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消息需要通知及时又不过度打扰,如果经由专门的消息管理平台送达,这个平台在设计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企业日常运作中,一般有三种由企业发起的通知信息:
重要且正式的新闻通知,比如领导任命通知、新颁布的行政制度等,以正式的书面形式;
宣传企业文化的图文资讯,比如公司活动的宣传文章等,以图文并茂的公众号形式;
业务工作相关的工作通知,比如OA审批、客户催单等,以简短的文本信息形式。
今天主要是分享第三种,企业在进行业务通知上会遇到什么难题?
一、企业面临的问题
企业运作中有许多工作上的通知需要告知员工,比如你昨天忘记上班打卡了,要提醒你去处理考勤异常的情况;你负责的客户几个月没有下单了,要提醒你去跟进一下客户等等。
一开始,这类工作业务的通知是通过短信的形式去提醒员工。公司系统对接付费短信平台,如果有业务通知就给对应的员工发送短信。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只要有了员工手机号,通知就可以及时送达。但劣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短信只能起到通知的作用,员工仍需去别的地方完成业务操作;二是短信的费用很高,对于员工上千甚至上万的企业来说,每天每人一条短信,一个月下来的费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完成工作消息的通知。员工进入公司使用相应的账号登录APP,企业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消息通知了。
员工也可以在APP上直接完成业务操作,无需更换任何设备。最重要的一点,APP的通知是免费的,在强如腾讯的企业都要提倡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在工作通知这件事情上,APP通知无疑是有自建系统的企业所喜爱的。
二、业务流程
三、消息分类
消息要推送给公司员工,肯定是要在管理平台登记并通过审核才能进行,无管理的推送将会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建立消息类型的目的:一是方便帮助员工进行消息的分类,可以自己筛选比较关心的通知;二是若员工对工作通知存有疑问,我们也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部门与负责人,进行问题的处理。
消息类型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类型名称、负责人、负责部门、消息图标。
实例设计:
管理平台-消息类型页面样例
移动端-消息类型列表页样例
四、消息模版
内容管理是通过建立消息模版的方式进行的,主要为了以下三点:
确保推送样式的统一性,给用户整齐良好的视觉体验;
重复的内容业务系统可以配置在模版里,每次推送只要推相关业务的变量值即可,方便业务系统的接入;
根据公司业务需求提供更多基础配置选项,比如跳转方式。
消息模版的管理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业务基本信息,内容展示信息。
1. 业务基本信息
模版名称:日常管理模版的标识,如“OA申请审批通过。
模版编码:业务系统用于调用推送接口的唯一标识。
是否为待办事项:将消息标记为待办事项,通过突出的UI样式来告知用户重要性,并在用户处理之后标记为已处理。
跳转方式:分为“跳转网页url/跳转工作应用/不跳转”等,许多业务可以在APP上直接完成,那用户在接收到之后便可直接点击跳转,进行业务的处理。
2. 内容展示信息
子标题/子内容:展示消息的详细信息,分段的样式也有利于用户的阅读。
备注:如果实在是APP上无法处理的,就需要备注用户去哪里可以查看消息的详情并进行业务处理。
标题/子内容需要支持表达式的录入,业务系统才可以通过模版推送动态的通知。
实例设计:
管理平台-消息模版页面样例
五、业务推送
业务系统在管理平台配置好消息类型与消息模版后,就可以在自己系统产生业务需要的时候进行通知推送了。
通过公司员工的唯一标识(如工号)确定推送员工的名单;使用模版编码确定对应的模版;传参内容变量值补充模版的内容信息;通过模版的网页url/模块id让用户跳转到对应页面。
六、员工接收
业务系统成功发送通知后,员工便可在APP上收到对应的工作通知,知悉消息的来源,明白通知的内容,并且快速在APP上完成业务处理,优化公司业务处理的流程,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如果不能在APP上进行业务处理,只是单纯的业务通知,也告知了用户去哪里可以查看消息的详情,形成业务的闭环。
实例设计:
员工接收通知流程样例
客户端上也可以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完善更多使用场景。比如用户对某类通知比较关注,可以将这类通知进行置顶,或者设置强提醒提示音等。
七、写在最后
在消息通知管理平台为上线前,公司自建系统的通知都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发送,就算业务系统想接入APP推送,前期流程也是十分繁琐,前端用户的接收体验也是十分的差。
上线之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公司业务通知基本都通过管理平台进行APP推送,只有少数敏感信息会走短信通知比如工资条信息。整个项目为公司工作通知和节约成本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个公司的运作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个方案在普用性的同时更是加入了个性化的需求设计。所以所有的方案都要根据实际的业务进行设计,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不能与现实脱离。
消息通知管理平台是面向整个公司的平台,涉及多个业务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跨部门合作进行平台推广,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毕竟这是要其它部门出人出力的),也是需要产品经理多多学习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