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keep产品分析:私人教练与“智能训练计划”

本文作者将站在私人教练的专业角度对“智能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优化建议,以期提高训练计划的专业性、用户自律运动以及用户粘性。

Keep在6.0.0版本中,推出了智能教练训练计划。经过多次版本迭代,2018年9月,将原先的免费课程计划转变为付费服务“智能训练计划”。

那么这个计划够智能吗?能带给会员带来差异化的体验吗?跟线下私人教练相比,究竟有什么不足之处?

笔者将站在私人教练的专业角度对“智能训练计划”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优化建议,以期提高训练计划的专业性、用户自律运动以及用户粘性。

首先通过私教流程来了解线下私人教练(仅限增肌、减脂)是如何进行的,并与keep进行对比。然后再分析keep“智能训练计划”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

一、私教流程

线下私教流程如下:数据收集——体侧评估——目标制定——计划制作——计划实施——课后监督。

1. 数据收集

每个会员在第一次来健身的时候私人教练都会对其进行数据收集,目的是为了让了解会员的身体情况,以便为会员制定专属的训练计划,使会员的训练更安全、更高效。

数据收集流程图:

数据收集结构图:

数据收集对比:

在体侧评估阶段,keep与私人教练,大部分收集的数据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私人教练引导用户去做数据的填写以及体能的测试,而keep则只能通过用户主动填写才能收集到用户的身体数据。

2. 目标制定

SMARTS原则:

在制定目标阶段,私人教练用SMARTS原则对会员进行目标制定。

S针对性,目标具有针对性;

M可测性,目标具有客观性,可测可评估;

A行动性,目标体现个体所需完成的任务;

R可行性,目标实现可行;

T及时性,目标的达成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S自主性,目标是以来访者的主观诉求为基础,尊重原意。

同时会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日,计划完成日)以及达到目标的针对性措施。

目标制定对比:

在SMARTS原则下,私人教练制定的目标具有针对性、目标切实可行,不仅健康科学,还能让用户停不下来。在keep中则缺少用户设置目标体重,目标达成周期,用户个性化的设置仅包含健身目标、重点训练部位、难度设置,个性还设置较少。很难给用户针对的做出合理的目标,在用户坚持一个月发现,原先定制的一个月瘦5斤的目标,只完成了1/5内心挫败感很强烈,甚至想放弃训练

3. 计划制作

在制定计划阶段,私人教练会根据会员的需求给出合理的运动建议:包括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运动项目、负荷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及时间分配。

下图是很常见的私教上课计划表:

训练计划内容:

训练计划对比:

基本的训练计划是相同的,用户能够知道今天练什么,练的哪块肌肉,每个动作几组。不同的是私教训练计划能让会员知道本节课的训练目标是什么,为了解决自身的哪个需求,并根据昨日饮食、睡眠及时改变运动计划。

而在keep上,用户只跟着做就好了,虽然做到了不让用户去思考,但是缺少训练器前的饮食、睡眠的记录,不能够在训练中及时的改变运动方案。

4. 计划实施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会员有些动作做不了?

教练就会找为什么做不了,某些部位肌肉过紧张,还是无力。如果过于紧张,最后的拉伸项目就处理紧张的部位,并记录紧张部位。

如果是无力,则替换可以做的动作,并记录无力的肌肉,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是不喜欢,则替换动作。若目标肌肉感受不明显,或者出现代偿,则替换训练方案,或者激活后在次训练,或者减重。记录训练量,下次减少训练量,或者改善训练方法。

keep训练中,课程动作反馈没有调节,如某些动作无法完成,计划不能及时更替退阶动作;虽然有难度调节,但并不能针对单个动作做出修改。而且课程不贴合自身情况。如上课中对角动态支撑无法完成,却在训练中大量涉及该类动作,用户完成度低,挫败感强,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5. 课后反馈

私教这种一对一的体验,也离不开教练带来的课后陪伴跟踪反馈:

训练感受:即时调整下节课的训练动作、训练时间,

饮食跟踪:制定饮食方案,三餐给出饮食建议并进行跟踪

恢复跟踪:问候前一天的训练情况,第二天的身体感受,疼痛的话,询问痛点,纠正训练方案,休息几天再练习,没什么不舒服的话就正常安排训练计划

阶段性测评:定时拍照记录,或者体侧,评估运动训练效果(拍照、数据)没效果:饮食问题?睡眠问题?训练暂停日期过多?即时调整目标以及运动方案,给会员继续锻炼的动力

通过跟踪训练感受、饮食、身体恢复,以及阶段性的测试,让会员感知到“阶段性成果”。让会员在健身过程中,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减去10斤体重,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需要10周到12周的时间。理想情况是,我在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所以,用户在使用keep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进步。用户看到“成功结果”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用户不确定自己是否在进步,所以很容易放弃。

