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位产品基友彻夜长谈如何把握产品的核心价值,发现这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用户为什么来用你的产品,很少人可以想清楚,更多的人是摸着石头过河。
张小龙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在一个聚会,来了好几个女生,我跟她们说装一个微信吧,她们问为什么。我说装微信可以免费发短信、发图片,省了彩信的钱;还可以直接说话,连打字都不需要。这几个女孩没有一个有兴趣,很奇怪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然后我现场给她们演示了一下,说你看附近有很多美女,我可以跟她们直接打招呼,这些人立马两眼放光,一个个拿出手机让我帮她们装。我当时都很震撼,这两个差别会这么大。我承认我当时对人了解太少了,但是真实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张小龙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童鞋了。现在微信的核心价值观是“连接一切”,而附近的人就是人和人的一种连接方式。
我在想,是否有这样的一个体系框架,成功的产品都是遵循了这个体系框架里的游戏规则,所以成为了成功的产品。我试着描绘出这个体系框架,脑海中闪过无数的产品和用户,比较他们的差异和共性,优点和缺点。最终得出了自己的一点感悟,说出来让大家笑话一番。
如何做产品?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我觉得做产品有两点:1、有用;2、有趣。简单吧,就只有两点。但是如何做好这两点,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了。有些产品有用但无趣:百度;有些产品有趣但无用:糗事百科;有些产品有用又有趣:微信。或许有些小伙伴会不服:我觉得百度贴吧很好玩,很有趣啊;我觉得糗事百科很有用啊,它让我很开心,很放松啊。百度贴吧是另一个产品,是一个社区产品,不是一个建立在搜索上的产品,除了名字并没有其他关联性,我说的百度是指百度搜索。微信有用又有趣,是因为微信的有趣都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来定义有用和有趣吧,这样小伙伴会更清晰一点。
定义有用和有趣,我们需要在同一体系中来解释,这样才有明显的对比。拿微信来说吧(微信作为一款全民产品,真是处处躺枪啊,没办法,谁叫你做的那么好呢)。微信中有用的部分是好友关系和好友之间的通讯功能;微信中有趣的部分是附近的人、语音信息、朋友圈、漂流瓶等。有用可以100%覆盖到目标人群,是目标人群的刚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会改变的,是目标人群人对于这一事物或行为的需要。你用微信,不可能说没有一个好友吧,不可能说一年到头不和一个好友聊天吧,这是不可能的。好友聊天和维护好友之间的关系这是不会改变的需求,以后没有了微信,你还会寻找其他的工具来完成这一需求。而有趣就不可能100%覆盖到目标人群,有趣更关乎目标人群的口味(兴趣)和习惯,是目标人群人对于这一事物或行为的情绪反映,同时也是可变化的。附近的人、语音信息、朋友圈、漂流瓶等都是喜欢的人去玩,不喜欢的人则不玩。有人喜欢用文字聊天,有人则更喜欢语音说话,这是习惯问题;有些人天天发朋友圈,有些人则一年到头都不发朋友圈,这就是兴趣问题。你刚玩朋友圈时,早中晚各发一篇,后来一天发一篇,再到隔几天发一篇,再后来你爸妈加你好友了,你不发了或发的内容变了,这就是可变化的证明。随着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兴趣和习惯也是可变的。就像吃东西一样:吃,从人出生到死亡都不会停止和改变;东西,从人出生到死亡都在不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