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脉搏增加20次/分以上禁止驾车
本报讯 记者廖怀凌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连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到底喝多少酒以后不宜开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专家冉炜教授指出,对酒精的反应程度因人而异,弹性很大,如果酒后心率(脉搏)比平时增加20次以上就不应该开车。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的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为饮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为醉酒驾车。读者疑问,按此标准该如何判断喝多少酒就不宜开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预防保健体检中心主任、博士导师冉炜指出,“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冉炜说,当血液中乙醇浓度达到0.05%—0.2%时,大脑的抑制功能就会减弱,记忆力随之减退,此时人的辨别力、集中力、理解力都会明显下降,此时开车,发生车祸的风险非常大;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醉酒了;如果达到了0.7%,人就会死亡。
“酒精对人体中枢神经的作用先是出现兴奋,然后转为抑制。对于驾驶人员来说,如果喝酒后出现多语、好动、情绪有明显改变时,就已经是兴奋的表现,此时不宜开车。”冉炜教授说,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人的正常基础心率(脉搏)一般是60—100次/分钟,大多数人是60—80次/分钟,如果喝酒后,心率(脉搏)比平时增加超过20次/分钟,就不要开车。“可以交给其他人开车,或者休息半小时到1小时,待心率恢复到比基础心率快20次/分钟以内再开车。”
冉炜说,以前普遍认为不喝酒是好的,现在很多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少量喝酒反而对身体有益。“例如每天1—2玻璃杯(约10-20毫升)红酒,1—2听(约100—200毫升)啤酒或1—2盅(约10—20毫升)白酒,可以降低患心脏病风险,但若超量,酒精毒性就会超过其潜在的好处。”
■小常识
人为什么会醉酒?
专家指出,人在饮酒以后,酒内所含的乙醇被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乙醛。乙醛有麻醉性,在体内进一步被氧化成醋酸,进入循环系统,最后被排出体外。这种过程不但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而且还能被利用,加上酒的有效热量高,少量饮酒会产生兴奋感,加快血液循环,获得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