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好好学习”app需不需要增加“做笔记”这个功能点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文将比较不同有“笔记”功能点的app,根据这些app可以借鉴的点来结合“好好学习”app本身特质,对该app是否添加“做笔记”功能点和如何设计该功能点提出建议。
一、调研目的
据反馈:“好好学习”App的用户在学习课程内容的时候,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记录沉淀自己学习时的笔记;或者学习后的感想和收获,非常不方便,想学习回顾时,操作起来也非常繁琐。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用户学习的收获感更强,增加用户粘性,“好好学习”App做了这次关于“笔记”功能点的调研。
此次调研旨在比较不同App“笔记”功能点的差异,并根据“好好学习”App自身情况选择可以借鉴的点,缩短产品设计的过程,更快的优化用户体验。
二、“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好好学习App的“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好好学习App为用户提供多元便捷的知识服务,且与“笔记”功能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
增加“笔记”功能不仅能激励学员和老师,还能形成用户的知识沉淀,提高用户的离开成本,是近期需要研发的新功能之一。
得到App旨在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它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
得到的主要用户群体为:职场人士及部分大学生群体。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得到用户在学习时,会产生一定的笔记,而得到团队则会将优秀的笔记筛选出来,发布在知识城邦。
用户可以点赞、评论、转发,也可以分享在手机上的其他任何软件中。当笔记达到一定的量时,用户可以在笔记或笔记本中进行自主的归纳整理,从而更加方便的查询和巩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得到的笔记入口示意图如下:
得到的划线笔记可以智能的识别出整句话,方便用户直接选择和记录;同时,得到的笔记分为划线笔记、留言和转发,不同类型的笔记可以帮助用户回忆记录笔记的场景,与笔记本功能结合使用的话,可以更加便于查找和使用,是得到App的亮点所在。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两大终端平台。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
微信读书的用户群体跨度较大,但主要仍然集中在职场人士,其“笔记”功能的主要逻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微信读书的用户在阅读时产生的笔记主要展现在“想法”中。
除此之外,微信好友转载和点赞的笔记也会展示在这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
在用户寻找自己记录的笔记时,可以在“我-笔记”中找到,以书籍列表为基本分类单位的形式呈现笔记,可以帮助用户更加便捷的回到语境当中,使记录的知识更准确,还原度更好。
维系读书的笔记入口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微信读书“笔记”功能的亮点在于:提供不同新式的标记方式(阴影、下划线、波浪线),可以查询,从而帮助用户更好的梳理思路。同时,基于微信生态的朋友关系,让用户之间有更多互动的渴望,无论是朋友推荐的优秀笔记还是优秀书籍,都能丰富其他用户更多的阅读体验。
备注:只有选中文字大于15个字时,微信读书才会提供朗读服务。
以记笔记这一动作为例,得到App的交互设计图如下:
以记笔记这一动作为例,微信读书的交互设计图如下:
六、数据表现
根据七麦数据分析可知:2016年8月1日至今,在App Store 中,得到App累计下载量约为1300万,微信读书累计下载量约为3800万,好好学习累计下载量190万。
虽然好好学习有抖音引流,但不得不说,好好学习的用户量还处于偏低状态。因此,好好学习App应将重点放在笔记功能的打磨,之后再逐步考虑建立好好学习自己的“知识城邦”。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同时,好好学习的运营人员需要做大量的初始内容填充工作,吸引用户的记录和分享行为,并给与一定的激励来提高用户的积极性。
七、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笔记功能作为知识服务产品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用户互动、知识积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好好学习App上线笔记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复制功能
划线功能
点赞功能
评论功能
转发功能
分享功能
2. 好好学习可以借鉴得到App的功能点
笔记本自定义,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收集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内容,形成分类的笔记。
可以分享到多个App,生成不同形式的文件(比如word、pdf版本)。
默认选中整句话。
3. 好好学习可以借鉴微信读书的功能点
三种划线方式:背景色、下划线、波浪线
查询:可以检索抖音、头条上的内容,也可以用搜索引擎检索
调整文字选中区域时增加放大镜功能
纠错功能
朗读功能
如果哪里分析的不太好,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