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移动App产品设计的创新点

移动互联网发展得热火朝天,各种app层出不穷,我们看到了很多创新精巧的小应用,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同质化严重,与同类产品差异化较小。其实很多让 人感觉很有新意的应用,只是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别致的切入点。或者是抓住了用户的某一种心里,或者是在界面布局上大胆突破,或者是做了很少有人关注到的细分 领域,或者是让人产生了真实生活中的亲切感。下面就来聊聊这些新颖别致的创新点。

1、细分领域的产品路线

对于创新型的产品,很难做到大而全,最好的突破方法就是做细分领域,走差异化的产品路线。很多产品都是把饼做大了之后,开始做垂直化。在问答类网站越做越嘈杂的时候,Quora开始做细分领域,并且做了很好的知识沉淀,随后出现了许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问答网站。国内的知乎也走的同样 的路线。但开放注册之后,随着用户的增长,内容越来越多,原本的互联网、科技、商业等精华领域的问答难免被稀释,所以后来知乎推出了“领域”,保持了对精 华内容的专注性。在社交网络大热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社交,linkedin另辟蹊径,定位于商务社交,也成为做细分领域的经典案例。

其实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做出很精彩的产品。如今电子阅读类的产品很多,大多以提供正式出版的电子书为主。而豆瓣阅读则是专注于另一个细分市 场,不是以图书出版物为单位,而是允许作者在这里发表还没有集结出版的作品。图书作品从写作完成到出版往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豆瓣阅读将这些“抽屉作 品”发表出来,可以让读者看到一部作品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豆瓣阅读做的领域是单篇作品,而非整本图书。

把思维扩展一下,除了在领域、行业、用户等方面做细分做差异化,在时间、空间方面也可以做。LBS签到鼻祖Foursquare诞生以后,各种类似的 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国内也有街旁等类似产品,微博、大众点评等诸多应用也相继推出签到功能。有款叫Forecast的应用则将“未来时态”引入了 “check-in”,不仅仅允许在当前地点“签到”,还允许用户就即将前往的地点进行“预签到”。在空间上,各种聊天交友软件都可以寻找附近好友,而一 款叫KK觅友的社交应用则主打陌生城市的差异化路线,用户可以“空间穿越”,选择指定城市进行交友。不过在如今各种应用一片红海的今天,能找到独特又有可能爆发式成长的细分领域,也实属不易!

2、回归生活的用户界面

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滑动解锁是中国的专利。当我们整天对着kinect打网球,对着ipad看书弹钢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我们已经习惯在玻璃屏幕中寻找物理世界中的真实感。

如今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不是最初的能用就好,对于产品设计中“形式追随功能”的要求,慢慢变为了“形式追随情感”。当所有产品都能够满足用户对功能 的需求时,就要看哪款产品更能够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许一个能勾起童年回忆的转场动画,一种熟悉的操作方式,都能打动用户的心。

可能很多人小时候都用过上锁的日记本,将所有心事写在小本子上,然后加上一把小锁,珍藏着自己的小秘密。点滴时光是Windows Phone上的一款轻盈小巧的日记应用。它并没有把功能做得又大又全,而是力图通过优秀的设计,制作一款能还“日记”以本真面目的轻量级应用。这款应用相当新颖,用户选择底下四种颜色的其中一种后,再往上滑动到设定的数字即可解锁。

Paper是我最近最喜欢的一款ipad应用,它的界面十分精美,进入应用时就可以看到那些用皮革包着的日记本,直接在一本日记本上面点一下,就可以 打开日记本,它真的会像一本书一般打开。而当我们要翻页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指在上面轻轻滑过,转场效果也十分细腻。若我们合上这本日记本,只要用两根手指 从两边轻轻往中间捏合。当你想重画的时候,只需要将两个手指逆向打圈,画纸就可以被捏成一团丢到垃圾桶中。Paper致力于打造成画纸一般的体验感觉.

