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做海量互联网产品的一些思考

互联网产品,也有生命周期的规律。把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简单地分为:从0到1,1到50,50到100,100到50,50到0这5个阶段。

在maggie十年产品经理的生涯里,有7年是在负责从50到100的产品,分别是QQ群、QQ游戏和百度手机助手,涉及社交,游戏和广告三个领域。

最近一直在想从这几个做过的产品中提炼一些共性的经验出来,如何做50到100的产品。发现受个人能力所限,无法抽象成系统的方法论,所以只能先零散的写一些点。这些总结来自于很多的前人经验汇总,并非我首创。

具备生态思维,不仅仅是2C用户产品思维,也不仅仅是商业思维。

对于50到100的互联网产品,通常都处在一个商业生态之中。50到100的产品经理在思考一个产品需求时,不光要考虑C类用户的使用场景, 还需要考虑B类用户、内部干系人和外部干系人的需求,及其使用场景。

以闪屏为例,从0到1的产品阶段时,闪屏主要面向C类用户,实现逻辑比较简单,从自己的服务器上拉取配置好的闪屏素材显示即可。

但当处于50到100阶段时,很多APP的闪屏都商业化了,需要接入广告系统,素材有可能来自于DSP的服务器,且素材不光是图片,也有可能是视频,还需要加入第三方检测几个的代码,以确保品牌类广告主能认可闪屏的曝光等等。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基于第一条的背景,当各方价值利益出现冲突时,该如何平衡和抉择。曾经的QQ会员默认勾选自动续费、以及最近的卖吧事件,都是很典型的KPI导向扭曲了价值观的例子。如果要打造百年老店,要杜绝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

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说:如果你在现实世界中让一位客户不满,她会告诉6个朋友。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让一个客户不满,她会告诉6000个朋友。

假设有1%的人对你的产品不满,对有1000万用户产品来说,也是有10万人对你的产品不满;对1亿用户产品来说,那就是有100万人对你的产品不满。这些不满的用户,有可能不再用你的产品,有可能卸载你的产品,还有可能把对你产品的不满,告诉身边的朋友,告诉互联网上的朋友。

因此,对于海量互联网产品来说,不管商业压力多大,最终取舍判断抉择的依据,我觉得只有一条原则需要坚守: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等定性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留存率、卸载率、回访率、满意度等等定量的指标, 来判断用户产品的满意度。对于海量互联网产品产品经理来说,要尽量解决用户不满的问题,尽量优化影响用户的各个指标。

判断用户价值的取舍点,有条及格线是:不让我等,不让我想,不让我烦。(腾讯张志东)

高于及格线是,正向的情感,比如有用的,漂亮的,惊喜感,参与感,亲切感,成就感,炫耀感,依赖感,爱,快乐……

低于及格线是,负向的情感,比如错愕感,突兀感,慢,烦,丑,低俗,拖沓,乱,茫然,被侵犯感,被欺骗感,愤怒……

要做到对用户体验感同身受,需要

自己化身为小白用户,多用产品,体味产品带给用户的感受

多了解用户怎么用你的产品

空杯心态,不认为自己已经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是最优秀的,还能做得更好

我发现随着互联网产品经理水化得越来越严重,别说去关心、回复、并解决用户反馈的产品经理了,连用自己产品产品经理多不多。其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三条,要让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产品经理,去否定自己曾经废寝忘食做出来方案,最难过的首先是自己这一关吧。更加不用说,如何废寝忘食地去思考,怎样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这样复杂的命题了。

问题驱动,追求效率

对于相同的商业模式来说,比拼的是利润率。对于50到100的互联网产品来说,比拼的是效率。从数据维度,把产品拆分成两条主流:

用户流,从用户流转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用户流转的效率,包括新增、激活、转化、留存、回流、卸载、召回等关键环节 。

金钱流,从商业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金钱流转的效率。一切资源的使用,最终可以归结到成本和收益上。

以Push为例。Push是常用的运营通路。我们发现收到Push的用户,其卸载率将比普通用户高N格百分点。那么购买这些多卸载用户的成本,也将计入到Push的成本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计算运营活动的成本和收益。而不仅仅是看Push发出后,有多少人收到和点击。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要始终带着问题驱动的思维,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不断的去发现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突破。人力、资源、金钱,投入到哪个事情上,一定要思考得特别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这三大关键问题,要时刻反思。套用美团王兴的一句话,很多产品经理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碌,是让自己避开真正的思考。越优秀的产品经理,其思考力越强,越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优秀的产品经理为什么值钱呢,可以参考发生在福特公司的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的故事。

科学方法,数据推动,有效决策

产品经理被吐槽得最多的一点是,决策都是拍脑袋,没有科学的方法证实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由于产品环境的变化,要比较方案A和B的优劣,需要排除时间、受众、内容等等所有干扰因素,在其他变量都一致的前提下,只有产品方案的不同是唯一变量,才能得到有效的结论。

目前在google、facebook以及国内一些知名大互联网公司广泛采用的是灰度发布+A/Btest的方法。

比如,要做一个产品首页的改版,拿原方案和新方案,抽样用户群属性也基本相同,在有效的时间和有效的用户规模下,拿到的数据,才相对更优可信度。Facebook会在一个版本中提前预备上几十个ABtest方案,通过开关的方式试验,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在后续的版本中逐步剔除掉被砍方案的代码。国内提供ABtest服务的有吆喝科技,创始人是来自google。

居安思危,要有KPI之上的追求

对于50到100的产品来说,通常背负着很重的KPI。但同时,按照其生命周期的规律,下一步必然是走向衰退。

我自己亲历了QQGame从传统棋牌游戏大厅,到开发平台的转型,让业务焕发了第二春,实现了收入连年翻倍增长。但同时又因为KPI压力过大,导致转型速度太慢,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浪潮,最终业务走向衰退的过程。

KPI是一种管理手段,伴随我们的职业生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要利用好规则,而不是被规则所束缚。KPI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束缚你。KPI完不成怎么办?如果碰到KPI压力实在太大,必须要出卖节操怎么办?KPI制定得不科学怎么办?外部环境大势已去, KPI完成了 又如何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去思考业务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和机会,并及早做出应对。如果应对得法,产品不仅能避开死亡之路,还有可能实现100到150的转变。

如果,经过再多的努力,产品最终还是死了。那么,换个工作呗,多大点事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做海量互联网产品的一些思考  海量  海量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一些  一些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产品

 「业务导向」VS「可持续发展」:...

在业务发展的高压之下,我们渐渐习惯用最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渐渐演变成“发展才是唯一道理”。如何从对立中找到统一,帮助产品和团队健康快...(展开)

产品

 市场需求文档MRD:校园外卖配送

市场需求文档MRD是基于产品层面的表述,收集、分析、定义主要的用户需求和产品特性,打造初步的产品轮廓。一、文档介绍1.1 基本文档信息公司/项目:校园外卖配送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