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支付宝设计进化之路:从臃肿到简约

笔者梳理了支付宝的发展史,并结合微信对支付宝APP的功能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支付宝,如今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那句“支付就用支付宝”已经深深烙印在千万人民的心中。

伴随着快十年的移动互联网节奏,支付宝早已成功进入了国民级App的大本营。可有多少人会记得,支付宝其实在2003年10月就已经出生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支付宝并不如现在火爆,即使把时间往后拉十年(2013),支付宝的知名度普及率依然还不到我国人口的1/3,然而就是从2013年到如今2019,它已经成为全球超10亿用户的生活服务平台。

很明显,移动互联网让支付宝乘风破浪,不过它也并不孤独,因为还有微信陪着它。

在这里我不过多的描述移动应用的发展史,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我想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待支付宝的变化。

01:

首先,从功能的整体变化来分析,我在七麦平台对2013到2019年的支付宝App的版本迭代做了一个统计(主要是iOS),将其中一些功能性变化进行记录,省去了短期活动的功能变化,统计如下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6年期间,作为移动端的App,支付宝正处于一个成长期,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阶段,而这四年,正是支付宝每隔几个月就会一个重大更新(期间小更新不包括在内),增加不少新的功能

现在我们使用的支付宝安装包有69M(本人使用的是Android,而iOS平台的是284M),其实在那个时候已经堆积了大量的功能

02:

在之后的2017到2019,支付宝的每一次的更新变化并不大,基本是围绕用户体验进行优化更新。

也许读者会注意,近三年支付宝没有太多的重大的更新,这会是受限于时代或者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吗?

首先,从时代的角度讲,2017也开始进入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如果一个平台在上半场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下半场基本上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在功能挖掘上,更重要的关注当下的用户体验围绕产品进行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微信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来看,很难说微信和支付宝究竟谁抄袭谁的比较多。

第二,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微信平台。

我们知道,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核心功能就是移动支付,如果说一个平台的核心业务受到另一个比较大的企业挑战,一般是非常危险的;

回顾一下,PC时代,要是哪一家公司的核心业务被微软盯上了,基本上离死亡不远了。

不过很幸运,腾讯系的微信不是移动时代的微软,阿里系的支付宝也不是一般的平台,他们起步和发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微信虽然在2011年初才诞生,但在移动时代来看,和支付宝移动平台起家并不相差多少;

其次,微信支付在2014年9月就上线了,而且当时的功能并不像现在这么好用,也是和支付宝借鉴学习与优化。

如今他们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以两者的关系更像是相爱相杀,不会存在一方压垮另一方。

如果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短时间内就把某个平台击垮了,要么是这个平台本身很糟糕,要么就是时代存在泡沫。

我们再来看下细节功能的设计,由于如今的App基本上每一两个月就会有更新,我们很难再有机会体验到过去的版本,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竞争对手的功能来对比。

支付宝主打移动支付业务,并且属于生活服务类应用,所以在App的首页就能看到支付宝的收钱付钱功能,由于扫码付款的习惯在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已经扎根,所以它一直都会被放在首页。

再看下微信,它主打的是社交平台,但对于支付,用户需要多点一下左上角的icon,步骤比支付宝要略微复杂一点。

当然,现在不管是安卓还是iOS,移动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已经与软件结合性非常高,所以用户即使不进入应用就能够直接使用相关功能,相关的即时性服务还有乘车码。

其次,对于其他的一些相关功能,微信和支付都有一些“重合”,如火车票,电影票预定,生活水电缴费,蚂蚁金服对上财付通,支付宝可以逛淘宝,微信能够刷京东……

从整体App风格和功能的入口来看,微信的设计似乎要比支付宝简洁不少。

03:

假如用户只想使用支付宝的支付功能,而它在一系列的堆砌后变得臃肿庞大,如今用户在微信上似乎都能找到支付宝对应的功能,可事实却是支付宝在市场的地位依旧如此稳固,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仅仅是因为有淘宝基础的用户群体吗?先保留这些疑问,在这里,我们或许还会发现近几年的一个明显的生态衍生,支付宝和微信两者的互相学习促成了一个新的生态圈——小程序。

