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较真又矫情,苛求又世故,倔强还言辞凿凿”,别否定自己,也许你已经开始有点交互设计师的意思了。
一直有好多朋友问我许多关于交互设计师的工作状态的事情,其实对于交互设计,很多朋友都处于一种朦胧感知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状态;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朋友好奇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到底是怎样的,与其他的设计师到底有哪些差异。
今天要疯兄正好在整理之前的一些好玩的小想法(平时会把随时想到的一些感想写到即时贴上并粘到墙上,到时一起整理),希望此文能以一种论文的精神和杂谈的形式讲给你听,让你能略微感受到一点交互设计师的思维到底是怎样的(其实很奇葩、很较真、很事儿、很八婆……)。
“易用”和“效率”是产品用户体验最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二,所以我们经常会通过用户调研、焦点小组、问卷待查、任务测试等方式发现并记录一些用户生活中的操作习惯,并把这种操作习惯与我们的产品交互方式结合,以达到降低学习成本的目的,并提高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
但是,随着移动设备以及互联网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软件的操作习惯正在慢慢的侵蚀我们以前的一些生活习惯,我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为“新人类交互语言”。要疯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条用户在平时生活中的“全新变化”。
在传统电视播放的过程中总会潜意识的想用遥控器快进某些片段或者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会抬手试图点击屏幕调出进度条,了解播放时间以及剩余时间;
在非触屏显示器看照片或者pdf文件时会在屏幕上通过滑动的方式企图来缩放文件;
在电脑端阅读电子书(pdf类)时,会把翻页模式调整成纵向翻页,类似网页的浏览方式会让阅读速度大大加快;
在录音或者录像的时候会长按功能键,并忘记在结束的时候通过再次点击来暂停录制;
看公众号文章或者使用微信qq时会把浏览器或对话框调整成手机宽度,以达到类似手机阅读的特殊效果,据说阅读速度会更快,板式会更加好看;
看书的时候会有长按的动作,希望可以选中并高亮。
除了一些交互行为上的有趣**逆流**,生活方式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我们交互设计师若有所思(45度看天空状):
遇到不好的服务会下意识的通过手机第三方平台差评的方式来给予反击;
听到好听的歌曲会想了解其歌名并把它加入到自己的网易云音乐歌单里;
感兴趣的人会搜他的微博,想了解的答案或者知识会搜索知乎,搜索方式越来越垂直化;
对于不了解的产品不是百度而是通过查看淘宝的产品详情了解细节;
拍照五分钟,p图两小时;
越来越少在主流视频平台观看电视剧或电影,除了AB站外百度云资源成为了更多人看片的选择(无广告不收费可分享永久保存不占空间);
即使戴了手表也会拿手机来看时间;
会因为没有手机支付而放弃一些线下消费。
要疯兄平时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有趣的小思考。除此之外,偶尔也会换位思考的对于一些优秀的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反思,看看到底这些牛逼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到底是咋想的!
这里拿微信作为例子跟大家分享下我最近的一些思考:
1、qq与微信都是腾讯的及时行沟通软件,为什么在发展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两款软件都能够分得半壁江山?
qq与微信对比
最近看到“即刻”上一批95后对于微信的吐槽,大意就是微信无趣又不好玩,发条朋友圈还被亲戚告状,简直爱无能。但恰恰这种“无趣”形成了微信简洁和商业化的品牌语言,符合“大龄”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加关注内容。
微信的无差别对待让用户在沟通的时候能够以更加平等的心态参与到沟通中去,并且不会被各种特殊效果打断沟通思路(qq秀,厘米秀,各种聊天气泡等)。而对于低龄用户而言“彰显个性”是其社交的核心,各种颜色的钻石等级才能体现出用户“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洒脱个性。
除了以上战略目标的差异性外,一些交互细节也体现了不同目标用户的差异性对待:
微信注册和登录以手机号为基础,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具备能力(很多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而qq则可以注册很多个,成本很低;
微信添加好友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手机通讯录,更符合“大龄”用户的操作认知;
qq有聊天记录云同步功能,这极符合95后的生活环境——无固定的登录端口,需要多平台的信息打通;
微信的朋友圈在双方皆为好友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到对方的留言,符合“大龄”用户的社交模型——注重隐私和圈子;而qq空间的低龄用户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纯洁,互相之间的信息可见会增加其社交的趣味性和粘性。
上面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腾讯产品经理的牛b之处,他们对于自己的用户画像认识清晰,十分了解目标用户的生活习惯及社交方式,对于其心理认知也是十分熟悉。所以两款产品都能在市场上保持如此高的用户数和活跃度是十分正常的。
2、最近发现微信钱包里的红包功能被去除(在以前的版本里用户可以再聊天界面添加红包和在“零钱”模块下的红包功能为用户发红包两种操作流程的),变成了面对面红包,为什么?
红包
因为更符合我们用户的思考逻辑和操作流程:当我们要发单个红包或者群红包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先选定群或个人后再为其发出相对应数额的红包,其是以“人”作为第一思考的,所以把“红包”这种功能放到聊天界面的附属功能是十分合理的;而“面对面”红包是以“钱”为第一思考,所以放在“零钱”模块之下是符合心理预期的。
3、为什么微信不支持信息云端化,并且在对话列表里删除某一用户后,所有聊天记录会一并删除?
添加方式
除了技术上的一些限制和要求外,在交互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与我们功能机阶段使用的短信的交互方式十分相似: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暴露年龄了),当我们换手机的时候需要备份的内容除了通讯录以外还会把要好的朋友(女朋友)的短信储存在SIM卡或者SD卡上,在复制到新手机里。这种交互方式被借鉴到了微信的信息传输上了。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手机端存储)外,也十分符合微信对于其目标用户的定位。
除此之外,微信在对话列表里删除某一用户后,所有聊天记录会一并删除的这种交互方式也与当年的短信如出一辙。这种有点复古的操作方式却十分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和其品牌特性的。(我们一直认为的云存储方便是因为我们这些低龄用户(不要脸)一定程度被一些软件惯坏了。)
其实,看完全文的你会发现我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的日常思考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主流产品的设计思路。
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较真又矫情,苛求又世故,倔强还言辞凿凿”,别否定自己,也许你已经开始有点交互设计师的意思了。
祝你“对产品理性点,对生活感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