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O2O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各大 传统/非传统 的公司纷纷涉足这个领域。虽然传统行业的公司占据着 OffLine 一侧,虽然大家做的事情方向类似,但是往往在 O2O 的游戏中难以和来自于 OnLine 的互联网公司去比拼(OffLine一侧具有垄断地位的除外)。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用一句话一笔带过:
这句话听着很高大上,但是却完全不能解决问题:何为互联网基因?一个传统公司,如何才能有互联网基因? 我们不妨通过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 管理方式
一个公司的管理方式,最终决定了人做事情的态度和积极性,互联网公司往往以扁平化而著称,但是,扁平化只是一个表象,较浅的决策层级 才是其本质。
什么叫决策层级?一个决策需要拍板时,要经过几个人? 决策层级越浅,做事的效率越高。而 高效 正是互联网行业取胜的不二法门。
注意:做决策 和 向下级提意见 是两回事,后者不会造成下级不愿意担风险做快速决策
要想确保能建立起较浅的决策层级,需要公司高层以核心结果为导向,而非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否则,下一次需要做决策时,决策线就会变长(因为只有经过汇报批准的事项,出了问题才不会被责罚),从而陷入大小问题层层审批的繁冗流程中,造成公司从根本上难以进入快速作战的状态。
其实,以上总结起来,就是通俗的两个字:放权。互联网公司,因为其身处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对 放权 的要求是最高的。
2. 工作的氛围
之前去某院线开过会,会上,有领导参加,第一个环节时介绍与会来宾,所有人都西装革领,发言也有是有条不紊,虽然中间不乏真知灼见,但是,整个氛围总是让人联想起政府的大会。而这个,在互联网行业是完全行不通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着装问题么,有那么严重么?确实,着装要求 对工作本身影响不大,对 着装 这种小事儿都做要求 背后反映出来的公司的管理理念,才是根本。换种说法就是:公司愿不愿意最大程度上 解放生产力?
对一个需要快速反应的团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这个团队能把精力都放在关键的点上 ,在说话、办事过程中,不会被非核心问题分心,比如:着装是否合理,是否打断了领导说话,说话语气是不是不好 等等。
另外,宽松的氛围还可以使员工愿意开口反映问题,不用担心 “因言获罪”。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信息传达最通畅,从而使得决策能够快速做出。
3. 对待用户的态度
“用户就是上帝” 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但是,反观传统行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公司只是把 “用户就是上帝” 解释为 “做用户喜欢的产品”,而没有做到 对用户的反馈及时响应。
看一个公司是否有强大的互联网基因,一个很简答的方式就是看,当这个公司的产品的用户表达不满时,会引起公司多大范围的波动?
很多传统公司,人员随着职位的升高,往往离用户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不在关注用户的呼声。这个情况很容易造成用户的反馈被掩盖在基层。因为人总是有惰性的,当用户的呼声不被高层关注到,那么基层的工作力度也会变弱。
简言之就是:决策层级越浅越好,而 用户反馈影响层级则是越高越好
4. 是否能快速试错
传统行业往往喜欢 秘密研发产品,最终一举攻克市场,形成一个很长一段时期竞争对手无法逾越的壁垒。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想通过憋大招,一举把竞争对手干掉几乎是不可能。因为:
你的大招很容易被Copy
最重要的是,你关起门来憋的不一定是好用的“大招”,很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出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 “花架子”。因为好的互联网产品,不是 “憋” 出来的,而是要在实际环境中慢慢 “磨” 出来的。
传统行业的管理者,往往难以接受一个产品做了个大框架就扔到市场上尝试,总会觉得,产品只有一次面世机会,如果不能对用户形成好的印象,那么以后就难以翻身。
他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传统产品,一旦发布到用户手里,更新换代是很难的,所以只好一次做到最优。
而互联网产品,只需要推送一个通知,轻松完成更新,这就使得产品发布可以很轻量级。轻量级的快速发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更快的切入到用户的痛点需求上,从而获得用户的好感,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能快速反应。
结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这句话来总结互联网的打法最贴切。以上四点,其实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构建,一个传统公司,想踏入互联网行业,务必要反观自身:
决策层级是否过深? 审批流程是否阻碍了业务的快速推进?
工作气氛是否宽松?员工是否为琐事所困扰?员工是否只愿窃窃私语而不想大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用户是否真如上帝?用户声音是否有效传达?
是否真正接受 产品快速迭代上线 的理念?是否还在纠结功能没做完全而不想上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