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控流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人工信审。随着进件量的增加,如何将进件以合理的方式分配给信审人员,保证审核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公平性,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以往的操作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照例先放出本篇文章的脑图,各位读者可根据脑图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
一、设计分单策略的目的
请各位读者想象以下几种场景:
有100单进件,5名信审人员,需要在一天内审核完所有进件。结果未能按照要求完成审核工作,通过检查发现,其中有人审核了30单,有人只审核了5单。
信审员A,审核信用类贷款的逾期率是5%,审核抵押类贷款的逾期率是20%,系统每次都会分发这两类的进件给他审核。
某一机构推送进件后,发现前面有大量的进件在排队等待审核,而该机构的进件出于某些原因,需要尽快完成审核。
信审员B,前一天待审进件数为5单,第二天开始休假一周,之前分配给他的进件按照要求需要第二天完成审核。
类似上述的场景还有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一套合理的分单策略来处理进件。一套好的策略,我认为,单单保证进件能被及时审核是不够的,还要能弥补信审人员能力不足,从而保证每个进件都被最优对待。读完本篇文章,相信各位读者就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了。
二、都有哪些信审角色
1. 普通信审员
负责进件的初审工作,是人工审核的第一道关卡,需要仔细核对借款人的每一项信息以及提供的材料。很多时候还需要致电借款人进行核查(电核),初审结束后需要给出较为详细的审核意见。
若借款人的信息或资料存在问题,且该问题未达到拒件程度,需要将进件挂单,后续再进行跟进。
2. 信审组长
负责进件的复审工作,对于初审人员审核过的进件,会利用自己更为丰富的经验,给出进一步的判断,最终决定是放贷还是拒贷。
通常需要对自己小组成员的审核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小组的审核工作进行安排,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信审主管
不负责具体的审核工作,但是会对各信审小组的工作做统筹安排,制定信审政策。
对复核时存在的争议问题,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裁定结果。
4. 复核员
负责审查已经审核完成的进件,目的是为发现误判和漏判的,以便对问题进行总结,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发现问题后需要和信审组长、普通信审员进行沟通。若通过沟通不能达成一致的结论,则将问题升级到信审主管处,由信审主管裁定。
三、几种常见的进件状态
1. 待初审
进件经过风控系统前面的审核流程(准入规则、反欺诈模型、评分模型),流转到待普通信审员审核,这是人工审核的第一关。
通常在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或增加了新的反欺诈规则后,也需要引入人工审核,来判断调整的参数和增加的规则对进件的通过率产生的影响。这一检验工作一般由普通信审员来进行。
2. 待复审
经过初审后,按照系统的风控流程,会流转到信审组长审核,这是人工审核的第二关,通常也是最后一关。
并非所有系统的风控流程都有复审,是否需要复审要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来设计。在某些业务环境中,必须要经过初审、复审两个步骤,才能得到最终结果(通过/拒绝)。而在另外一些业务环境中,需要对比反欺诈模型和初审的结果,若结果一致可确定进件通过,若结果不一致则需要引入复审来做最终判断。
3. 挂单
在人工审核过程中,通常由于借款人提供的某项信息不符合要求,但其严重程度又未能达到拒件的标准,所以会先将进件挂起,待后续跟进。计算信审员的手中待审核进件数时,通常不计算挂单的进件。
一般出现的挂单情况:
信审人员电核时,借款人电话正在通话中或无人接听;
进件中的缺少某项材料或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提供;
借款人命中某些反欺诈规则(例如:数据显示有案件在身),需要提供特定的材料(结案证明)。
之所以会有挂单状态,主要原因有两点:
效率:分单时一般会根据信审员手中待审核的进件数进行分配,挂单的进件属于短时间内无法产生结果的,所以挂单不参与计数,有益于审核效率的提高;
考核:进件的审核完成时限是对于信审员的一条考核指标,而挂单则说明进件有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审核完的风险,不会因此而影响到信审员的考核;
4. 通过
进件通过审核,最终确认放款。
5. 拒绝
进件未通过审核,最终被拒贷。
四、几种常见的分单规则
1. 根据产品类型
不同类型的产品会收集不同的借款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资料附件),其审核难度、耗费时长都会有所差异。再加上不同的公司倾向的产品不同(对主营产品的定位不同),所以对各种类型产品的进件数量、审核时限、审核质量等会有不同的要求。
这些因素决定了需要按照不同的产品类型来分单,以便保证能满足公司主营产品的审核要求。
2. 根据进件渠道
