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的 Pressy,到国内的“快按钮”,在音频接口上做文章的硬件产品火了。这周,两大巨头 360 和小米也分别挤入这一市场,分别推出“智键”和“米键”,时间相隔仅一天。
诸如 Pressy 这类产品本质上都是作用在智能手机的音频接口的一个“快捷按钮”,通过接入系统 API,用户可以自定义这个快捷按钮的手势,利用单击、双击、长按来激活手机的一系列功能,激活录音、手电筒、快门等等。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按钮成为国内厂商扎堆的产品?无非三个原因:
技术门槛低,极易复制
成本低廉,甚至可以免费赠送,获取用户成本低
想象空间巨大,可以视为一个“入口”
那么,入口的价值体现在哪呢?插入按钮后都会提示安装一个 App,除了拍照、录音等“快捷功能”的定义还有丰富的可扩展空间。
这里以“快按钮”和“360 智键”为例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入口”思路:
360 智键:“剃须刀-刀片”模式
360 智键目前支持“手机加速”功能,后续 360 随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加入诸如查杀病毒、手机助手的功能,正如 360 此前推出的随身Wi-Fi 植入了 360 云盘的服务,逻辑一脉相承。
这其实很类似于亚马逊 Kindle 的“剃须刀-刀片”模式,亚马逊的服务尚需要硬件支持,而诸如音频按键等产品在硬件成本上更加极致——即便用户舍弃了硬件不再使用,但硬件带来的软件和服务可能已经深深扎根于用户的手机。
相对于利用应用渠道分销、手机预装的传统方式,利用智能硬件产品潜移默化地推广服务的方式不仅成本低廉,同时很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而从大的角度看,这也正是互联网公司扎堆智能硬件的逻辑。
快按钮:打造“围绕快捷接口的应用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