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贷款超市:连接贷款用户与现金贷平台的产品

贷款超市”一词是对行业内的人说的,简单的理解类似于手机上的应用商店,是一个通过“应用商店”下载注册贷款软件,给其他现金贷平台导量的平台。换句话说,贷款超市是连接贷款用户与现金贷平台的产品。

贷款超市”一词是对行业内的人说的,简单的理解类似于手机上的应用商店,是一个通过“应用商店”下载注册贷款软件,给其他现金贷平台导量的平台。换句话说,贷款超市是连接贷款用户与现金贷平台的产品,所有业务都是基于这个关系。

一、贷款超市为什么这么火?

1. 用户侧:借款是一个刚性需求

用户来说,借到钱是他的目的,单一的贷款软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借助贷款超市这个超级贷款信息入口,借款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发现更多的贷款软件,从而提高自己贷款成功的概率。

2. 现金贷侧:降低成本,快速获客

从现金贷的角度来看,贷款超市聚集了大量的借款用户,与自己的目标用户相似度较高。对比于高额营销费用的dsp,社交联盟广告,贷款超市的ROI还算不错。

另外,贷超也是一些资质不全的现金贷公司获取用户的重要渠道。

3. 产品侧:产品简单易复制

贷款超市产品结构简单,笔者分析过数十家贷款超市的首页和借款详情页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要么按照贷款金额分小额、大额;要么按照贷款条件分身份证贷、芝麻分贷;要么按照贷款人群分工薪贷、白领贷,还有些是按照“新口子”,“闪电放款”分类。

贷款详情页面不外乎贷款金额、利率介绍,还款额估算,介绍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即使有几个特别的也只是在详情介绍页面增加用户评价、用户评分,即使各家UI不同,但很容易给用户造成一种审美疲劳。

所以,从产品层面上讲,各家贷款超市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二、贷款超市具体分析?

接下来,我们从贷款超市的目标用户特质,现金贷产品选择,盈利模式等方面具体讨论。

1.用户属性

由于贷款超市的用户属性和现金贷的用户几乎是完全一类人,所以我们从现金贷的用户开始讲起。现金贷大致可分为大额现金贷和小额现金贷。

大额现金贷

从事大额现金贷的公司多有银行背景,办理流程多为线上获取用户,门店办理合同,审批放款。这类贷款额度较高,对申请人有严格的信用、资产要求,费率处于国家规定水平。申请这类贷款的人基本为有一定资产,收入稳定的上班族或企业主,个体户,由于事业扩张等种种原因,需要贷款

小额现金贷

小额现金贷龙鱼混杂,整体风向教去年整顿之后,已经改善了很多。小额现金贷的特点是额度小,多为1000~5000之间,还款周期灵活,7天,14天,1个月都有。放款快,最快1小时放款,纯线上作业,审批通过后直接把钱打到你绑定的银行卡上。缺点是利率较高,放款率低。

我们分析下这类贷款的目标人群。

先从金额上分析:1000~5000之间,如果你有信用卡、花呗,基本是不用借的。如果你花呗信用卡不够,可以选择是正常的消费者,看见高昂的还款费用,心里也会打退堂鼓,大不了忍忍牙,下个月再说,或者向亲戚朋友借借。那么,到底是谁非要不顾利息借这几千块钱呢?

我们看看腾讯给出的用户画像,点击查看原文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群“三和大神”:

三和,是深圳的一个地名,也代表这一种生活态度。在三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信条只有一个:只打零工,不打长工。因为不打长工,平日里以天为盖,以地为床。吃喝全不管,吃饱喝足之后,就去网吧打游戏,不存什么积蓄,实在没钱了再去打工。理论上讲,每个对生活放弃挣扎、奋斗的都是大神。

按道理说,他们过日子的生活成本极低,不需要多少钱,那是怎么和现金贷扯上关系的?

其实,每个大神都是曾经堕落的天使,他们有的是生意失败,还不起款,有的是撸过无数网贷,坏了名声不想回家,有的是享受来钱快,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不愿意上班。也有的是从穷乡僻壤出来打工,遭遇工厂倒闭,身份证被偷等不幸的事,在这里找工作,结果发现越呆越舒服就留下来了。

在实在没钱的时候,接触到了网贷和信用卡,凭借着一张身份证、手机号就能借到钱,借到的钱或赌或嫖或毒挥霍一空之后,面临无法偿还的高额利息,朋友皆知的信用破产,自己索性破罐子破摔,当起了大神。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小额贷款利率高,催收狠,不狠要不来钱啊,用高息和催收来覆盖坏账率的问题。

2. 产品类型

大部分贷款超市是以小额贷款为主,兼顾大额贷款。主要推新口子、下款快,通过率高这三类产品。

3. 盈利模式

贷款超市这个商业模式中,存在三方角色:贷款用户贷款超市、现金贷公司。贷款超市(乙方)和现金贷公司(甲方)按常规的广告形式就行合作。

主流的有:

CPA:按注册付费。

CPS:按成交额进行付费。

还有些是CPA+CPS联合计费。

贷款超市负责寻找合适的现金贷产品上架,跟现金贷公司商务谈判。一旦甲乙双方签订契约开始跑量,也就开始了另一场扣量和反扣量的斗争。实力雄厚的贷款超市一般会搞API或者联合注册实时监控甲方数据,实力一般的只能看现金贷的良心。

现金贷公司考核的是真正放款用户的成本,如果一个s的成本是150元,总共放款了10个,跟贷款超市合作价格是10快一个注册,那么给他的注册量只要低于150个就是控住成本了。

贷款超市看得是UV的转化率,也就是一个UV能赚多少钱,你扣量了,UV转化肯定低了,但只要你扣的量不过分,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就没事,毕竟乙方的流量也是花钱买的。

API和联合注册的量怎么办?