通过不同渠道推送的进件,其资产质量、产品类型、提供的材料种类等因素会有差别,再加上公司和各渠道签署协议时的约定可能也有所区别,所以对审核的要求也会有差异。
这些因素就决定了需要用不同的信审员来审核不同渠道的进件,以便能更好的应对各渠道进件的差异性。
3. 根据优先级
公司根据业务实际情况,会对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渠道的进件进行优先级的划分。进件池中待分配的进件,会按照设定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级高的会先分配给信审员进行审核。
4、根据信审小组(信审员)
每一名信审员,都会有自己擅长审核的产品类型。有人擅长信用类,有人擅长抵押类,有人擅长精英贷,有人擅长工薪贷。所以,需要对信审员进行分组,让不同组的信审员审核不同类型的产品,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的一种方式。
统计每名信审人员审核的进件数、通过率、逾期率、坏账率等数据,通过分析得出每名信审员擅长审核的进件类型,然后对信审人员进行分组。
5. 根据待审核进件数量
按照信审员手中持有的待审核进件数进行分单,需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对信审员设置待审核进件数的上限,未达到上限即可接到分单,达到则不参与分单;
在所有信审员手中的待审核进件都未达到上限时,优先给手中待审件数最少的人分单;
存在两个信审员待审核进件数未达上限且相同时,优先给最后一次接到分单的时间最早的人分单;
6. 根据工作时间
某些公司信审员的工作时间是排班制,目的是保证每天的进件都能及时得到审核。为满足这个要求,需要对信审员按照排班时间进行分单,在信审员工作期间对其分单,休息期间不分单。
五、分单规则的组合
所谓的分单策略,是根据上面描述的多条分单规则,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套策略。分单策略大体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进件池中待分配的进件进行排序,另一部分是分配给信审员时执行的分单规则。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对分单规则进行组合,实际设计系统时不一定会用到所有的规则(也可能会增加新规则),应以实际业务为准。
1. 分单全局流程图
2. 待分单进件如何排序
结合上述分单规则中的第1、2、3项,按照产品类型和渠道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具体操作如下:
给出产品类型和渠道类型这两大类的优先级,即进件是优先按照产品类型排序,还是按照渠道类型排序;
然后将进件的产品类型和渠道类型中包含的产品和渠道分别列出,并给出优先级,优先级代表了分单的先后顺序;
根据之前给出的优先级,先排大类的顺序,再排大类中各项的顺序。
例如:某公司渠道类型的优先级高于产品类型,渠道类型中的优先级从高到底按照渠道一、渠道二、渠道三排列,产品类型中的优先级从高到底按照产品一、产品二、产品三排列。
渠道一的进件永远排在渠道二前面,渠道二的进件永远排在渠道三前面;
同样是渠道一的进件,产品一的永远排在产品二前面,产品二的永远排在产品三前面;
当渠道类型和产品类型相同时,按照实际的进件顺序排序,先进入的排在前面。
3. 信审人员分单策略
结合上述分单规则中的第四、五、六项,按照信审小组、待审核进件数和工作时间给信审员进行分单。具体操作如下:
确认符合当前工作时间段的信审员的编号,仅向当前在工作时间段内的信审员分单;
不同的信审小组审核不同的渠道类型和产品类型的进件,按照对应的类型分单;
根据待审核进件数的分单规则对小组中的信审员分单。
例如:某公司有A、B、C三名信审员,工作时间都是9:00-18:00,其中A和B审核渠道一的进件,C审核渠道二的进件,渠道一和渠道二是同一种类型的产品,信审员的进件数上限是50个。
若A手中待审核进件数是49件,B是48件,则下一次进件会分给B;
若A和B手中持有的进件数都是50件,则系统停止分单;
若A和B手中持有的进件数都是48件,之前最后一次给A分单实在10:00,给B分单是在10:01,则下一次进件会分给A;
工作时间之外,进件会停留在待分单进件池,不会进行分配。
4. 分单策略流程图
六、人工分单功能说明
前面讲的分单策略,主要是通过系统进行分单,人工介入的只是优先级、分组、数量设置等参数设置。但是,只靠系统操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工对分单进行干预,来保证整个分单策略能够正常运转。
1. 从待审核状态退回到待分单进件池
通过人工操作,将已经分配还未审核的进件,从待审核状态退回到待分单进件池。
如遇到审核员不能及时对已分配的进件进行审核,可以通过信审主管/组长进行操作,对待审核的进件进行重新分配。
2. 对待分配进件指定审核人员
通过人工操作,将未分配的进件,分配给信审人员。
如遇到某进件在系统中设置的优先级不高,但是却需要尽快审核的情况,可以通过信审主管/组长进行操作,分配给信审人员。
通过人工操作,将审核中的进件(包括初审和复审)从之前的审核人员,更换成其他审核人员。
如遇到某信审员休假、换组、离职等情况,造成已分配的进件无法及时被审核,可以通过信审主管/组长进行操作,更换新的信审员。
七、总结
看完这篇文章后,开篇时说的那几种场景,是不是已经有解决方案了?分单策略的核心,就是对制定的各种分单规则,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组合,最后形成一个满足当前业务需要的方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正在设计风控系统的同学有帮助。
相关阅读
谈谈互金风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