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做K12教育的在线教育产品,看似是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但是实际上还要满足大人的某些需求,当然我们又会发现那些大人中,有很多人自己又很少接触到在线教育,他们并不相信在线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产品有用,然而他们又没有办法通过孩子的体验来进行真实的体验,来得出一个产品有没有用的结论,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篇幅过长,时间紧迫的请直接看结论)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在书香世家成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所熟知者有梁思成、高晓松云云。
这里所述的书香世家,不是家族地位显赫抑或是大富大贵,而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给人在智慧上、思想上、人格上的熏陶,而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环境。
当然,本质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教育性。
围绕在家庭周围的大人,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素养、文化内涵,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是大人帮助他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进行什么样的学习,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当然不是说,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是说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和偏好实际上也是被教育出来的,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近、也最信赖的人,这一点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
关于在线教育中“书香门第”的构想,简而言之,就是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教育模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当然它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制度的挑战,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为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而当我们在考虑生涯教育中儿童及青少年教育的时候,我们想以“书香世家”来解释在线教育应该如何去成为一种教育的常态,这可能是在线教育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一、为什么说正式学习这件事情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正式学习,简而言之,就是以课程、任务、研讨会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活动。正式学习又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正式学习几乎停滞在学校学习的阶段。当然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单纯的,抑或是说某些社会因素让学校教育现象走向了某种极端——这并不是说学校教育一无是处。至少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很多人都尚未弄清楚学习的核心价值。
在我的身边有无数这样的例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经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最后却无法胜任某项相关工作,创造社会价值。走出学校之后,正式学习就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最后依靠非正式的学习,即通过与人交谈、总结经验、阅读书籍、浏览网站等形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提升,从而胜任某项工作和基本生活保障。
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正式学习确是只占到人的学习生涯中很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学习这件事,相比较人类基本需求而言,算不上强需求和频发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样讲到:
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次序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会发现学习很难归属到最基础的需求当中。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哪些不玩抖音和快手的人都在想什么?”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社交、娱乐、游戏、购物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占领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并且大部分人也乐意被泛娱乐所裹挟,因为至少它能带来某种欢愉以及物质、情感的需要。
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哪些不玩抖音和快手的人都在想什么?”一位90后的洋仔这么说到:
“我喜欢独立思考,我也尊重每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人和人是不同的,不能说你不喜欢的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存在即合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每个人的不同。”
正式学习这件事只是小部分人的需求,这一点是必须要理性接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人们走过泛娱乐的时代之后,一定也会看到某些有意义的事情正在被排斥着、被忽略着。就好像1970年代末期的日本,人们开始理性审视自我与娱乐消费的关系,回归本质,追求更加人本的生活。
二、孩子的学习需要有大人的参与
孩子的学习是应该自主选择还是应该被安排好?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答案却很有趣。如果是一名家长,可能会说当然是被安排好。如果是一名置身事外的教育者或者孩子自己,可能会说当然是让孩子自己自主选择,那些说被安排好的人,你们难道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吗?
这里需要引入有一个新的观念冲突:“什么才是最好的安排?”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大人的阅历比较丰富,认为比小孩懂得多,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安排,那是最稳妥最正确的安排。所谓“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讲,孩子自己并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又不甘被某种外在的力量所驱使。此时,学习兴趣或者某种内在学习动机就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才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必须要承认孩子的学习需要有大人的参与。同时大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素养、文化内涵,成为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
这就将孩子的学习成长和大人的学习成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反过来说,大人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没有达到比较高的高度,也会制约孩子的学习成长。
从整个市场来讲,我们需要看到在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要看到在线教育的优势和美好前景。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人物角色:
Full_stack: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毕业后,去工厂做了一个厂务。每天就是上班打卡,然后到点下班,也没什么追求,后来因为接触在线教育,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价格实惠而且内容优质,于是就辞了职,专心自学计算机编程的内容,目前在南京某互联网公司实习,未来的目标想要成为一名全栈工程师。
Billy Yu:1982年从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2005年改行做IT支持。2013年,有消息透露自己可能会被裁或者工作上有很大的变动。有位朋友建议我去大学读点Python课程,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后来从得知在线教育,从此就一直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习课程。
王大可:年近半百,仍对学习满怀激情的自由职业者。学习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两个字,喜欢。觉得学习会让自己变得充实,而且通过在线教育,可以认识更多的年轻人,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
刘恒:四川某山区的中学生。学校里的老师和教学资源十分匮乏。有时候,同一个老师要带好几门课程。后来,有一位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在线教育。并且通过学校里仅有的多媒体的教室给我门播放在线教育的内容,视频有一位老师在讲《中国诗歌艺术》,觉得老师讲得非常好,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内容,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通过在线教育确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需求,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需要考虑的是在线教育这种学习观念、方法是否被人们所接受。它不仅受到自身发展的局限,还受到外部传统教育的观念和制度的挑战。
那么,首先相信的一批人会是谁?是小孩?还是大人?是所有的大人还是具有某一特征的大人?答案应该是:那些具有主动学习意愿和强烈学习需求、并且敢于接受新的教育方式,追求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大人们。正如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讲到:为什么要拒绝在彩票背面免费投放广告?
四、在线教育的突破口(我是结论)
讲到突破口,就是说让用户觉得产品有用。我们已经知道了正式学习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最先接触到产品的是具有某一特征的大人,而不是小孩,同时又必须要承认小孩的学习需要有大人的参与。
我们会发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做K12教育的在线教育产品,看似是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但是实际上还要满足大人的某些需求,当然我们又会发现那些大人中,有很多人自己又很少接触在线教育,他们并不相信在线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产品有用,然而他们又没有办法通过孩子的体验来进行真实的体验,来得出一个产品有没有用的结论,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在线教育中“书香门第”的构想,就是耕耘那些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制度、拥抱在线教育的大人们,让他们觉得在线教育是一种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含优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解决实际的学习需求,即自己觉得有用。
而同时在这个群体社会中,向下延伸、向左右延伸、向上延伸,将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其中小孩是最重要的传递对象,因为小孩本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实际上都是从零开始被教育出来的,由此,形成一个“大人——小孩”的良性循环。
同时释放对个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知识素养和文化内涵的依赖,避免小孩只能通过大人接受家庭教育,将某些职能交给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