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世界遗产之蒙古篇(5个)

Mongolia

1乌布苏盆地 (2003)

2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2004)

3阿尔泰山脉岩画群 (2011)

4布尔罕和乐敦圣山及其周围景观 (2015)

5达乌里亚风景区 (2017)

1   乌布苏盆地 (2003)

Uvs Nuur Basin

俄罗斯蒙古两国共有。乌布苏盆地面积106万公顷,是中亚最北部的封闭性盆地,它得名于乌布苏湖。乌布苏湖是一个巨大的浅咸水湖,它是候鸟、水鸟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该地区由12个保护区组成,这些保护区内拥有亚欧大陆东部的主要生物群系。西伯利亚大草原生态系统为各种各样的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沙漠地区里生活着许多珍稀动物,如沙鼠、跳鼠和斑纹臭鼬,而山区地带则是一些世界濒危动物的避难所,比如雪豹、高山山羊(盘羊)和亚洲野生山羊。

2   蒙古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2004)

Orkhon ValleyCultural Landscape

占地121 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括鄂尔浑河两岸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考古遗迹群。此外,这个地区还包含13世纪和14世纪成吉思汗的大帝国首都哈尔和林。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中的遗址都清楚地反映出游牧生活、游牧民族社会与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共生关联性,并且展现出鄂尔浑峡谷在中亚历史上的重要性。现在这片草原上仍有蒙古国的游牧民族在此放牧。

蒙古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自古以来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许多游牧民族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并修建都城。成吉思汗于1220 年,在古代客列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了蒙古帝国首都——哈尔和林。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使哈尔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扮演了世界政治、外交中心的角色。现在哈尔和林古城已成为珍贵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哈尔和林是一座具有中原汉族建筑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蒙古帝国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尔和林管理皇朝。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哈尔和林城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忽必烈迁至大都后,哈尔和林失去帝国首都地位,但仍为蒙古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受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视。元朝时期,哈尔和林前后设置和林转运使司、和林宣蔚司、和林路等行政机构,并派宗王出镇,加强对漠北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元朝灭亡后,蒙古统治中心又从中原地区移至漠北。北元初期,仍以哈尔和林为都。由于明军的屡次攻占和蒙古各部内乱,哈尔和林城逐渐荒芜。

哈尔和林城及城内的宫殿体现融合中原汉地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建的筑风格,在古代回鹘民族或11至12世纪克列部的都城的基础上规划和扩建。整体设计规划,既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体现了具有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草原特点。哈尔和林城由外城和宫城两个部分组成。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墙为1500米,东西墙,长的地方为1120米,短的地方为580米,主轴方向为北偏东30 度。外城周长约5.2公里,约3英里,这与马可·波罗说的“哈尔和林,城延袤三里”非常接近。城墙用黄土板筑,残高约0.5~2米。外城四墙各设一门,没有瓮城,南墙破损比较严重,可能是,1586年建造额尔德尼召时被破坏。外城内,一条南北向大街和一条东西向大街交会在城市的中央,并通向四门。两条大街的交会处形成十字街头,十字街头的东南角有一处宽约 22 米、长约 34 米的遗址,即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店铺。此外,外城内外,还有许多建筑遗址。根据史料记载,在城内,除两大居民区以外还建造了“宫廷书记们的若干座巨大宫殿,十二座属于各种不同民族的异教徒的庙宇,两座伊斯兰教徒寺院,一座基督教徒的教堂”等建筑,但是大多无法确定其准确位置。

