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的交互,即用户能够全身心地和APP进行交互。分心式交互则不同,用户的眼睛、手、大脑等器官被占用,无法全身心融入到APP之中。分心式交互是很独特的场景,需要用心斟酌功能以及使用方式。
一、分心式交互的概念
用户与APP交互的过程(线上)和做其他事情(线下)同时进行,用户和APP交互的过程辅助用户做其他事情(线上辅助线下),这时候用户和APP之间(线上)的交互称为分心式交互。
分心式交互的特点:
同一时间
辅助关系
例如:
用户一边按照导航APP行驶一边驾驶汽车,手机导航辅助用户驾驶汽车。
用户一边查看APP手机菜谱一边做菜,查看手机菜谱辅助用户做菜。
用户一边查看健身APP视频一边健身,观看健身视频辅助用户健身。
……
提问:如果线上购物、线下收货、试用,再进行线上评价,算不算分心式交互?
答:不算。因为线上购物的过程、收货、评价不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属于一系列操作。
提问:一边看手机视频、一边吃饭,算不算分心式交互?
答:不算。因为他们之间虽然是同时进行的,但是不存在辅助关系,看视频不是为了吃饭。
举几个分心交互的场景的示例进行分析说明:
二、地图导航-导航途中提示新路线
用户选好路线,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语音提示有新路线,能省3分钟。
手机界面上显示弹出框:更改到新路线/维持原有路线,并显示倒计时。
1.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
行驶过程中,路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时刻为用户规划更合理的路线。
如果在赶时间,可能选择最省时的路线。
如果是新手司机或者比较省心型的司机,可能选择最畅通的路线。
在路线选择时,省时、路程少、路程畅通、不走高速(花费少)、用户的认知等这些因素会在用户脑中做一次衡量,最终选择理想的一个路线。
3. 行驶过程中,中途新路线提醒(分心交互开始)
语音+界面提示
用户正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被告知有新路线,新路线能节省3分钟,用户开始纠结……
当前路线:前面真的会行驶缓慢吗¥%,一会就通畅了啊#¥%
中途推荐路线:新路线靠谱吗%&*,会不会骗我呀#$%&,节省3分钟有必要吗###
人从不相信别人所说的灾难(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头上,即使已经发现不好的苗头,也不愿意去相信。
如果中途推荐的路线是用户当初排除的方案,即使现在重新推荐,如果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很难让用户接受,甚至让用户反感。
如果中途推荐的路线并不是用户排除的方案,是一条新路线,却在开始规划路线时没有被推荐。显然这是一条没有优势的路线,不是最省时、不是最短、或者不是最畅通等。
这样的路线中途被推荐,只有在当前路线的路况变的比中途推荐路线更糟糕的时候,中途推荐的路线变成了现阶段的优势路线,然后被推荐。可是仍然不确定的是新路线的优势是不是用户当初最在意的因素。
导航提示省时3分钟,这个信息量太少,需要用户耗费精力去衡量和想象,并作出选择。显然不适合眼睛、双手、大脑都被占用的驾驶用户去思考,看似优势的功能反而会加重用户的负担。
4. 用户是怎样反馈的?
