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地上茎和地下茎有什么特点?生姜地上茎生长习性是怎么样?生姜地下茎生长习性是怎么样?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生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
1、地上茎: 生姜地上茎直立,为叶鞘所包被。茎顶端被顶部嫩叶所包裹,不裸露在外。种姜发芽出苗后,长出的第一支姜苗称为主茎,主茎高60~80厘米,在肥水充足、管理得当的条件下主茎高度可达到1米以上。幼苗期以后,主茎高度趋于稳定而发生大量的分枝。品种类型不同,分枝的多少有差异。疏苗类型的品种,如莱芜大姜,植株生长势强,茎叶粗壮,分枝能力较弱,分枝少,只有6~10个;密苗类型的品种,如莱芜片姜,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能力强,每株有分枝12~15个,生长旺盛的植株分枝更多,有时达22~24个。
生姜出苗以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地上茎大约每天增长1~1. 5厘米,生长速度比较均匀。9月上旬以后,株高便趋于稳定。茎粗一般在1~1.5厘米。幼苗期,以主茎生长为主,发生分枝较少,通常可具有3~4个幼嫩分枝,大约每20天,可发生1个分枝。8月上旬以后,便开始大量发生分枝,生长旺盛时,每5~6天便可增加1个分枝。10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植株的生长中心已转移到根茎,因而分枝的发生也逐渐减少。生姜分枝的多少,因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而不同。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疏苗型的品种,茎秆粗壮,分枝数较少;密苗型的品种,则表现分枝性强,分枝数多。对同一品种来说,在土质肥沃、肥水充足、管理精细的情况下,则表现生长势强,分枝较多;相反,在土质痔薄、缺水少肥、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则表现生长势弱,分枝数少。
2、地下茎: 生姜的地下茎又称根茎、根状茎、根轰等,是姜贮藏养分的器官,既是食用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根茎的形态为不规则掌状,由若干个姜球组成。初生姜球称为姜母,块较小,一般具有7~10节,节间短而密。次生姜球块较大,节较少,节间较稀。刚刚收获的鲜姜,呈鲜黄色或淡黄色,姜球上部鳞片及茎秆基部的鳞叶,多呈淡红色,经贮藏以后,表皮老化变为土黄色。 生姜根茎的形成过程是:种姜播种以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种姜上的腋芽便可萌发并抽生新苗,即为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其基部逐渐膨大,形成初生姜球,称为“姜母”。姜母两侧的腋芽,可继续萌发并长出2-4个姜苗,即为一次分枝。随着一次分枝的生长,其基部渐渐膨大,形成一次姜球,称为“子姜”。子姜上的腋芽,仍可再发生新苗,即为二次分枝,其基部再膨大生长,形成二次姜球,称为“孙姜”。在气候适宜和栽培条件良好时,可继续发生第三、第四次姜球……直到收获。北方由于霜期到来较早,生姜生长期较短,一般可发生3~4次姜球,最后萌发的嫩芽,往往由于天气已经变冷而未能抽生新苗,就直接积累养分而膨大成为姜球,称为“闷芽子”,这种闷芽子在产量构成中也起一定作用。南方由于霜期较晚,生长期较长,一般可发生4~5次姜球。如此便形成一个由姜母和多次姜球组成的完整的根茎。
根据根茎形成的规律,姜地上部分的分枝越多,则地下部姜球也越多,姜块越大,产量越高。但有时地上分枝的出现与地下姜球的形成不完全一致,这主要发生在生长的后期。 根茎是由许多姜球所组成的,因而姜块重量直接受各次姜球的数目和重量的影响,姜球越多,单姜球越重,则姜块越大越重。华北地区,第一、第二次姜球是构成根茎的主要部分,重量占总根茎重量的80%左右。在栽培管理中,促进第一、第二次姜球数目和重量的增加,对提高姜产量起重要作用。南方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播种较早,生长期比北方长,收获晚,第三次姜球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育,第二、第三次姜球是构成根茎的主要部分,约占根茎总生长量的77.6%。 以上就是耕种帮介绍生姜根茎的特点,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留言告诉我们哦。
原标题:生姜的根茎有什么特点? |生姜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