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大屏幕打亮了观众的脸。你一个人,她也一个人。若是以前,你可能早就走近她,悄悄说上话了。而在这个看电影需要对号入座的年代,其实你也可以问问同样是一个人看电影的她:“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
上面说的是“抠电影”4.0 的新功能 “KOTA”——基于交易信息而做的 O2O 社交,让陌生人社交以另外的方式呈现。”KOTA” 列表中会显示只买了一张电影票的抠电影用户以及 TA 打算看的电影及影院。如果你也一个人,想坐到 TA 旁边,就可向 TA 发送邀请。在对方接受申请后,你就能看到对方所买影票的场次和座位,订购对方旁边的座位,让看电影也可以取暖。
去年 3 月份正式上线的 ” 抠电影 ” 现在已覆盖 110 个城市的 450 家影院,提供在线选座服务。市面上其实已经有不少价格更低的团购和基于文字评论等内容的购票 app。但在抠电影团队看来,购票 app 除了提供基础的影片介绍、影院覆盖、在线选座购票功能外,还有不少空间可以去尝试构建更多基于观影场景的驱动,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新版本的抠电影就是打算从轻社交入手,通过 O2O 社交 “KOTA” 和语音评论 ” 说吧 ” 让产品不一样。
抠电影团队希望 KOTA 的社交属性不会太重,这个基于 AA 制、没有私信的轻社交功能是他们的一个尝试,希望在满足大宗需求的同时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一部分的观影增量市场——毕竟不少人都有过因为"一个人"而纠结不去影院观影的经历。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在 KOTA 上增加一些类似"请你喝一杯"等小功能,帮助影院完成其他的交易。
而 ” 说吧 ” 则是明显区别于豆瓣电影、时光网的电影语音评论。看完一部电影,还是有不少人想简单吼一句的。语音刚好可以将人们的语气情感捕捉起来。
让我觉得贴心的新功能是抠电影的 “SOS”。如果你是通过抠电影消费过三次以上的老用户,因为网络不好、余额不足等状况临时买不上电影票,你可以启动 SOS 让抠电影帮你垫付(3 天内把钱还给抠电影)。创始人李凯笑说,这个人性化 idea 的灵感除了基于他们自己的观影经验,还来自之前杜蕾斯的那个临时救急服务(让工作人员临时救急送上保护措施)。
目前有将近 200 万用户的抠电影,实际上已经在往不同的路发展。抠电影获得过高德和阿米巴的投资,他们的业务也与高德地图做了整合。此外,他们还在 B 端上为电影院做 CRM,为电影院做用户数据的沉淀整合与电商营销,目标决心不仅仅是做单纯的票务网站。
就像雷军用互联网手段做手机一样,不少创业者正通过互联网影响传统产业链(如打车app、婚礼优品Weddingee OS等)。 抠电影这个正在成长的团队也希望用互联网成为一家革命性的电影公司。在李凯看来,电影喜好是一种可以被结构化的数据,看过 ” 失恋 33 天 ” 的用户,会因为它是爱情片、有白百合,成为 ” 分手合约 ” 的潜在观众。所以基于票务业务,了解用户的他们现在也开始参与电影的 ” 发行 “,帮助电影做数字化宣传,基于用户数据(电影类型喜好、喜欢什么时候看)做精准营销,并将宣传与购票打通。在未来,抠电影还希望与电影制片这一环产生关联,基于观影大数据,用互联网独有的方式实现新型制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