也许设计者可能想到用户不方便进行操作,于是设计了倒计时结束默认切换路线的逻辑。
在操作移动互联产品时:无操作=无响应,操作=响应,这是比较符合用户认知的。
设想,如果用户无操作=响应,那么操作=无响应,这个逻辑就荒唐了。
所以用户不进行操作,弹出框消失,用户会认为已忽略新路线。实际上导航已切换至新路线,对于大部分用户都是懵的。
任何产品都是工具,是用户来决定如何使用,而不是设计者来替用户做本应该用户做的决定。用户最信任的还是自己,信任自己对比、筛选过的结果。
如果用户此次行驶的路线是完全陌生的路线,即对于默认更换路线,可能无法察觉路线已经变更。
如果该用户对于路线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切换完成,用户会发现变了路线。用户就会疑惑:怎么会更换路线?我没有做任何操作啊。这时候导航会给用户留下不靠谱,出错等印象。
6. 改进建议
提示的时机:
(1)尽量选择在用户的上半段路程中。
(2)尽量不在用户通畅行驶过程中,因为用户正在享受畅通,是满意的状态,不会轻易改变去选择未知的东西。尽量选择在拥堵或糟糕过程中给用户推送新路线。
提示的内容:
(1)推送的路线一定具有吸引力。
例如,新路线省时1分钟,既打断了用户,又没有提供较佳的方案,这将是一次无效打扰。需计算一下省时和总时长的比例,这个比例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提示给用户。
(2)语音播报需要介绍新路线。
例如,“本次行程剩余30分钟,为您发现一条省时路线能节省10分钟,此路线经过**路、**大桥,路程较畅通,请问是否切换”。切换新路线也是一条推销的过程,希望增加用户信任。
提示的方式:
(1)尽量用语音互动的模式配合界面操作,在语音提示完毕,打开话筒,收听用户指令。接到语音指令和界面操作任何一项,进行更换路线。
(2)用户无作答或无操作,保持当前路线不变,不要为用户更改路线。
优化的目的:结合优质和具备吸引力的提示内容后,提示的频率要变低一些,减少分心交互场景下的选择和打扰次数。如果发生打扰,增加打扰的有效性。
小结:
导航是典型的工具类产品,用户不会沉溺于此,但是一旦需要的时候,对用户能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作用的力量很极端,要么特别好(信任),要么,特别差(嫌弃)。
用户尤其是陌生道路中,在使用地图导航过程中,非常地依赖和担心。一旦导航出了一点问题,更新延迟、路线切换、提示请掉头时,就会对用户造成很大影响。
三、下厨房的菜谱查看
用户在按照菜谱做菜时,可以上下滑动手机,长图文的模式进行逐步查看;用户也可以点击图片,进入大图模式。
对照菜谱做菜
用户做菜时,手上经常沾满水或者食物残渣,此时操作手机,触屏效果很差,甚至不响应。
这时候产品应该做到减少功能,且减少用户操作。
老版本/最新版本
1. 倒计时功能
用户无法通过菜谱准确判断这道菜需要多长时间。
菜谱中很多时候需要放凉、加热、机器内烘烤或者蒸煮,并非用户可控时间
倒计时功能会增加分心交互场景的操作复杂度。
2. 布局显示
用户所查看的手机一般会放在离火源、水源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来保障手机的安全。
用户做菜时最关心的是如何做菜,也就是文字描述部分。
要考虑远距离查看手机显示的内容,可以适当将文字放大,并优化排版。
下厨房的最新版本上已经去掉了倒计时功能,但是其布局的更新是将文字完全去掉,仅保留了图片的显示。它依然没有弄清楚用户在按照菜谱做菜的分心场景下最想要的是什么。
还有一些视频教程类的APP,用户需要一边看手机,一边做动作。
视频被分解的很短,3分钟的视频,用户点击开始,再准备动作,看一眼手机、做一下动作,刚看懂了动作,视频结束了。用户一直往返于操作手机和做动作,并且一直跟不上节奏。
设计者不知道是否考虑一下分心交互的场景,并好好完善一下。
四、分心交互的设计要点总结
信息的传输——相对距离(用户距离手机)/相对距离会不会变化
用户的操作时间(用户的操作时间=用户移动到手机的时间+实际操作的时间)
用户所处的环境(厨房环境/车内环境/室内环境/户外环境)
用户的手指/眼睛是否被占用,是否需要辅助工具(朗读、语音输入、播放器)
辅助工具融合到操作流程中是否自然紧密
屏幕常亮的必要性
功能种类越少越好
操作步骤越少越好
结语
设计者总想着帮助用户,在分心交互场景下很容易适得其反。
分心式交互的场景是比较独特且难度比较大的,切勿将全身心交互的场景下的功能和操作方式直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