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微软公司创设了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这一“现代”角色。25年后的今天,产品经理的作用依然为人们所误解,而且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产品经理身上最重要的那些品质常常被人们忽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创业公司在提高其产品,团队合作以及效率上往往错失了很多有价值的机会,更别提获得成功的几率了。
硅谷的大公司,诸如谷歌、Facebook、eBay以及雅虎,已经把产品经理的作用和功能标准化了,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以及初来乍到的科技却依然在继续炮制单向度的产品经理,他们存在之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填补公司内部某些方面的空缺。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培训,也没有相关经历经验,很多这些才华横溢的“产品经理”就成为了偏才,只会一招的小马驹。他们要么是产品设计或者用户体验方面的大师,要么是项目策划专家,要不然就是用户获取方面的领袖,他们甚至也可能扮演这样的角色,就是说其主要任务是给工程师跑腿,比如说在工程师渴了的时候为其提供红牛等饮料,在工程师饿了的时候为其提供披萨等食物,以激发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当产品经理将自己的关注范围仅仅局限于某个任务时,整个公司都将遭受损失。最优秀的产品经理从事上述所有事项,而更常见的情形是,他们对于上述事项一个也不做。他们本质上是其产品的CEO,那即是说他们是其产品的负责人,要动用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工具来确保一项工程的每一个方面都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然而,可以说比产品经理所做之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如何思考。
投资者经常性地谈及他们如何只想投资“产品驱动型”的公司。我却从一个略微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当我遇到一个创业团队,特别是当这个创业团队的创始人之前没有在一个大的科技公司当产品经理时,我总是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他们是否具有“产品心态”(The Product Mindset)。产品心态意味着他们对如何当一个产品经理了如指掌,对于遇到的问题软硬通吃。就我个人的经历经验而言,成为一个产品经理所必需的特别技能是可以学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在如何打造一个蒸蒸日上的、能够带来收益的产品上,他们将永不会具有一个直觉上的观念。
产品心态是这么一种能力,它能够在你的左脑和右脑之间,在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架起一座无形之桥,从而将相分离的两者连通起来。在斯坦福大学,我们将这些方面描述为“科学要素”(The Techie,大意就是说精确的、可以用科学原理计算的东西,大约等同于智商)和“直觉要素”(The Fuzzy大意就是说模糊的、直觉的、不能用科学原理计算的东西,大约等同于情商)。产品心态知道何时从无拘无束的创造性破坏阶段进入循规蹈矩的执行阶段。它能够理解并领悟美好憧憬和商业模型之间的认知距离。它是这么一种能力,就像拿着一把很大的刷子,在空白的画布上大笔一挥,就可以创新以及创造新的事物,与此同时也能够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方法回过头来重做。产品心态意味着产品经理可以设计极好的用户体验,也可以利用数据来进行A/B测试,从而找出最佳的网页布局。他们可以实现病毒式增长,也可以战术性地管理收费的客户获得渠道,从而使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最低。产品心态就是一种平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