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原产美洲,目前栽培的类型属于“凤梨草莓”,多年生宿根性草本,由于适应性广泛,从热带至寒带几乎都可栽培。草莓在中国栽培历史较短,不像梨、枣等有上千年的栽培史。据记载,草莓最早于1915年由俄国侨民引入东北,最早的落脚地是黑龙江省的亮子坡。1949年以后,沈阳农学院等单位从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引进了大量品种,草莓栽培和育种研究工作随之开展。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又分别从美国、日本、比利时、荷兰等国引进了大批品种,例如丽红、宝交早生、格雷拉、女峰、印都卡、全明星等。草莓从东北扩至京津,进一步引至河北保定、定、苏浙皖、胶东半岛、鲁南,传播发展异常迅速。据统计,辽宁省东港市和河北省满城县的栽培面积均在6万亩以上,1992年统计浙江省露地栽培面积达3.5万亩,江苏镇江、陕西关中一带也都有几千亩的产地。
山东烟台、威海等地草莓栽培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据传由旅朝华侨传入,最初只是在果园隙地、庭院或盆栽,作为休闲点缀。50~60年代,草莓只是作为果园次要的间作物,还没有规模化、基地化的生产。正式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作物,由间作进入规模化生产,只是70年代以后的事。80年代初,山东栽培面积尚不足4500亩,且都为露地栽培。80年代后期,烟台成功地引进了大棚草莓高效栽培并向省内外推广。此后,草莓面积急剧扩大,优良品种被广泛应用,单产、总产成倍增长,在某些乡镇甚至成为重要经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