度是很快的,随着产品迭代和功能、设计属性加强,成熟用户浮现……实际上,当你的主要用户发生变化时,已经意味着产品原有模式发生改变了;“这个用户在干嘛?”“下一个用户是谁?”哪句比较重要,看你的产品处于何种阶段,看你开始对产品的定位实现到什么程度。

产品死亡不可怕,所有产品都会死亡,正如所有企业的最终结果都是破产一样,这是经济学普遍原理;成熟用户脱离平台才可怕,他们永远不会等你从医院的急救室走出来,而是看到救护车就跑掉了。

7.“用户黏度替代不了市场推广,黏度越强死亡越快”

风投最关心的问题是用户黏度,这个价值输出是最可量化的。用户多久使用一次,一次用多久,这个数据固然有用,但绝对不是产品圣经。

淘宝、大众点评、滴滴等深度用户的消费力固然可怕,真正为其起到重要贡献的是为数众多的“有需要才会使用”的长尾用户群。这些用户需要市场推广的周期性刺激,“双十一”“双十二”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什么都集中年底?因为迎合了商家清理库存的需求,这个不细讨论。

为什么黏度越强死亡越快呢?高粘度是新鲜用户或者说初期用户的行为特征,如果一直保持高粘度,只能说明用户在不断淘汰更替而没有成长转化,推广一停,立刻歇菜。

8.“移动不代表社交,PC不会死亡”

社交不依赖网络,90年代以前的人都是这么活下来的。只能说,亚社交的可间断性和移动端表现出的“碎片化”有一定的吻合。但移动就一定要做社交吗?我不觉得,并且持强烈的怀疑态度。

今年开始流行“社群”的概念,社群是媒体概念,社交却是平等的信息交换。二者都可以被打散,信息提供量大,用户参与度强,所以给人一种移动即社交的错觉。实际满足碎片化需求,具备用户习惯体验的东西都可以吸引用户,只是目前做后者的公司目前缺乏找到多种盈利模式的手段。

另外还有很多公司目标就奔着移动市场,号称“PC已死”。PC不会死,只是大量不适合在大屏幕上精耕细作的公司死亡了。亚马逊做电商,把巨资打造的数据挖掘技术藏在了PC首页一侧小小的“分类”按钮里,说到底还是产品经理们应该仔细琢磨行为边界四个字的重要意义。

9.“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控制用户的欲望更实际”

产品功能切忌大而全,很多产品诞生初期就被赋予了资源整合、多种盈利模式复合经营的重任。产品经理的眼界不能过分狭隘,只盯住用户需求和功能实现;当然也不能抬起头,各种功能通吃,同行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其他领域有什么也要拉进来,摆出一副“跨界竞争”“降维打击”的架势。

一个好的产品,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自己的主线在哪里。用户是顾客而不是主人,做保姆远不如做司机精明。产品堆砌功能的过程,是不断增加新用户使用成本的过程,也是让长尾用户不断流失的过程。润物细无声是产品改进的一种境界,也是理应遵循的方向。放弃业务和逻辑主线,有可能彻底破坏内容产出和消费驱动,得不偿失。

10.“数据解决不了智商”

功能的改进、结构布局的优化是产品经理的长期工作,以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据统计和挖掘技术在现今的产品改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贡献。然而用户的少量创新行为和平台用户的创新玩法却极有可能被简单粗暴的百分比忽略。

这不是说数据无用——大量统计工具和统计模型实际上能够快速地帮助我们捕捉动态,在某个热点被广泛传播之前即被洞察。但是判断取决于个人,如何转化用户的使用热度,让用户的热情为自己所用,需要“人”工解决。毕竟AI尚未全面智能。

11.“创新思维的背后永远跟着固化的行动”

当一个新的商品展现形式被创造出来,你想的下一件事可能是:恩,我需要一个列表,再来个购物车,再来个账户页面,产品原型就完成了。你可能完全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需要一个列表。用户不需要列表,用户只需要在他想买的某几个商品和犹豫不决的类似商品之间进行比较;用户甚至不需要比较,用户只需要直接看到他要买的商品就立刻下单。Windows告诉用户,你有2块硬盘,第一块有2个分区,第二块有1个,E盘就是第二块硬盘;苹果想的是,为什么要让用户头疼什么是硬盘,人们习惯用文件夹处理文件信件,那就让他们继续在电脑上用就好啦。

也许就每一个问题都绞尽脑汁太过辛苦,得不偿失,有时还会遭遇“重复造轮子”的质疑和尴尬。但是,“浪费时间”,不就是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假装产品经理  假装  假装词条  经理  经理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如何假装产品经理词条  
产品

 一份初级产品经理反省清单

推荐大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图谱制作一张反省清单,并把它贴在工位前。本文根据作者个人情况制作,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增添条目用以自省。增长相关:产品当前的北极星指标明确吗...(展开)

产品

 用户研究漫谈

什么是用户研究呢?用户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吗?用户研究有多少种方式?用户研究产生的结果,用户研究的流程,做完这些就够了吗?我们要一一分析它。先介绍一下两个名词【BC...(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