小程序一开始是由微信提出的,在2016年就在挖掘市场了,经过这几年的完善,小程序的生态已经非常繁荣,不仅仅微信在开拓,支付宝、百度、QQ、头条等都在开拓自己的小程序生态圈;

就连各类手机厂商小米、华为、vivo等都在2018年先后推出快应用,其本质上还是小程序,可见未来还会继续发展一段时间。

按照张小龙的话说:他希望未来的应用是用完即走,让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以此减轻用户的负担,现在很难揣测当时究竟有没有对标臃肿的支付宝的可能性。

而在这之前,随着各种App的体积逐渐变大,不少用户也感觉自己的手机系统的负担,尽管智能手机内存迭代也比较快,如果各路企业不愿让出自己的市场,结果只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

然而小程序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用户系统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小程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优化了用户体验。对于某些特定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使用对应的小程序,而不用安装一些附加且功能单一的App。

另外,小程序的设计和App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也只能设计一些较少的功能,而且目前来看小程序的体验和App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应付一些非大规模的功能,小程序就是占据上风。

小程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支付宝“臃肿”的局面,我们再看下支付宝App版本的更新数据就知道:

2018年以来,支付宝对其搜索的东西进行了多次优化,由于支付宝平台的影响,准确点说是它的基因,主打生活服务,在这类排名中是数一数二的,它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的生活服务。

但是用户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有的用户甚至只需要其中一两个就够了,如充话费和买电影票。

小程序的出现,使得平台将一些功能模块独立出去,用户想要的时候,搜索一下,添加到相关的小程序即可使用,同时也改善了用户对于支付宝臃肿的看法。

微信虽然率先引领小程序,并且同样具备首页搜索,但在支付宝平台中,小程序的出现对于支付宝的改善更加明显。

如今,安卓上支付宝的安装包体积不到70M,而微信已经接近130M(iOS上的微信安装包是261M,小于支付宝)。

用户想要使用支付宝对应的功能,在首页搜索即可使用,本来它就是主打生活服务的,很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不仅如此,支付宝在功能上进行了模块的划分,对于应用内的特定模块,用户只需要一点击,就可以直接到达相应的服务。

每个功能模块划分的很明确,大多数功能不会出现耦合,用户在首页直接搜索到的也是独立的功能模块,这样也就不会让用户产生困扰。

在这一点上,微信和支付宝又一次做到了相互学习。

微信似乎一直在挑战支付宝平台的各种业务。事实上,就如我之前所说,谁抄谁的多很难下结论,在外界看来,曾今的支付宝为了向微信发起进攻,想去占领社交领域,结果只落下一地鸡毛,2016年还因为“校园日记”等事件造成了一些负面新闻。

诚然,支付宝做不好社交不是因为战略和执行力不好,更多的是基因使然。

阿里系的平台有着浓厚的商业金融气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系所有产品业务围绕的核心愿景,在这种氛围下,社交市场就举步维艰了,这就有点像职场当中很难交到太多真心朋友,而如果是在校园里边,这种机会就大得多。

这并不代表阿里的社交完全失败了,在淘宝中,“直播社交”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当然这样的社交仅局限于粉丝与商家的互动。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淘宝。

由于支付宝中不少的模块形成了独立,同样也需要不同的模块相关联,不然整个App的功能就显得松松垮垮。

蚂蚁森林将一些功能(能量获取)与其他模块相关联,需要使用其他的功能,才能产生相应的收益,还能够将收益转化成一些成就感(公益),并且略带一定的“社交”性质,使得这一蚂蚁森林在支付宝平台的活跃度一路上升。

并且在支付宝的首页,用户可以对于一些功能模块进行编辑,实现对部分区域进行自定义,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常用功能的使用。

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超级App代表的支付宝,虽然它很早就起家了(2003年),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来看,它也经历了一般互联网产品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由于它的根基比较稳固,拥有不少的用户基数(淘宝),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它的发展比其他的应用优势明显要多。

当然,它也有不错的运气,小程序的生态改善了整体App的交互设计,让用户不再觉得支付宝是个庞然大物,并且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或许,结合支付宝的App功能设计与发展历史,对于其他的App开发团队会有不少的借鉴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路  之路词条  臃肿  臃肿词条  简约  简约词条  进化  进化词条  支付  支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