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认清产品定位:别人能做的,但是你不能

在面对相同的需求场景时,一定要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清晰且准确地认识到“产品定位”,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相同”之中,找到“不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我们自己的做法,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在某一次由我组织的答疑直播中,有位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疑问,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这个问题里隐藏了一个很哲理的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地铁的免票进站方式存在两种实现形式,其一是银联卡支付,其二是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支付。

银联卡支付在人们进站的时候需要先对银行卡进行预授权请求,把坐地铁的最高费用先冻结,等用户出站时再进行实际费用结算。

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支付则并不需要提前冻结费用,只是在用户出站以后,直接扣除相关的费用。

为什么银联卡支付要按照最大金额进行冻结用户银行卡余额呢?这样的体验并不是很友好。

(银联卡支付是指银行APP推出的乘车服务,在银行的官方APP完成服务。)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银行的用户规模并不小,在有成规模的近乎标准化的做法背景之下,为什么银联要特立独行?

相同的应用场景,为什么不用成熟的方案,而是费经心思另外设计一套解决方案?

这是我的思考出发点,因为这个想法,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可能性——也许他们并不是相同的场景。

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相同”的概念,是建立在某种对比条件之下的,条件越简易、越单一,“相同”的概率越高;反之,条件越复杂、越多,“不同”的概率越高。

比如,我和你是相同的,我们都是人类,但加上地理位置,我们就是不同的;随着条件数量的增加,我们就会越来越不同,我们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地铁的免票进站单纯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两者似乎是相同的场景,但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条件——“谁提供的服务”,这时候差异就产生了。

银联提供的免票进站和微信提供的免票进站截然不同,差异就体现在服务提供主体上。

银联是银行机构,是一种非常严谨的机构形式,多数银行背后都有国家监管。

微信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是私营企业,虽然也受到国家监管,相对银行而言,几乎不是同一个等级。

站在做法层面思考,两种做法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对“逃票”的包容性上:

微信的做法(不预扣最大金额)可能会导致用户逃票,也就是用户出站后不进行最后的支付动作。

而银联的做法(按照最大金额进行预先扣除)则完全没有这个顾忌。

用户逃票是两者最大的差异点,这两种做法实际反映的是银行机构与私营企业对待用户逃票的不同态度。

这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差异点,成功定位到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合理的问题。

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银行机构与私营企业对待用户逃票存在不同的态度?

产品定位,认清“我是谁”

产品存在定位,这个定位对于产品人而言,也就是认清我们自己是谁?

明确的、清晰的自我定位,会帮助我们判断什么东西我们能做,什么东西我们不能做。而对于我们不能做的事物,即使别人做得如何成功,我们也依然不能做。

银行机构与私营企业在对待用户逃票存在不同的态度。也就是银行机构不能接受用户逃票这一现象,所以需要从根源上避免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有了预先冻结最大金额的特立独行的做法。

银行不是微信,也不是支付宝,作为主体而言,银行和我们已知的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是截然不同的。

微信倒闭了,或者支付宝倒闭了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方便。而银行一旦倒闭,那么银行的储蓄户,将会损失自己的存款,是会引起国家动荡,直接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银行的风控比微信严格许多,就像是金库安保系统和商场安保系统的区别,虽然都是安保系统,但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同时,也正因为银行的特殊角色,国家对银行的监管可以说是最严格的,任何一笔资金流动都会进入监管范围,银行的背后,是国家力量。

这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这也是银行对用户负责的一种表现。

用户可以使用微信逃票,而且还有一些比较安全的做法——有那么一部分不好的用户,通过他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这样欠款就不会记入自己的身份信息。

实际上这不难,国家还是存在许多未开发的地区,像是偏远的山区,许多人对身份证的认知还比较传统,断然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份证信息会在数千里以外的地方被使用。

微信会产生亏损,身份证实际拥有人会背上债务,而实际逃票的人,却不会有任何影响。

银行不同,在办理银行卡时,多数需要本人手机号码作为登录账号,且银行卡仅能在相同的手机号码登录时可被绑定被使用。这就确保了本人操作,不说完全杜绝,至少门槛相比微信要高很多。

一旦用户真的发生逃票行为,微信或许拿用户没有什么办法,但银行却可以。

银行也势必进入法治阶段,将会对用户发起诉讼并转移至相关机构处理,因为他们拥有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用户信息,同时也是因为国家监管要求。

最直接的做法,是进入征信系统。

或许你只是银行卡余额不足,而你忘记了支付,但却因此进入了征信黑名单,是否会给你造成极大的不便。

这样的惩罚对于忘记支付,且金额极小的过错而言,是否太重了?

别人能做,而你不能

不论是因为风险系数,还是国家力量的监管,又或者是过重的惩罚机制,都决定了银行不能接受用户逃票的现象。这些是银行与微信的极大差异,这里的差异决定了银行特立独行的做法,决定了明知会损伤用户体验,也不得不做的做法。

实际上,对用户体验的损伤并不是那么大,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无感的,只有在余额不足时,会触发这一机制。

换一个角度来想,相对于增加一条“违法记录”,“失信记录”而言,被拒绝入站才是最友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银行而言,逃票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也是失信行为。

同时微信是支付方式,微信余额不足时,可以选择银行卡支付。而银行是储蓄机构,银行卡余额不足时,我们只能是存钱入银行,而不是用微信向银行支付,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正因为产品之间截然不同的定位,导致了我们在面对“相同”事件时,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事情,别人能做,但你不能,因为我们并不总是相同,更不是完全相同。

在面对相同的需求场景时,一定要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清晰且准确地认识到“产品定位”,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相同”之中,找到“不同”。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我们自己的做法,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逻辑总结

关于免票入站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非常好地诠释了“定位”的作用,不仅仅是定位,我们还一起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逻辑概念。

当我们在“相同”的事物里增加一些条件,“相同”就变成了“不同”。

做法层面的差异,往往透露出了相同背后的实际不同。

有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不同,正是因为我们原本就不同,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

当然,最为核心的逻辑仍然是:认清自己的定位,别人能做的,你不一定能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认清  认清词条  定位  定位词条  但是  但是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设计

 22条站内搜索优化策略

我们以各类营销方式,使访客通过直接输入地址、搜索引擎搜索、邮件或标签回访等方式访问站点。愿意拜访,并不是我们的营销手段高明,而是他们都怀揣着一丝渴求,渴求获取:...(展开)

设计

 网页的手机版本是否值得去做?

近十年的互联网行业有许多吸引眼球的发展变化:社交网站(译者注,如开心网)迅速崛起,其特性是根据每个人各自的兴趣和个人需求来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服务导向的网络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