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爷爷八十岁高寿,他送了台Ipad。我们都笑他自己太潮,这高科技的玩意爷爷怎么会接受。没想到他说:“爷爷拿起就使,玩愤怒的小鸟、Tom猫、听歌都妥妥的。”
这真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ipad无论老人小孩都会用,基本操作甚至很少需要别人的协助和说明书!
究竟是孩子容易接受电子产品?还是电子产品容易让孩子接受?
这不仅让我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童叟无欺”,老人、孩子都可以流畅使用。那么,交互设计不该是“精英化”的,更该是“傻瓜式”的,去追求一种更“本能”的操作,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简单。
如何才能让设计理解成为“用户的本能”?
1、理解你的用户
要把用户看作崇尚简单的、挑剔的、迟钝的、很忙的:能少键入就少输入,能少点击就少点击,能少思考就少思考。
而产品则要做个好好先生:做到体贴的、温暖的、宽容的、有安全感的、易理解好沟通。有些时候为不给用户不必要的干扰,很多压力和责任都要后台默默的扛起来。
2、充分理解、引导用户的行为流
一方面要了解用户可能的点击流程,做到让用户每一步到下一步都随心所欲;另一方面产品要有良好的信息架构,操作引导要高逻辑,但要好理解。
对于整个操作的完成,需要有引导说明,让用户知道自己完成到哪里,还需要什么。
除此之外,要方便用户返回、后退、反悔、回到起点。
3、易理解的表达
易理解的表达不仅包括视觉和文字,交互操作也要做到透明,引用臭鱼的总结就是:
操作前,结果可预知。
当然,一些交互操作主要需要靠更外一层视觉元素的支持。
GUI设计师和一般视觉设计师或平面设计师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的图案要有某些交互行为的暗示作用。比如,Ipad上扳动的按钮就要让用户有向哪里扳动的行为暗示。而很多pc产品直接抄袭未免不符合触屏用户直接用手操作的使用习惯。关于更多的视觉语言隐喻可以移步到 《聊聊图标的信息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