小结:

Keep让你的手机成为移动教练,它可以在任何时候指导你,但是给不了你任何反馈,以及随机明白你的调整计划。而私教会创造很多随机的因素,用户可能见到教练时才会拿今天详细的健身计划。当用户身体发生变化时,教练会随机调整计划。

二、“智能训练计划”功能优化

1. “智能训练计划”功能介绍

使用场景:

用户健身知识储备少,不知如何合理定制满足自身需求的课程。

用户难以坚持健身,希望通过计划形式实现自律运动。

用户希望通过付费提高个性化体验、获得专业科学的个体健身指导服务。

用户不愿自己找课程,希望通过定制节省时间,提高健身效率,

产品体验功能介绍:

智能训练计划开始前,通过采集用户数据(包括:体测成分、身体数据、运动目标),给予身体报告及运动方案。体侧围绕肌肉爆发力与最大力量测试、局部肌肉耐力测试、心肺耐力、柔韧性、身体平衡5个方面展开,通过各项运动完成度给出体能测试报告。用户并输入性别、身高、体重等身体特征信息,给出BMI及基础代谢情况。最后结合运动目标(减脂、增肌)综合给出训练计划方案。

计划开始前,用户可自行选择每周运动天数(3-5天)、休息日、开始日期、是否设置提醒:训练中只需按照计划完成课程。目前训练中支持编辑训练日、请假、重新弄设定目标、重点训练部位、是否加入跑步、不同部位难度调节,调节后第二日方案生效。

用户访谈反馈结果如下:

目前在课程进行中,含有器械的课程没有提前通知。导致有器械的课程的课程无法进行,体验很差。

许多用户表示训练总时长过短。据调查研究,用户平均训练时长大于30分钟。keep用户并没有通过计划得到满足,之后还会切出去加入其他自选课程。

部分用户表示,课程不贴合自身情况。如上课中对角动态支撑无法完成,却在训练中大量涉及该类动作,用户完成度低,挫败感强,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许多用户反映,计划结束后没有总结或反馈。目前训练计划以4周为一个阶段,计划结束后通过体测评估效果来调整计划继续下一轮,除此之外无任何总结反馈,用户表示既无反馈也无指导性,缺乏专业性。

综合私教流程对比/功能体验/用户访谈,总结“智能训练计划”优缺点如下:

优点:

对于新手用户,更具引导性、科学性。针对身体情况、个人目标、时间空间硬件条件提供训练计划;

用户不用翻找课程,直接按照计划训练,简单直接,提高新手用户使用效率;

随时根据身体情况反馈调节课程,非常个性化。

缺点:

用户无法在休息日中增加训练课程,只能在编辑训练日中更换训练内容的顺序。

课程动作反馈没有调节,如某些动作无法完成,计划不能及时更替退阶动作,虽然有难度调节,但并不能针对单个动作做出修改。

计划运动时长普遍低于用户总运动时长,不能满足部分用户训练用户需切出计划自配课程补足时间。

不能根据用户所在场地进行课程安排。

课程没有合理数据反馈,用户对自身状况不甚了解,容易放弃。

2. 优化方案

智能训练计划课程功能结构图如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用红字部分标注新增的优化功能:

2.2.1 提高计划灵活度,训练场景、休息日与训练日切换

时间调节部分:

Keep自身功能——计划前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择休息日与训练日,但计划中用户难免需要调节训练计划,需求包括:编辑计划顺序、增加或减少训练日。

为满足这两大需求,Keep通过请假、编辑计划日来实现。用户请假后打乱了正常休息日顺序,用户可以通过每周训练日顺序调整满足真实休息需求,同时也能按照身体状况选择训练项目次序,更具灵活性。

当前版本-有关计划中的时间管理部分

目前这两大时间调整功能只满足了“编辑计划顺序”和“减少训练日”的需求,而用户“增加训练日”及“调节每日训练时长”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即原本一周训练3天的用户,本周想训练5天,此时Keep没有设置休息日填充课程的需求。

修改建议:完善计划中训练时间调整(休息日填充课程+每日训练时长)。

优化后版本-休息日补充课程

休息日切换按钮仅在休息日显示,休息日切换后安排默认场景下的课程,若课程安排是家庭健身,则默认显示位家庭场景,有器械时进行器械提醒。切换场景后,若已经开始训练,则自动隐藏场景切换按钮。以及休息日切换按钮。解决用户休息日想锻炼的需求,又不会打乱后期的健身课程计划。