宫城:即窝阔台汗兴建的“万安宫”(土门阿姆古朗图斡耳朵)。万安宫位于外城西南偶,“宫殿围墙呈不规则方形,长约255米,宽约220~255米,内有5个台基,中央的台基高约2米,上有大型殿址……周围的四个台基的建筑面向中央大殿,类似唐宋宫殿的布局。”万安宫主轴方向为偏西10 度,其方向和位置与城市街道的整体布局不太协调。万安宫由觐见大厅、侧楼和大门殿组成。宫城中北部有一处长 80 米、宽55 米、高 3 米的遗址,这就是修建在高高的地基上的万安宫觐见大厅。大厅中央部分的地板铺的是绿色釉砖,而大厅北部的地板铺的是未上釉的砖。大厅地面上有支撑大厅的 64 根柱子的花岗石铸础,通过 2000 年德蒙联合考古队的发掘工作,现在这 64 块铸础已全部露出地面。遗址上还发现了许多红绿色的板瓦、筒瓦和瓦当,这应该是大厅顶部的建筑材料。靠近大厅左右两面的是侧楼。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珠宝、钱币和贵族们才能享用的铜镜和金银首饰等。所以,可以断定这里是仓房或者诸王、贵子们的豪华住宅所在。大门殿遗址位于宫城南墙的中部,长约 30 米、宽约15 米,这里是宫城的入口处。蒙哥汗时期,巴黎工匠威廉师父在这里制造了一颗大银树,在它根部有四只银狮子,每一只狮子嘴里有一根管子,喷出白色的马奶。在树干里面,有四根管子通到树顶上,管子的末端向下弯曲。在每一根管子上面,有一条镀金的蛇,蛇的尾巴盘绕在树干上。这四根管子中,一根管子流出葡萄酒,另一根管子流出哈剌忽米思,即澄清了的马奶,另一根管子流出蜂蜜酒,另一根管子流出米酒。在每一管子下面,即在树的根部,在四只狮子中间,有四个盆,准备各自承接一种饮料。在树顶上,他制造了一个手执喇叭的天使。大门殿与觐见大厅之间有一个比较宽敞的平台,这颗“银树”就建造在这里。宫城的南侧有一只用花岗石雕塑成的龟趺,龟背上有方形切口。这样的龟趺在哈尔和林附近共有四座,皆为圣旨碑文的台座。

3   蒙古阿尔泰山脉岩画群 (2011)

PetroglyphicComplexes of the Mongolian Altai

在三处遗址发现的大量石刻遗迹与随葬的纪念碑展现了12000多年来人类文化在蒙古国的发展。最早的岩画表明有一时期(11,000 - 6000年),该地区还部分覆盖着森林,此处的山谷为猎人提供了大型狩猎的场所。其后,阿尔泰山地景观据推断已经变为今天的山地草原,这一时期的岩画表明放牧逐渐成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最晚期的岩画作于公元前1000年早期及斯基泰时期与后突厥汗国时期(公元7-8世纪),展示了此处的生活方式向马上游牧生活的过渡。这些岩刻为我们了解北亚地区的史前社会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史料。

4   蒙古布尔罕和乐敦圣山及其周围景观 (2015)

Great BurkhanKhaldun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sacred landscape

这片景观位于蒙古国东北科特山脉中部,这里是中亚大草原和西伯利亚泰加群落针叶林的交界处。布尔罕和乐敦圣山与对山脉、河流和萨满教石碓(ovoo-s)的崇拜有关,祭拜仪式混合了古老的肯特山崇拜和佛教仪式。这里也被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和埋葬地,见证了他为同一蒙古人民而建立大山崇拜的努力。

布尔罕和乐敦圣山最高主峰海拔2362米,这里还是蒙古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几百年以来,布尔罕和乐敦圣山一直是蒙古人的圣山,是蒙古政府每年举行官方祭祀的地方。1294年,成吉思汗下令不得在布尔罕和乐敦圣山打猎。到了近代,1818年蒙古国又把布尔罕和乐敦圣山指定为国家保护特区,禁止在此放牧打猎。1995年,蒙古政府又把这里列为国家特级自然保护区。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12年12月,蒙古国政府又推出一个新规,所有女性(含蒙古国女性)和外国人不得进入布尔罕和乐敦圣山。距离布尔罕和乐敦圣山20公里处是外国人和女性最能靠近这座圣山的地方。

此外,山上还分布着800多处古墓和各类遗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因此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这里被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埋葬地,因此每年的蒙古春节“白月节”等重要节日,蒙古人喜欢到这里来祭祀。即使在夏天,凹陷的布尔罕和乐敦圣山顶处白雪覆盖。据蒙古人说,成吉思汗每当要仰望天空,放松自己的心情时,都会选择丛林密布的布尔罕和乐敦圣山

5  达乌里亚风景区 (2017)

Landscapes ofDauria

蒙古国与俄罗斯联邦共享,达乌里亚景观是世界遗产的跨界系列遗产,共有四个组成部分。它是达赖尔草原生态系统的杰出典范,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从蒙古东部延伸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再到中国东北。系列遗产共计912,624公顷,包括在达赖尔草原生态区北部的几个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占据了从针叶林到沙漠过渡的大部分区域,包括各种草原生态系统。与拉姆萨尔遗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两个国家的生物圈保护区(蒙古的蒙古达古尔和俄罗斯联邦的托里湖)重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世界遗产之蒙古篇  蒙古  蒙古词条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词条  世界遗产之蒙古篇词条  
旅游

 贴心提示:欧洲游找厕所指南

 旅欧期间,我们关注厕所比关注吃住还甚。吃住有人安排,而用厕完全是自理,且又是一件羞于咨询的私人生活,只能有劳自己。“方便”之时哪里去一日,正在巴黎塞纳河畔的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