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jpg (16338 bytes)凯里最具特色的是其浓郁的民族风情,由于一年中有130多个民族节日,所以,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节日。
最为重要和隆重的民族节日,要数一年一度的“苗年”了,此外,还有由各个苗寨轮流举办的“牯脏节”、“芦笙节”、“吃新节”等等。
每逢节日,热情豪放的酒歌、山歌伴随着苗家、侗家自制的银冠、银角、银花、银项圈等盛装,踩着震人心魄的铜鼓、芦笙节奏,汇集成多彩的歌舞海洋,足以让到访者迷醉。
侗乡灯节(元宵节)
锦屏一带侗乡的元宵灯会。其龙灯、花灯造型栩栩如生,玩灯者逐个村寨走,龙灯队还要编唱龙灯歌;而各种花灯则配以谜语,谜语有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吸引众多参与者。
舟溪芦笙节(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
这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届时小伙子们在自己的芦笙上插上几根野鸡毛,堂内外几百只芦笙同时吹奏,姑娘们盛装起舞,场面非常壮观。
摆手舞(农历正月)
土家族语中“舍巴”意为“摆手”,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年节是“舍巴日”,也就是跳摆手舞。一般在年节举行,届时人们载歌载舞,并举行祭祀、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活动。
小知识:摆手舞有大小之分。大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远祖的军战舞蹈,一般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九,规模大、时间长,历时七八天。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农祀活动,每年正月初三举行,规模小、时间短。
流传于黔东南施秉县白洗一带,又称二月芦笙节,为期三天。节日期间,来自附近的苗族群众到长山寨的古爬坡顶吹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芦笙坪吹奏,围圈跳芦笙舞。此外还有中老年人斗画眉、骑手们的赛马活动等。
姊妹节(农历三月十五左右)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左右,清水江畔的苗家少女们,身着华丽的苗族盛装,手挽装着五彩糯米饭的竹篮,与小伙子们郊游踩鼓、“游方”(苗语“谈恋爱”之意)对歌。姑娘们在彩色糯米饭里包小筷子、小木钩,或者大蒜、辣椒等,来表达对小伙子们的喜欢。因此,姊妹节也被称为“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斗牛节(农历四月初八)
为黔东南一带布依族的节日。届时各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饭喂牛,祭祀牛王,并挑选健壮善斗的牛进行比赛。得胜的牛被封为“牛王”,牛王主人当晚要盛宴请客。
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有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那几天清水江上百舟竞技,苗族人民欢庆过节。
苗族爬山节(农历六月二十九)
又称“爬坡节”,居住在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每年此时欢聚在香炉山上,对歌联欢,男女青年唱着歌沿着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最先达到山顶的被称为“爬山英雄”。
侗年(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
榕江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过侗年,年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羊。过节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跳芦笙、踩歌堂、斗牛,欢乐无比。锦屏一带则晚一个月,同样举行大规模娱乐活动,走亲访友,谈婚嫁娶等。
苗年(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十五)
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具体举行时间在各个地方不尽相同。主要活动有踩鼓、吹唢呐、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对歌、爬竿等。节日前期,每家每户都备有丰盛的酒肉菜肴,缝制新衣,节日期间互相走村串寨探亲访友,互相祝贺节日。
牯脏节
牯脏节是贵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在苗族各分支内都有此习俗,又称为“踩鼓节”、“吃牯脏”、“刺牛”等。但各苗族分支举办的时间不完全统一,内容包括宰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宗教礼仪。
小知识:苗族的古老信仰,认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灵所居的地方,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个血缘家族,历史上称为“合款”或“门款”。有了“款约”,对内可维持本族社会秩序,对外可对付敌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