优化后版本-调整计划方案-训练时长

系统根据用户训练能力推荐默认训练时长,或者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训练时长。

2.2.2 运动场景切换

keep没有对在不同场景下推荐用户使用的课程,这周天气不错,用户想去健身房运动,智能训练计划没有场景切换,大部分的用户其实运动场景包括两种:家庭、健身房。

修改建议:在计划中选择运动场景、家庭场景下计划首页做器材提醒。

场景的切换可以提高健身的专业性,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健身需求,也可以培养用户的健身专业性,达到提高训练质量,增强用户信任的作用。

据此,场景切换选择功能优化将从“家庭“”健身房“两个场景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给予不同功能训练计划,在家庭场景下如有涉及器材则系统需加提醒。

功能优化-计划中健身场景的选择

功能优化-健身场景的切换

健身场景切换仅限当天,若课程安排是家庭健身,则默认显示位家庭场景,有器械时进行器械提醒。切换场景后,若已经开始训练,则自动隐藏场景切换按钮。

2.2.3 运动中增加动作更换选项,细化运动状态反馈

目前每次运动结束后会有三个表情评估本次运动状态,但概念模糊,每种状态下缺乏明确文字标注,大部分用户习惯性使用某一表情,有些甚至按训练心情选择,参考价值较低,不利于数据统计后的方案调整。

且运动过程中,用户对某些动作完成度较差,或完全无法完成,达不到训练效果。后期的课程中在此出现相同课程,导致用户体验变差。

假如用户无法完成动作“平板支撑转体”,在反馈“动作做不出来”之后,在改正后的方案中再次出现“平板支撑转体”,且无循序渐进的过渡或针对性动作调整。这会使得用户完成度变低。

修改建议:

运动后状态反馈,参考私教体系中的《主观能力感觉等级表》,将运动状态量化为5级评估系统,将增加表情至5个,每个表情下增加说明性文字,提高用户选择的准确性。后台记录运动状态反馈,评估用户反馈情况,调整后续训练方案动作推荐。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

功能优化-运动后状态反馈

用户训练中,可“更换动作”。当用户因各类原因无法保证某项动作的完成度时,系统推荐退阶动作给用户(每个动作只能推荐一次)。运动结束后,重新计算消耗卡路里,状态反馈以调节后课程为准。系统通过用户更换动作的特征,做出身体评分,通过运动报告反馈给用户,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功能优化-训练中可替换动作

2.2.4 设置阶段性运动反馈

减去10斤体重,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需要10周到12周的时间。理想情况是,我在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所以,用户在使用keep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进步。看到“成功结果”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用户不确定自己是否在进步,所以很容易放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解决用户因为见效慢而放弃的问题?

把健身变成“延续性交付体验”。给不了成功的结果,就给予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原来用户只有在到达目的地才获得成就感。Keep给予用户在健身中给出成就体验。在健身过程中,不断给予成功的体验,让用户感知到“阶段性成果”。帮助用户坚持下去。

目前Keep只在一个周期计划结束后给予体测,但该测试是服务于后台算法,推荐更优课程,而用户既未获得28天训练的总结报告,也未获得指导建议,交付式体验较差。

修改建议1:以体重为阶段性目标

分别对减肥、增肌人群设置目标,围绕体重、维度和成绩,在1个周期内给阶段性反馈。在智能计划开始前,添加训练目标、目标达成周期的采集。

大部分人群最关注体重数据,其次是维度和成绩。根据用户设置的目标体重,目标达成周期,给出合理的减肥/增重阶梯,将最终目标定为用户设置的目标体重。

修改建议2:每期训练计划结束后给予反馈报告

目前Keep在结束一期智能训练计划后,只提供再次体测用于优化下一步训练方案,但用户未得到任何反馈。既无总结、也无分析,缺乏仪式感和指导性。

Keep提供的体测报告内容较为完备,包括:体测得分(各项评分、指导建议)、身体所处阶段、阶段点评、当前目标、获取对应训练计划。其优势在于帮助用户了解自身身体情况,且给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建议。在智能训练计划每周结束后给予周报,阶段介绍后给与阶段性的报告反馈。

每周总结报告可包含以下内容:

三、总结

keep的智能健身计划,给付费会员带来差异化的体验,跟线下私人教练相比并不是那么的专业,毕竟人家交互没有人人交互带来的粘性强,但是完全可以根据私教流程体系优化课程方案,提高训练计划的专业性、用户自律运动以及用户粘性,帮助用户不停下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练  教练词条  私人  私人词条  训练  训练词条  智能  智能词条  计划  计划词条  
评测

 微信读书APP产品体验报告

许多网友都说因为“它”重新拾起的阅读兴趣,因为“它”戒掉了打游戏,它就是“微信读书”,一款“让阅读不再孤独”的阅读类APP。一、产品概述1.体验环境机型:iPh...(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