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3个核心标准,3大促活手段,帮你打造高转化活跃社群

本文笔者将从活跃社群的三个核心标准(有用、有趣、有料)以三大促活手段(轻输出、勤直播、做活动)来讲述:如何提高社群活跃度以及转化率?

每个人都应该见过这样两种群:有一种群,充斥着各种主题,打开手机就是100+消息;有一种群,统一回复着相同的数字,而且非常高频。

请问,你愿意留在里面吗?我相信,多数人是不会的,因为没有价值。

其实,在我刚做运营的时候,觉得这样的群应该是活跃的,后来发现我错了。

真正活跃的社群本质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它只是一个表象,更内核的东西应该是社群能够留住用户,在群里无论做任何动作,用户都会参加。

其实,这一点通过一些数据就能够评判出来,究竟哪些群是活的,哪些群是死的。

比如说直播的出勤率,打卡的参与率等等,还有很多类似的数据都可以作为活跃社群的评判指标,但是,它应有一套核心的标准。

这个标准,应该是什么?

一、活跃社群的核心标准

那么,一个活跃的社群究竟是什么样子,或者说通过哪些表征是能够判断出来这个群是活跃的呢?

有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做评判,或者说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活跃社群的核心,这三个核心分别是:有用、有趣和有料。

1. 有用

什么叫做有用?

这里给出两个分类:第一类叫做干货分享,核心词是干货。

那什么是干货?

——在这个社群里面输出对所有人来说有价值、能帮到他们的内容。

比如对于教育社群来说,有两种干货形式:

一种是系统的题目资料,这可以让孩子当作平时的练习,从而提升成绩;另一种是教给家长一些帮助孩子做题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等指导性的内容。

其实,干货分享的形式是不固定,可以用文件的方式,也可以用音频的方式,比如说我曾在一个200人的社群里,和用户分享如何让孩子减少玩游戏时间的主题,我就用的音频方式和大家讲。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打游戏就是一个典型痛点,而我分享的这个内容正好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个痛点,这就是干货分享。

第二类叫做价值讨论,就是社群的成员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比如:我在群内抛出一个关于孩子玩游戏该不该限制时间的问题,很多人就会去贡献答案,而在贡献答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意见的分歧,有了分歧就会产生讨论,就会相互之间有辩驳。

对于群里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处在一个围观的状态的,而围观的时候,就愿意去看不同的观点,而且本身会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这会大大增加社群的粘性。

所以说,什么是有用?

——就是分享的内容和讨论的内容,都能够帮助这个群里面的人,去解决某一类问题,或者提升某一方面能力。

当然不同类型的社群,有用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领域,去定义你认为的有用性究竟是什么。

2. 有趣

对一个社群来说,是要有一定趣味性的,一般通过活动的设计,给群里的用户带来明显的情感调动与释放,比如:惊喜感、荣誉感等。

分享一个关于福利活动的案例,这是朋友分享给我的双11的案例。

双11的时候,他专门组建了一个群,在这个群里会公布什么时间发布什么福利活动,比如说周一到周三撒红包雨,周四抢优惠券,周五做抽奖,这些活动能让用户产生持续的惊喜感。

除了福利活动,成型的游戏机制也能带来趣味性——换句话讲,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去做社群,把用户的活跃性做起来。

我是某个教育社群的第一期会员,它里面有一个非常系统的积分体系,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游戏机制,每天我都会去签到得积分,然后我也会去输出内容、参与活动,赚取更多积分。

而且它会告诉你积分在什么时候会被清除,如果低于某一个分值还会被踢出群,而如果你超过一定积分,或者在排行榜上达到多少名,还会额外获得一些东西,并且这些积分能够兑换运营社课程、运营社周边等。

在这个群里面,积分都是通过做任务获得的,并且配上兑换机制和竞争机制,整体就会让社群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愿意在这个群里分享、讨论,毕竟我从里面得到了成就感和竞技感。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用游戏化思维来做社群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有一个模型是可以快速上手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PBL模型。

