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很快就要到了,很多人都有外出旅游的计划,不过总有许多干扰因素使得旅游计划并不顺利。笔者也因此做了一款小众类旅游app假想,尝试对国庆旅游的痛点进行解决。
国庆长假来临之际,最近一直最常被问到的话题——“国庆去哪里玩”,给了一些答案之后又被反驳为“人太多不想去”;去有些app上搜又发现基本被广告占领,首页推荐的全是年年被评为挤到不能动的景点;国外游跟团又怕被坑,自由行又懒得做攻略;林林总总总是找不到想去的地方又不想浪费来之不易的假期。
于是乎想蹭一波国庆旅游的热度,花了几天时间假想了一款小众旅游app。
也利用这个产品的搭建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新产品的构造流程(新产品的前期需求收集这里就不做赘述,可以看我的另一篇《产品思维:进入新领域后如何思考当下环境》中有提到)。
先说用户场景:
小丽:我不想去热门景区,人太多,都是去看人的。
小红:一个人出去不好玩,我想旅行途中又能交友,报团又没自由,想找小伙伴一起自由行。
小可:出门只喜欢带钱,有现成的攻略就好了,不喜欢带脑子。
综上:这款假想app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小众游览景点
结伴同行
详细游览攻略
假设中的产品
名称:晓伴,很字面的意思:小众的可结伴旅行app。
产品solgan:不从众亦不独行。
登录方式:微信登录并绑定手机号(绑定微信是方便分享到微信中进行结伴邀请)
产品框架图如下:
产品第一步:利用思维导图将构想结构化,编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梳理的过程,更容易发现功能遗漏点。
产品主流程(结伴)
产品第二步:对产品的核心功能有做一个大致的流程,看是否达到闭环。
用户画像
产品第三步:开始思考产品要针对的核心用户群进行画像分析。
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我们在建设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对每个功能都要有一个大概的标签,比如结伴功能,它的标签肯定是交友,那我们的目标用户特征中肯定有一类标签是爱好交友。
前期的用户画像是我们通过对功能点定义的标签,再结合市场现有类似功能针对使用人员进行的一个简单画像,主要是为了定位目标用户。
功能拆解
产品第四步:可以开始搭建原型demo,对细节进行完善。
1. 首页
首页分三个页签跟一个我的入口:
推荐:根据攻略中发起结伴数据、收藏数据以及点赞数据进行权重计算,分值高者进入推荐首页。
关注:关于的他人用户发布的攻略。
不知处:对于点赞收藏数量低的攻略系统随机推荐。
攻略详情中可直接发起结伴申请,也可直接加入结伴申请。发起结伴即生成群聊,加入结伴即加入群聊。
我的入口放在了首页,从个人头像可以进入个人中心。
搜索支持标签地点等等进行模糊搜索。
大概样式如下:
简单说下样式风格: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瀑布流式列表,看了一下现在主流的旅游APP,界面内容非常丰富,主要针对的是一类用户:有明确目标的人群,会筛选会搜索。
而晓伴采用这种列表式风格,并且突出风景图片,主要针对对象则是二类用户:是没有目的地,想随机看看,且界面风格简约化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片内容上,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最先查找的一定是关于这个地方的照片,用更引人注意的图片来吸引对内容的探索。
晓伴的核心也是想主要抓住二类用户。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旅行的想法,但是也可以看看别人旅途的分享,有一定的杀时间的作用。并且用户在浏览这条攻略时详情是可直接查看到当前已经发起的结伴申请,可直接加入。这个采用的是当前我们非常常见的拼团购的模式,商品下直接展示已发团的列表,更加容易刺激用户加入活动。
不知处的table让用户更有惊喜感和分享欲,推荐首页的旅游路线可能会变成热门路线,对于追求小众的用户可能不会喜欢,而不知处的推荐更具有惊喜感,并且用户自己的分享也可及时在不知处中查看,更类似一个全部广场,让用户更具有参与感。
2. 分类
筛选查看攻略
分类栏目从发布的攻略中抽取
分类就是提供给一类用户,进行明确目的地筛选搜索使用。
且分类是可扩充的,后期假想可以扩充到按照职业,年龄,爱好,性格、星座等等人类的共性进行扩充。
