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利用人类天性打造双商爆表的游戏化产品?

游戏激励并不是游戏化思维,游戏化可以提升用户的幸福感,使产品更深入地渗透用户。如何利用游戏化打造有趣的产品体验呢?

常见的游戏化元素是积分、签到、抽奖、排行榜……这样的观点很常见。话虽没错,但笔者隐约觉得,好像还不够全面。

一些误会

以下是笔者近来看到或听到的一些观点:

Q:游戏为什么吸引人?

A:是因为游戏激励、即时满足、社交需求

Q:游戏化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A: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规则、实时反馈、自愿参与

Q:常见的游戏化元素有哪些?

A:挑战、积分、集徽章、排行榜、内容解锁、签到、收集、故事、打怪升级、合作竞争……

你是否认可这些观点?结合以往对游戏化产品体验的理解及大量用户访谈的过程,笔者认为这多少有些片面。因为以上观点都把游戏简化成了 「行为激励」,而丢失了游戏的内核——「好玩有趣」。

考试有竞争、有排名、有奖惩,但你会觉得那是一场吸引人的游戏吗?我们的工作目标清晰、规则明确,如果员工的 KPI 结果被实时反馈,工作会变成一个吸引人的游戏吗?

想必你会极力否定。工作吸引人之处,在于工作内容,而非考核或激励这些外部驱动因素。

“刺激 → 行为→奖励”不过是让小白鼠学会按杠杆以获得食物,人的行为激励怎么会和动物实验一样简单呢?这样原始的行为养成机制,完全不能表达游戏化的精髓。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游戏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

之前的译文中已指出,游戏化是用游戏元素引导特定用户行为的一种方式。上述提到的奖励机制只是为了引导和强化行为,那么真正的 「游戏元素」 到底是什么?

最近在一个工作坊上了解到 “八角行为激励模型”的概念 。但看完模型图,我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游戏化的产品设计,有种 “红学家就是写不出《红楼梦》” 的无奈。

有人说,好的设计是设计成功之后,学术派才用理论加以支撑。笔者深以为然。

▲八角行为激励模型

在八大要素与产品设计之间,需要其他要素的衔接。回想我们儿时的经典游戏:躲猫猫、过家家…不需要精美的道具,也没有复杂的规则,却能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回忆。为什么它们能成为经典?因为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成因:

躲猫猫是享受躲和找的乐趣,偷摸着做本身就是件刺激好玩的事儿,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本我」这一原始本能的释放。

过家家则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让个体从原有的心理状态中抽离,进入到新的角色中去,成为另一个人,从而快速达成心理重构。

很多风靡的虚拟游戏也抓住了这些心理痒点:如偷菜是享受偷摸着做,《最终幻想》、《仙剑》等 RPG 游戏是体验各类角色…..

那么,这些要素该如何运用到游戏化产品设计中呢?

如何运用游戏化设计助推产品体验?

结合过去的产品使用与交流经验,笔者发现要提升体验,至少可以做两类游戏化设计:损失补偿型 、 业务推动 / 行为养成型。

1. 损失补偿型

损失补偿型,是指为了排除或减少等待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而进行的游戏化设计。

这类设计不可轻视,其意义重大!迪斯尼乐园门外排长队时、出国旅游排队2小时等待入境时,一款 《你画我猜》 的小游戏,使我们消除了等待的疲倦与烦躁,玩得不亦乐乎。

▲你画我猜游戏

回到线上,最经典的例子是Chrome在404页的恐龙小游戏。等待不要紧,要命的是你让我干等!这时候,一款轻松简单又可爱的小游戏就足以转移注意力,撑起整片天。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这时给用户的是一款复杂的3A大作游戏,是否合适?

