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商品为何共会享购物车总数量限制呢?文章为你一一解读。
1)首先,往前多思考一步,相信有些小朋友会奇怪为什么购物车依然保留失效物品?
原因有二:
a.任何设计,在现实中,是可以投射到具体事物上的,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互联网的发达和演变,不是在创造,更多的在于改造,人们本质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没发生变化,好比超市有购物车,用户把东西放进去,最后去收银台结账,于是电商平台也做了购物车,延续了线下购物车的价值和功用,而对这个购物车中物品的操作权限,线上线下是保持一致的,只有用户主动行为可以去改变,这是一种对用户行为的尊重。
b.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任何数据层导致的表现层变化,必须清晰的让用户认知理解,就好比购物车里的物品,在用户未知的情况下,哪怕失效了,也不应该被系统自动处理,这是一种对交互的思考。
2)那为什么购物车会设置商品上限?
这个问题记得之前有咖友提过,其实说白了,很多功能在设计出来后,大家会发现和去赋予它很多主观价值,但客观的说,在最初的设计阶段,有时可能只是开发和产品说,这里的数字,出于安全性,必须设个上限,产品想了下,那就设99吧,仅此而已。
观主喜欢叫这类设计为容器设计,很多场景和控件和功能都会遇到这个概念,说白了,输入框也是容器,容纳文字,只要是容器,就有大小,出去安全性和数据溢出的考虑,必须设定一个阀值。
有人会说,设定一个上限,会更好的去引导用户行为?并但是这个点,无非刺激用户去review之前的历史添加,去做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关联性的兴趣延伸行为,不是不对,就是成本太高,条件较难触发,我们还是回归本质的好。
3)最后回答文首的问题,为什么失效的也算进总数?
结合上面的答案,显而易见为了三个原因:
a)如果失效的不算入总数,出于容器设计的考虑,依然要给失效物品设置上限,上限这个事,避免不了,设置两个意义不大。
b)根据上一点,如果仅仅设置有效上限,失效的单独计算(包含设置上限和不设置上限),某个商品如果,失效后,移出生效的容器中,再把生效容器灌满,即重新加满,失效的又生效,是加入生效还是不加入?加入是顶替某个还是溢出?
c)失效和有效的是两个需求对立面,而在产品设计层面,我们应该主动引导用户去管理失效商品,通过共享上限,去督促用户自发的维护,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