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西安,我们驱车北上,中午祭拜过皇帝陵后,来到延安市区,已是黄昏时分。
金秋十月,延安晴日,分外妖娆。亲临此境,毕竟与心目中的印记有着天壤之别,在记忆里,延安是一种象征。认知是抽象的,尽管抽象,但却是无比崇高的。当来到宝塔山上,眼前的一切竟然给人以磅礴之势。宝塔山位于延河之滨,又名嘉岭山。山无崎岖,河非汹涌,然而心潮澎湃,满怀的是对革命圣地的景仰,景仰中自然就感觉到了磅礴。
远古的嘉岭山,曾经城池固然,是北宋抵御西夏的要塞。要塞上,嘉岭书院遗迹尚存,随着一阵秋风拂过,风声里传来的仿佛是书声。山腰上有一块巨石,上刻“嘉岭山”,这是北宋范仲淹所书,硕大的刻字遒劲有力,尽显要塞威仪。在范仲淹的石刻前,自然地就会感受到他那忧国忧天下的情怀,思绪也随之起伏。自然地,思绪从远古来到了那个令无数中华儿女忧愤的年代。国难当头,无数热血志士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不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风流人物”吗!他们筑起的“要塞”,犹如铜墙铁壁,保卫的是中华大地。
宝塔矗立着,见证了唐宗宋祖的“风骚”,也亲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塔旁边那口明代铁钟,在抗战时期既报时又报警,传送的是革命的声音。可以想象当年的情景,钟声响起,由塔的这一端,传送到延安的每一个角落,悦耳的声音顽强地陪伴着革命者,共同抵御着日军或是伪军的轮番轰炸和袭击。
在铁钟的一旁,满是柏树,这一棵棵树,既挺拔又虔诚。这是全国各地前来瞻仰的人捐种的,意在寄托他们的敬仰之情,表达的是他们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最好赞誉。驻足其间,你自然会感觉得到一种异样的安祥和宁静,安祥和宁静中透着庄重与肃穆。
夜将近,风吹起,树沙沙地响,小草摇曳着。小草的摇曳悄无声息,翩舞之态跃然,欢快之容显现。此刻,在脑海里兀地悠悠扬扬回荡起《小草》的旋律,继而不自觉小声地哼唱了起来,同样是庄重且肃穆――河流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小草》是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为战士传唱的歌曲,战士们为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生命,歌曲表达了他们的献身精神。我想,即便范仲淹在天有灵,听了如此悲壮的歌曲,也会深感惭愧,因为战士们的“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以献身为代价的。抗日也罢,抗美援朝也罢,自卫还击也罢,不都体现了他们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孜孜追求吗!
延安的夜一定是美丽迷人的。夜还没有完全降临,远处亮起的几点灯火,像是捧在手心里的一把明珠,闪耀着光彩。那合拢在周围的清凉山、凤凰山,连着宝塔山,便像是呵护着明珠的手掌。而这特殊的有力的手掌是苍老的,山上裸露的黄土中隐约可见的窑洞多少给人以沧桑的感觉,足见呵护明珠倾注的心血。在清凉山脚,分布着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等革命文物旧址,是的,那正是一颗颗被呵护着的明珠,更加璀璨的明珠。随着万家灯火亮起,明珠亮晶晶地展现在眼前,比想象中的延安要美丽得多,她的美丽是神圣的。延安的夜与延安的晴日一样,分外妖娆。
从宝塔山下来,我们的车行驶在宽敞的延河路上。延安的路灯和其他城市的路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生活在灯火中的人们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没有多大差别。家人团聚、朋友举杯、欢声笑语,或爱恨忧郁、牵挂伤感、生老病死,诸如此类,假如不是先辈们用鲜血换回了和平与安定,恐怕国将不国,连生存的权力也将不保,又何谈安居乐业。做亡国奴乱邦民,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延安人们是热忱好客的,延安人用歌声表达对来自远方客人的欢迎。晚饭的时候,主人特意安排了歌唱节目以助兴,给我们的延安之行增添了不少乐趣。他们唱陕北民歌,我们对唱流行歌曲,一唱一和,欢声笑语不断。其实,在黄土高原上,不时地就会听见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吟,也会听见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喜怒哀乐都是歌。其实,细听之下,总觉得他们唱的情歌要更动听一些。那一曲《泪蛋蛋》,一句 “我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再一曲《拥军花鼓》,更赚足了大家的掌声,有的还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正月里来是新年,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延安时期”。我们熟悉的歌,比如《绣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在民歌基础上填词改编而成,而类似的改编屡见不鲜。改编成为赞歌颂曲,表现的同样是爱的主题,但那样的爱给予了我们的党和子弟兵,歌声尤其动听,而且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我们也唱陕北民歌,虽然扯不起拦羊嗓子,但心声却是一样的。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杨家岭,游览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伟人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所。接着参观枣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景点里,我们细心看,仔细听讲解,尽可能在短暂的时光中更深刻地领会革命精神,尽可能多地寻访前辈的足迹,诚恳地接受那段难忘历史的熏陶。
在前一天祭拜皇帝陵时,有一种从现实中走向远古华夏的神游感。陵墓祭烟缭绕,古柏参天,枝繁叶茂,总能让人感受到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的传承所演绎的沧桑。追思轩辕,总能让我华夏子孙聆听到最真切的教诲,并激发起爱我中华的情感。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旧址时,同样地受到了一次心的洗礼。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远比读一本书听一堂课来得深透,甚或可以说是震撼。范仲淹登岳阳楼尚且“尝求古仁人之心”而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对于有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美的体验,因为心的共鸣在此时此刻会随着认知的加深而强烈起来。继而,也产生出了些许疑惑和担忧:对于怨天怨地的人而言,对于贪图享受、追名逐利的人而言,难道就不能唤起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更加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显然,答案因人而异。
下午,离开延安市区,来到黄河壶口瀑布。也许是从革命圣地而来,也许是思绪的延续,心潮依然。壶口的湍流和掀起的浪花,正是心潮的最好写照。
短暂延安行,留下的是永久的追忆和难以歇止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