▲Chrome的恐龙小游戏

2. 业务推动 / 行为养成型

业务推动 / 行为养成型,是指为了明确的业务目的、或者为了促成某种行为习惯而进行的游戏化设计。

这是我们主要想掌握的游戏化思维。毕竟,对于非游戏公司,我们只想借用游戏化来拉新、促活。现在很多 App 通过物质激励形式的游戏化设计来达成业务目标:登录打卡获积分、步数排行榜、使用时长排行榜、各类抽奖和集贴瓜分奖金…无非是变相发钱来吸引用户。

但前文已经说过,外部激励不是长久之选,好玩的游戏化设计才持久有效。

有一朋友给我讲了个例子,夫妻俩人都懒得打扫家庭卫生,为了彼此激励,他们制定了一个有趣的规则:周末在家,打扫卫生时不能让对方看到,如果看到就算输,没有看到而完成打扫就算赢。

这是个多么有趣的游戏!他们没有制定打扫后的奖励机制,而是改变了游戏规则,让输赢的规则变成了躲猫猫,而不是完成与物质激励 。打扫的过程立刻变得惊险刺激,根本不需什么激励

把躲猫猫游戏运用到线上,除了偷菜、偷能量,是否还能偷书、偷非卖品…?偷偷绕过门卫,完成躲猫猫的游戏才能获得限时折扣或引流商品等奖励?一个脑洞,抛砖引玉。

再如角色扮演,我曾在用户访谈中了解到,很多父母会给孩子制定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起初父母都会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为养成计划,奖励小红花或小月亮,最后兑换礼物或钱。但没想到的是,父母却为此痛苦不堪,因为执行成本高,甚至需要爷爷奶奶一起执行,而一旦奖励不及时或停止奖励,孩子的行为立马土基见水——返本还原。

所以,激励人,不可能一劳永逸。

但角色扮演的确是小孩子喜欢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扮演大人检查作业、照顾家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去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体会其中的辛苦,能快速达成心理重构。

说回到产品设计上。某咖啡品牌就利用扮演咖啡馆老板的游戏,来达到产品传播和交易的目的。用户可装扮自己的咖啡馆,并邀请好友来店里买咖啡,这种游戏化的角色扮演让产品找到了无数免费的线上代理商。

▲某咖啡品牌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化产品设计

再比如,要做一款阅读App,为了提升用户的在线时长,常规的方式是制定一套阅读习惯养成计划:用户阅读时间越久,可获得越多奖励,奖励可兑换书籍…这种方式可能有效,却不够好玩。

如何让阅读更好玩?可以模拟古代科举制、官员制、甚至王者荣耀等级,Whatever~

鼓励用户分享阅读中摘抄的观点,把分享观点的次数作为积分或官衔等级,分享的观点及评论被越多人点赞、积分越高,可获得更高职衔等级或某个英雄人物。或者为自己喜欢的书或作者打call、形成排行榜,或者举行科举考试竞赛等。这些会不会有更强的激励效果?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使命,结合使命的游戏化设计才是正解。

 总结

说了很多,总结成两句话:

游戏化思维 ≠ 游戏激励游戏化的核心是好玩有趣,激励手段只是为了强化。

如何有趣?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改变游戏规则(如偷摸着做、比赛)、角色扮演等。你们有哪些好玩的游戏化设计idea呢?欢迎留言补充。

游戏化可以减少用户的负面情绪(如等待焦虑、错误崩溃),也可以提升用户在使用中快乐、紧张与兴奋等情绪,使产品更深入地渗透用户,提升用户的幸福感。

如何利用游戏化打造有趣的产品体验?这如同问如何培养幽默感一样,是个智商 + 情商的历练过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天性  天性词条  用人  用人词条  打造  打造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设计

 FMS财务管理系统:应收管理

笔者前面介绍了FMS财务管理系统相关逻辑结构,本篇文章继续对应收管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FMS财务管理系统的认识。上一篇主要介绍了财务进销...(展开)

设计

 当位置服务遇上个性化推荐

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而言,除了传统互联网所积累的海量信息、各种丰富应用可供使用外,移动互联网本身也生产了海量的内容和应用,怎样准确识别用户的喜好并在此基础上向用户...(展开)

设计

 全屏弹出广告交互设计探讨

图片JPG或者GIF,屏位高,面积大的广告必须考虑页面加载广告后的流畅程度用于大型活动推广,频率控制在一季度或一年度一次为宜。二、设计目标1、效果好!尽量让茶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