像上面提到的积分,就是点数(p);积分的分值会匹配相应等级,也就是徽章(b),比如:学神、学霸、学渣、学沫之类的,如果我是学霸就会很有荣誉感。

最后就是排行榜(l),定期梳理积分排行榜,按分值大小做排名,然后告诉你多少分可以得到什么,让你有目标和动力去参与社群任务,提升名次。

通过发起福利活动和制定游戏机制,是完全可以把一个社群做得非常有趣的。所以说,如何提升趣味性,值得每一个运营人思考和尝试。

3. 有料

社群活跃的第三个方面是有料,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用户可以在社群里得到最需要的信息,比如稀缺信息和一手资料。

像小升初阶段的家长社群,就是典型带“有料”这个属性,在小升初这件事上,家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升学信息,坑班信息,哪些名校有内推名额,哪些名校有考试机会……

得到这样的信息家长会马上核实,给孩子报名,所以这样的社群是非常活跃的。

再比如我以前就加过各种小升初经验分享群,很多已经上岸的家长,会在群里分享自己如何给孩子准备和规划小升初,这些经验对于那些还未上岸的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有用、有趣、有料,做好这三点,一个活跃的社群就会建立起来并且持续。当然,这三点并不需要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一点,就会让社群拥有价值。

二、社群活跃的三个方法

接下来谈一谈社群活跃的方法,根据自身经验,我总结了这样三个方法,分别是:轻输出、勤直播、做活动。

1. 轻输出

轻输出的核心在于一个“轻”字,就是你不需要付出太大的运营成本,就可以高频输出有用的内容,而可以做到低运营成本的形式,个人认为有三种。

第一个叫做日报,比如:我加入的很多行业社群,每天都会发早报或午报之类的,它的本质是为大家提供了信息合集,省去自己寻找信息的时间成本。而且对于运营人员来说也不太需要费时间,只要经常关注所处领域的一些信息源即可。

第二个叫做脑图:这一类是用户非常愿意收藏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一些文章、课程内容的精华整理,它的好处是一目了然,用户容易理解,甚至可以促发传播。

第三个叫做资料包,这是最基础和常用的输出形式,不同领域用户需要的资料内容不同,教育类需要带答案的习题、试卷,或者知识点整理,像运营人关注的就是活动sop、行业报告之类的。

关于轻输出需要提醒一点,要利用平时的时间去浏览、积累各种形式的内容,搭建内容库,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不用每天临时去找,而是可以马上拿出来分享。

2. 勤直播

勤直播就是每周高频做内容分享,最好固定下时间段,比如:我做的社群会规定每周二和周四的晚上七点半做音频直播,如果额外加开就提前通知,让用户养成习惯,提高留存。

而关于直播的形式,这里就不做讨论,要么音频直播,要么视频直播,再或者录直播等等,根据用户喜好决定即可。

而关于直播的具体建议,只提出两点:

第一个是符合痛点:就是每一次直播的主题和内容一定是用户最需要的,具体的原则就是前面提到的有用性。具体来说,直播的主题是用户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那我的内容会给他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

当然,每一个领域的用户,痛点是不一样的,解决思路也是不一样的,这里就不仔细展开。

至于第二点是:做长期规划——即告诉用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这么多问题是他会遇到或已经遇到的,给他成体系地排列出来。换一个词来说,就是大纲。

据我观察,很多社群在做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告诉群里人报名长期的系列课,这样的好处是给用户很强的价值感和期待感。

那么,长期系列课的大纲如何制定呢?