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有时候也应该离开电子世界,从现实的物理世界中寻求灵感。如制作界面折纸,离开电脑,把玩一下纸张常能带来新鲜的角度。同时,在手中有一个实物原型的好处是,你可以真实的交互和估量它。

3、多样化的手势操作

OS X Lion的Multi-Touch手势改变了用户与 Mac 之间的互动方式,在 Mac 上任意轻点、滚动、轻扫或双指开合,就可以更流畅自然的掌控屏幕上的一切。iOS 5 也新增了多个手势动作,使用四指向上轻扫显示多任务处理栏,双指合拢即可返回主屏幕等,让用户可以在 iPad 上的操作更加迅速。触摸屏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手势操作,让使用变得更加便捷,这也是应用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

前段时间备受追捧的Clear,就成功于其自然、无意识的手势操作方式,让用户感受到了指尖交互的快感。虽说是一种全新的操作方式,但是 Clear 学习起来并不难。点击列表展开详情、聚合手指返回上一层、点击空白新建条目、下拉列表新建list等,这些手势操作都是有理可循、符合认知习惯的。

一款名为 Sleipnir的浏览器应用,也引入了许多手势操作,用手指在屏幕上画出相应的轨迹,即可完成相应的动作。可是Sleipnir的手势却没有那么“自 然”,为什么这个动作是关闭,那个动作是搜索,似乎很难讲出道理。好的设计是依靠识别,而非记忆,这些手势操作却只能硬生生的记住它的操作方式。

其实再扩展一点说,手势操作只是人机交互的其中一种方式,随着移动设备各种传感系统的完善,更多的人机交互方式也会引入到应用设计中来。就像一款称为 Magic Reader的ipad应用,可以通过摇头的方式实现翻页功能,向左摆头向后翻页,向右摆头向前翻页,彻底解放了双手。(不过头可能会很累…)

刚刚推出的三星Galaxy S3也利用手机的传感系统,使交互细节变得更为贴心,推出了以下几项功能:

Direct call,你在发短信的时候把 Galaxy S3 举至耳边,手机就会自动拨通当前联系人的号码。

Smart stay,Galaxy S3 的前置摄像头会自动追踪你的眼睛视线。如果发现你盯着屏幕它就会自动阻止默认的定时关屏。这在浏览网页、看书的时候很方便。

Smart alert,Galaxy S3 会自动判断闲置状态。比如你洗澡的时候来了三五个电话,回来拿起手机,它就会自动振动提醒你查看离开期间的未接来电。

4、打破模式化的界面布局

九宫格、折叠列表、底部Tab导航、图片瀑布流…突然发现每个应用打开后都是这些模式化的界面布局。这些布局模式虽然可以使产品架构清晰,可是不免让人觉得缺少新意。

Path 2.0成功的华丽转身,就在于它对传统界面架构模式的突破。摒弃了底部Tab导航,用户要发布动态时点击屏幕左下方的加号,6 个扩展选项按钮随即弹出,弧形的排布方式,弹出时的动态效果,都使用户新生爱意。path2.0还颠覆了iOS Guildline的模式,采用左中右三屏模式,用户在新鲜事窗口点击左上角的按钮,便会切换至左侧的菜单栏,用户在三个屏幕间进行操作,通过左右的滑动 来切换主菜单、新鲜事及好友列表。这些打破模式化的界面布局,都使Path显得精致卓越。

5、信息组织方式的可视化

近年来信息可视化可以说非常热门,经常看到许多社交网站上的小应用,可以将用户的信息生成可视化的图形,以另一种方式记录用户的行为。其实可视化的图 形只是信息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还可以扩展得更多。Facebook以Timeline组织信息、Tumblr以Tag组织信息、Pinterest以 Board组织信息,这些组织方式就像是一根树干,信息可以在这根树干上生长、流动。

Facebook Timeline的设计者Nicholas Felton就创立了一个记录个人活动,并以信息图表示出来的网络应用Daytum。它还推出了 iOS 应用,让人能够随时随地的记录和自己有关的数据。用户只要把每天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Daytum就能分析出各种活动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并提供了十 几种数据的表现方式。

Bottlenose 是一个比较特别的 Twitter 客户端,它在设计中融入数据可视化元素。它会分析用户 Twitter 上的信息流,从而绘制出一张图表,让相关的话题成为分支图中的一个节点,方便人们抓住其中的联系,增加阅读效率。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类应用,喜欢用时间轴的方式将历史或某一门学科的发展史组织到一起。如ChronoZoom,利用时间轴来统合各个历史时期的数据, 从人类、史前人类、生命、地球、宇宙五个维度,把宇宙与人类的历史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移动App产品设计的创新点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移动  移动词条  App  App词条  
设计

 账号体系(1):账号合并/打通的...

账号体系是平台的底层系统,在此基础上,用户行为、业务发展等因素会引发账号间交互的需求。账户间的交互有“合并”“打通”“换绑”等方式,其中“合并”与“打通”这俩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