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平台使用哪一种支付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其实在于资金在真正交易的时候是在哪个账户上而已。
通道模式有点类似于电商平台的“第三方平台支付产品”,即P2P平台(所在的公司)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一个商户账户。当然开设这个账户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对方公司需要进行各项风控审核,只有合规了之后才能成为对方的商户,审核周期大约是一个星期,如果项目紧急的话需要提前进行,否则项目上线时会被这个工作拖后腿。并且由于P2P平台自身资质的原因,一开始所获得的支付额度都不是很大,所以各项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
一、用户 & 银行卡
准备好各项资料之后,经过层层审核,接入了第三方支付,拿到了商户账号。这时候P2P平台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资金账户:
用户(借款用户和投资用户)在P2P平台注册后自动开设的账户(我们暂且称之为“平台账户”);
P2P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的商户账户(称之为“商户账户”);
首先,用户想要在我们的P2P平台投资就需要先进行充值,充值的钱直接进入到“P2P平台商户账户”中,“用户平台账户”与“商户账户”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所以用户能在P2P平台上看到相应的账户余额,但是这笔钱实际上是在“商户账户的备付金”上。
融资成功后,经过平台的审核确认,平台发送指令给借款人的“平台账户”充值相应的借款金额,此时借款人可以在平台账户上看到余额增加了,融资成功了。
最后借款人在P2P平台账户余额进行提现,P2P平台发送提现指令给支付通道,通道再将相应的资金转到借款人的银行卡,到账后才算真正拿到钱。
P2P平台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公司仅对资金的划拨做中介管理,一切资金划拨的指令来自于P2P平台。P2P平台从始至终都可以触碰到用户资金(直到借款人申请提现之前,钱都在平台的商户账户中),也就是说只要平台申请提现就能把钱取出来,存在挪用用户资金的可能,这样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资金池的风险。
资金池最大的风险在于平台平台可以随意挪用用户的投资资金(随便伪造一个借款人就可以了),因为挪用了,所以一旦当挪用部分资金没有很好的去处来产生相应的利息,平台就得自己掏腰包填坑,久而久之坑越来越大hold不住就携款跑路了,因此现在使用这种支付方式已经不符合监管要求。但尽管如此,初上线的小平台在没有任何背景或实力的情况下,因为成本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会选择使用这种支付方式。那么在这种支付模式下钱到底是怎么流动的呢?如图:
二、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模式
随着通道模式暴露出来的资金池问题越来越严重,稍微有些实力的P2P平台都纷纷向监管靠拢,我自己管理资金容易出事,那我把钱给别人保管这总行了吧。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于是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推出了资金托管模式的支付服务。在此模式下,用户(投资人和借款人)注册后需要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主动实名注册二级的独立虚拟账户(我们暂且称之为托管账户)。投资人先把钱充到P2P平台账户(即托管账户)中,当进行投资交易时,平台发送交易指令,由第三方支付把投资人的钱直接转到借款人的托管账户,用户的资金往来全程由第三方支付进行处理,平台无法直接触碰用户资金,实现专款专用,与平台自由资金完成分离,有效的避免了资金池的风险。
但这种方式弊端也很明显,如下图,用户的资金最终会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银行账户沉淀,虽然P2P平台的运营方不能擅自挪用资金(P2P平台的银行账户没有实际资金入账),但实际是将资金池放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上,因此若第三方支付公司本身不具备一定的实力或者说内部风控制度不完善,极容易出现挪用资金的情况。若是这样,将资金存放在大型的(或有大背景)P2P平台上甚至会比使用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更安全一些。另外,如果支付公司与P2P平台存在关联(如同一母公司控股之类的),那么其实就又回到了没有托管的状态。
三、银行存管模式
银行存管从形式上来说其实与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非常类似,区别就在于资金不会出现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上的情况,资金来回都是在用户的银行账户(子账户)内,所以能有效的避免上述方式中资金池的风险,也是目前来说唯一符合监管要求的方案。
总结一下
不论平台使用哪一种支付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其实在于资金在真正交易的时候是在哪个账户上而已。通道模式资金在平台本身的账户上,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在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上,而银行存管则是在用户自己开设的银行子账户上(托管账户),任何一方都无法触碰到用户的资金,所以理所当然这是最安全的方式。那么,是否还存在比这更好的方式呢?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