——最简单的办法是按不同维度对主题进行分类。

比如:教育类的课程,可以从动力维度、习惯维度、方法维度、能力维度等进行规划。再比如最近很火的增长类课程,可以按照增长思维、获客方法、留存技巧、变现路径等进行设计。总之,不同领域的划分维度不一样,只要能让用户清晰理解即可。

3. 做活动

做活动的目的是调动社群用户的积极性,符合的是有趣原则,而具体的活动形式,就有很多种。至于做什么样的活动,借用杨飞老师的话说,只需要几招军体拳就够了,不需要太极拳八卦拳,只选择几种你觉得有效的活动方式就可以。

我在做社群的时候,常用的活动方式有三个:

第一个是送书,用于拉新,社群则是基础流量池,因为我总做教育社群,送的多是教辅类图书,然后用裂变的形式送出去。吸引的人群很精准,每次大约100本,效果比较不错,就是运营比较麻烦,需要考虑群内刷屏和寄送的问题。

第二个是打卡,目的很明显,就是用来促活,而关于打卡设计,我有三点小看法:

可以直接设置常规打卡,时间为两到三周,每天提醒完成任务,用小程序签到,坚持打满就给说好的福利。这个福利越大、越稀缺、越符合痛点越好。

打卡可以短时高频,与课程结合最好,因为这样可以有新鲜感,长期打卡容易让用户懈怠,而且运营成本较高,数据较差。

如果要做长期打卡,就利用排名+兑换机制,比如:打卡打满不同次数可得到不同福利、按照排行设计额外奖励、打卡一次就能得可用于兑换的积分等。

第三个是发优惠券,这个优惠券可以是用于转化课程的,也可以是其他的,而运营方式可以是限额发放做一波促销,也可以设计完成一个任务领取。

比如:我在一个五一长假前做过一波线索转化,诱饵是长期系列讲座的全额优惠券,只要填写问卷预约试听课就能领取,当时就拿到了几百条高质量线索。

以上就是活跃社群的三个方法,没有什么新套路,都是运营人熟悉的手段,但前提是能利用到极致,否则花样再多也于事无补。

三、活跃社群的转化模型

最后讲一下社群的转化模型,这个模型并非唯一,而是我觉得很容易摸索并且可验证的。

关于社群活跃的核心数据指标,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化率,具体来说可以是留资率,也可以是付费率。

那如何保证较高的留资率或付费率呢?可以按照这个转化路径设计:

第一步是吸引流量,我做社群的时候,常用的流量来源有四个,分别是:外部流量、公众号、个人号朋友圈以及个人号裂变。

外部流量是初期非常重要的来源,当时有三分之一的流量由外部提供的,而获取的方式也不是投放,而是合作的形式——我方出内容,对方给平台,当时可以说是双赢。

当然这不是长久模式,还需要自己生长流量,于是就打造个人号+公众号的流量池体系,核心在于个人号裂变,具体的方式就不用多说。好处是吸引的用户精准,方便查看对方是否作弊,而且有持续触达的机会,有利于转化。

第二步是构建并运营社群,此部分在前面有详细讲述,重点说说第三步——如何转化社群用户

具体的转化套路有很多,但总体只分两类:

一类是利用价格杠杆,常见手段有免费、大促、优惠、发券、满减、红包、秒杀、涨价、限量、预售、返现、拼团、附赠、分销等等。

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是拼团,只要拼团价格与人数设计得当,可以大大提高转化效率,我曾经就推广过团购短期班,转化效果高于试听课,与低价体验课相当。

第二类是体验式营销,常见的有体验课与诊断,这个是教育行业常用的招生手段,比如在线一对一喜欢用的试听课,就是体验课的一种。

诊断则是个性化营销,根据用户水平来匹配产品,效果强悍,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种xx英语,就常用AI手段检测用户的单词水平,大大提高付费效率。

其实,完全可以把诊断和体验课组合成一个产品,其转化效果不是1+1,而是远大于此,至于背后的原因,读者可自行思考。

最后做一个总结:

活跃社群的三个标准:有用,有趣,有料;

活跃社群的三个方法:轻输出,勤直播,做活动;

活跃社群的转化模型:内外部吸引流量-社群促活-用低价和体验转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群  社群词条  转化  转化词条  活跃  活跃词条  手段  手段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