这种稍微复杂些,主要是告诉乙方这批量里面有重复的,得去掉重复的才能结算。当然,都是要有度。

贷款超市赚取的是购买流量与卖出流量的差价。一方面在各大信息流,垂直app等地方投放广告,考核各个现金贷的roi,把效益好的放在靠前的位置,下掉赔本的产品,有些贷超在把握度的前提下,根据合作模式,组织虚假的量获取更多利益。

三、贷款超市的问题

1. 用户

(1)能否借到钱是成败的关键

用户其实很单纯,就想快速借到钱,在他们看来,贷款超市,现金贷都是一个借钱工具。如果能借到钱,这个工具就是好的,就会继续使用。如果不能一定会被用户抛弃,会被用户骂骗子,骗资料的。

(2)贷款产品资质

由于国家的管控,去年大部分无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被市场淘汰,但近期来看,仍有部分新的资质不全的贷款产品上线。这些贷款产品由于资质不全,不能上线正规的应用市场,不能投放社交广告,他们获取用户的主要方式只能靠贷超引流。而贷超方面,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只要在政策的范围之下,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这也间接会触碰到法律规定。高额的费率会让贷款用户苦不堪言。

(3)申请流程长

很多用户来到贷款超市注册完成之后,其实是希望能够直接进行借款。但是用户进行借款的动作,一般就会提示认证身份证,填写通讯类好友等等,如果不进行这些填写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但是用户填写之后,点击申请借款还需要再一次的填写手机号信息。

因为第一次填写的那些信息是贷款超市要获取的,第二次填写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贷款时候需要的。特别是很多在填写这么多信息还借不到款的情况下,就会骂贷款超市是垃圾中介,就是一个骗资料的。

如果贷超的定义是帮助用户借到钱,那么在用户提交资料前,贷超能否给出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而不是光附带上文案,标明需要的资料。

如果贷超的定义是导量平台,那么就不需要太过重视用户体验,而是在于如何从用户身上获取更多的价值。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转化率。包括下载、注册、留资、申请等环节的转化。

2. 产品侧

(1)用户活跃度普遍不高,流失率高

贷款不像社交和新闻产品一样,用户会时不时打开看一下,今天借个款,明天借个款。不太现实。往往是一次申请完之后,要么卸载,要么一两周之后再次借款,时间周期比较长,用户很容易流失。

为了经常唤起用户,各个平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融360增加了资讯,论坛模块,分享贷款信息,供用户交流贷款心得。近期还上线了养鹅送钱活动。用户每天登陆可以获得金币,金币购买饲料换钱。虽说是拿金钱留住用户,但目前看也算一个好的方案。

(2)业务模式单一

单纯的导流平台,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近期,像融360,借点钱等都加上一条业务线,办理信用卡。借点钱还增加了黑钻vip的服务。一方面是保证产品多样化,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的挖掘用户潜在的商业价值。

四、贷款超市的未来

1.现金贷如何评估贷超质量,新入局的贷超还有没有机会?

现金贷公司在选择贷超时,不是盲目相信大,相信品牌,而是一切选择都要以进件申请率,下款率为核心指标。诚然大的贷超能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用户。其中的猫腻大家也能想到,市场上有很多专门帮人刷量的服务商,流量真假掺半,刷1个uv,刷1个注册,就是实打实的钱。所以,新入局的贷超不要灰心,还是很有机会的。

2. 主动出击,寻找优质产品

贷超和现金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当现金贷的生意好时,贷超生意也好,当现金贷发展受挫时,贷超也举步维艰。

经历过今年年初的落寞,总结出来:无论自己现在发展如何,贷超都要主动出击,寻找生意;去年等着送肉上门的日子一区不复返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贷款  贷款词条  现金  现金词条  连接  连接词条  超市  超市词条  用户  用户词条  
设计

 Material Design ...

哔哩哔哩动画是中国大陆的一家弹幕视频网站,在中国二次元用户中颇受欢迎。哔哩哔哩动画之前推出过采用 Android Design 的 Android 客户端,虽然...(展开)

设计

 15 个优秀的移动 UI 设计 ...

俗话说,熟能生巧,UI设计师快速提高设计创作能力的最佳办法就是不断地练习,但我们不提倡闭门造车。要有丰富的创作想象力,要多看前人的设计,获得创作灵感并在别人的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