人们都是有“求同倾向”,比如年年刷爆朋友圈的网易云心理测试,其实心理测试是一个很玄幻的东西,但是人人们总是会选择相信并且觉得很准,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所以我们还可以从灵魂角度去进行分类,比如水瓶座最爱去的地方,程序员最爱的景点,利用这些人类一定会有的求同倾向去吸引用户。
3. 结伴
结伴广场,显示发起的结伴申请。详情中可直接查看发起结伴的攻略来源。
结伴是作为一个社交功能主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面临出游朋友之间时间对不上,一个人出游又太无聊,还有一个特性是懒得做攻略。了解了一下市面上现有的找驴友的app,大部分都只是发起一个简单的去哪里的信息,然后由感兴趣用户线下加联系方式再去沟通。
并且结伴在发起申请后会直接生成一个群聊,新加入的用户也会直接加入群聊,当然如果后续不合适,发起人可转交或解除本次结伴。现代人群对于联系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隐私顾虑,线上群聊方式可以规避一部分隐私信息泄露。若用户想要微信邀请人群,也可直接将申请分享至微信,微信一键登录后加入群聊,也可引流部分用户到app。
4. 消息
线上群聊
粉丝提醒
系统通知
评论消息
赞和收藏
联系人
展示同用户相关消息:
消息主要就是一个IM的即时通讯,社交类app必备,也是跟结伴功相辅相成,最终所有的结伴闭环都是在群聊中完成。
5. 记录
记录攻略,记录美好
发布攻略,边玩边记录,多主打滤镜跟模板记录。
模板记录专为懒人提供,信息量爆炸的今天,很多人是没办法静下来去思考去记录一篇的心情的。
我也走访了很多身边的朋友,出去旅行还会不会写记录游记,20%的朋友表示喜欢利用手账来记录,可以自由发挥很有意思;80%的朋友则表示写了个开头静不下心去继续记录,太费脑,所以模块记录方式针对这类人群,标题格式该怎么填全部提供给你,你只需照着写,一篇格式优秀条理清晰的游记就会生成。
自由记录还是为有创造力的朋友提供,除特定必填列表外,其他内容由用户自由编写,创造力也可得到体现。
且使用模板记录还要一个益处—-为其他用户直接套用本次攻略发布结伴使用,跟着攻略走一切不用愁,实为懒人福音。
6. 我的
个人中心
足迹地图,支持添加足迹和分享
产品主要还是推崇粉丝关系链,考虑后期小众旅行团商家入驻,或旅行达人,可由用户自由关注查看分享路线。
用户粉丝关系,用户内容获赞等包括足迹功能即为引入用户虚荣心机制和用户攀比心机制。
大多数的人都过着平凡的生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虽然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那种优越于别人的感觉。足迹记录你走过的地方,粉丝会让你产生被崇拜的感觉。满足用户的虚荣心,用户会更愿意留在你这里。
举个例子:支付宝账单、微信红包账单每到过年的时候为什么都会在朋友圈刷屏?
因为人是一种喜欢攀比的生物,人们总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小时候会比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的牌子,长大了比自己用的手机用的电脑,有了事业比自己的经济地位开的车住的房子。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自然少不了与别人进行比较。
支付宝和微信红包的账单正是利用了人们喜欢攀比的心理,让你主动去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吸引更多的人和你进行攀比。
同样的你去过的地方,你的粉丝数,你分享的内容被点赞都是可以成为攀比的内容。为了得到更好的反馈,用户会自主的去产生更多的内容,产品的活跃度也会被拉动。
用户获取
产品第五步:产品上线之后的第一批用户获取。第一批用户的获取非常重要,前期的内容质量会直接影响用户留存跟口碑传播。
官方输血,发掘小众路线,并带上官方标志,利用权威性引导用户,塑造良好印象。
优质内容分享微信,通过微信引流到app。
官方根据结伴值最高攻略发起官方抽奖活动,中奖者免费旅行。
优质内容可获得一定奖励。
自媒体推荐。
在相似用户群体的其他产品中做广告推荐。
后期盈利点
最后:一个产品的产生自然要能为企业造血,当有了用户量后如何进行变现。
官方旅游结伴路线。(重点)
旅游周边商品。
产品思考
内容获取问题?如何吸引优质内容,摈除低劣广告性分享(考虑了下前期通过关键字屏蔽和个人举报)
结伴安全性问题?
产品丰富性问题?小众而不从众的旅行地点对大众是否有吸引力。
产品变现?单靠旅游路线过于单一,需要更加丰富的变现方式。
做了一个小demo,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体验玩玩。
暂时就是这样一个小假想,欢迎大家多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