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浅析用户引导:过犹不及

用户引导,基本是每个APP都要做的事情,而且要持续做。不过,用户引导还是需要把握一个度,适度的引导用户体验的提升,而过度或没有引导则会变成用户吐槽甚至放弃产品的一个原因。本篇文章对用户引导做了简单的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引导逻辑

简单来讲,用户引导就是引导用户去做某件事,目的或是让用户获悉某些信息,或是让用户使用某个功能。其背后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

1. 商业目标需要

产品的存在最终还是要满足某个商业目标,用户引导亦是如此。例如,平台要推广新产品、新功能、运营活动等,就会做一些引导引导更多的用户参与,以便实现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等商业指标。

2. 用户使用需要

用户使用产品,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尤其是一个新用户。这个时候就需要给用户提供一些引导,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否则用户可能会在迷茫中放弃产品。

引导类型

清楚了引导的逻辑,我们再来看看引导的具体类型。概括而言,用户引导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引导

阐述理论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截图:

这样的APP引导页,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当我们要宣传推广产品理念或亮点功能时,基本上就会考虑用这样的方式。此种方式就是典型的基于商业目标的强引导,这个时候用户是要被动获取我们要传递的“商业广告”的。接下来再看另一组截图:

这个引导的应用场景是,用户登录一个在线教育APP,APP要根据用户信息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基于此,在用户首次使用APP时,APP就要让用户先输入相关信息,然后再使用。此种类型就是典型的基于用户使用需要的强引导,大部分的内容类APP都会使用这种方式的引导

无论基于商业目标还是用户使用,对用户而言都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所以在使用此类引导时,就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1)给用户选择

或许用户不能选择强引导的出现,但如果用户可以选择要不要看或输入信息,那用户体验会好很多。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APP,在引导页面上会加上“跳过”的按钮,用户不想看,就可以点按钮直接使用APP。

(2)最好只提示一次

设想一下,如果用户每次打开APP,都必须先看广告,或者必须先输入一些信息,才能继续使用的话,那用户体验可想而知,因此尽量让强引导只出现一次,即用户首次使用APP时进行提示,之后不再提示(包括用户卸载重新安装的情况)。

不过,这里也需要注意用户二次选择的问题。虽然强引导不会再出现,但如果用户可以通过个人中心,对强引导内容进行二次修改,用户体验或许会更好。

引导

相比较强引导,次引导就没有那么“招人烦”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希望让用户做某事或帮用户提高使用效率,但又不想过多干涉用户使用过程时,使用次引导。如下截图:

截图中,我们想让用户登录,以便给用户推荐更多的内容。但如果用户不感兴趣,他完全可以忽略,使用过程不受任何影响。再看下面的截图:

同样的道理,我们想要用户签到,但又不想对用户造成干扰,所以设计了收起的浮标,用户点击才会展开,然后又自动收起。再看下面的截图:

针对APP上的某些功能,会因为位置或者图标的原因,用户无法快速了解,这时候需要系统给一些提示,帮助用户能顺利使用。当然,这种类型的提示一般也只是在首次使用时出现。再看下面的截图:

发现现在很多APP都会使用这种样式的引导,而且有的APP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方式。

引导

一句话概括弱引导,就是在用户需要时才会出现的引导。如下截图:

这是个典型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免费试用一部分产品,但要继续使用就必须登录或购买,这时候提示用户登录或购买就显得非常必要。但是如果将这个提示前置,那用户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

总结

无论何种类型的用户引导,最终落脚点都是用户体验的提升,因此用户引导就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原则,洞察用户场景,找到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进而设计出符合让大家都满意的引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浅析用户引导: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词条  浅析  浅析词条  引导  引导词条  用户  用户词条  
交互

 做交互方案时,请注意检查这4个点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到底什么程度才能算得上是“专业”?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是否有方法与捷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今天我分享的内容还不敢称之为体系,只能说是几个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