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了,个人感觉对于信息架构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网站设计师来讲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资料。正如作者一开始所说的,书中的每一章基本可以单独成文,每一章都讲了不同的主题,因而它更是一本可供临时查阅的手册。
文章中关于标签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的解释让人恍然大悟,关于信息分类和用户角色的挑选的方法也是极具可操作性的。此外,作者对于社交网络设计的几个原则和三个主要因素的解释是目前这一领域概括的比较完备的。
这里就文中的一些主要框架和个人的一些见解整理出来,一起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者有所帮助。
网站设计八项基本原则:
1、标识导引设计
【针对女性的网站应当注意标识导引;针对男性的网站应当注意当前位置和路径标识;当前身在何处、历史路径怎样、目标在何方】
2、设定期望并提供反馈
【在动作真正生效之前要告知用户动作尚未发生】
3、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事实上导航(关键信息)置于右侧更便于大多数网民的使用。悖论:事实上在位置分布不是很明显的网站上,用户常常默认将右侧的边栏视作广告集中营】
4、保持一致 考虑标准
【遵循行业管理和用户行为习惯。比如:“回到主页”链接往往位于左上角,而购物车几乎一致出现在右上角;用户希望广告位于右侧,如果把有用的链接放在页面右侧,就很可能被完全忽略了。】
5、提供纠错支持——预防、保护、通知
6、要靠辨识,而不要靠记忆
7、考虑到不同水平的用户
8、提供上下文帮助和文档
如何让网站的内容更便于用户发现和使用:
1、使用熟悉的组织系统
2、明显的标签
【仅供阅读的文本和可以点击的文本看上去应当有区别】
4、将“在这里”、“到过这里”和“可以访问”加以区别
关于“标签”:
标签成为非官方组织信息内容的最容易方式。其次,在用户生成的内容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标签成为创建可扩展分类系统的唯一途径。最后一点,标签从另一个方面对最终用户也很有用,即个性化组织。
一方面是灵活的可扩展分类系统,另一方面是聚集、保存甚至推荐新项目的标记功能,二者的集合是标签成为所有Web2.0网站的一个选择,甚至一些早期的web网站也尽力跟进这种技术。综合传统的分类方法,标签会更加有用。
交互任务组合的三种常用方法:
1、向导(多个方框,多个页面)
【向导是线性的;该交互人物的使用频率不高;用户的技术水平不高;任务中包含多个步骤,但是一次访问只能完成一个步骤】
2、控制面板(多个方框,一个页面)
【用户的技术水平较高;网络带宽足够;应用如意理解,而且选择很只管;需要通过将元素邻近放置来提供上下文;该任务使用频率较高】
3、工具条
【任务中有多个步骤;任务交叉进行,非线性关系;工具与工作区的紧邻关系很重要;用户的技术水平能够支持实现】
网站导航:
1、结构导航
结构导航表示了内容的层次结构,往往采用全局和局部导航的形式。
面包屑导航:一般用于不同页面和产品之间有明显需求差异,跨栏目穿插需求较少。
蟹行导航:一次点击可跨栏目的需求较多
2、关联导航
关联导航将一个页面与包含类似内容的其他页面相关联
关联导航很容易被忘记,因为它们相当于跨越信息架构体系的快捷途经,不过关联导航是保证网站可用性的最强大动力,是网站下一步的安全网。
3、可用性导航
可用性导航实现了页面与帮助访问者使用网站本身的特性之间的关联
决定对一个表单或者过程是否实现分页导航时,首先应当确定用户完成表单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允许用户放弃表单而转去网站上另外某个部分,那么可以保留全局导航和局部导航可见。不过如果要用户完整地完成表单非常重要,则要渠道全局导航和局部导航。
社交空间架构要素:
1、身份
身份要素【个性化信息;头像(头像应当涵盖所有潜在用户群特征);在线状态(当前、历史、动作、交往、位置);威望】
2、关系
关系要素【联系、群、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