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植株叶片和果实,以下三农网将详细介绍猕猴桃炭疽病的危害、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网友们参考。
1、枝叶受害症状:猕猴桃叶片受害后,一般从叶缘开始出现症状,叶缘略向叶背卷缩,初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有的病斑中间破裂成孔,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易破裂,病斑正面散生许多小黑点,黑点周边发黄,潮湿多雨时叶片腐烂、脱落。茎干受害后,开始形成淡褐色小点,病斑周围呈褐色,中间长有小黑点,后期扩大成椭圆形。
2、果实受害症状:猕猴桃果实受害初期,绿色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后病斑逐渐扩大,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的果肉变褐腐烂,有苦味,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 2 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如遇降雨或天气潮湿,则溢出粉红色黏液。病果上病斑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多数不扩展而成为小干斑,直径1~2 mm,稍凹陷,呈褐色或暗褐色;少数病斑扩大,有的可扩大到整个果面的1/3~1/2,病斑可连接成片而导致全果腐烂。烂果失水后干缩成僵果,脱落或挂在树上。
1、炭疽病病菌在病果、僵果、果梗、病叶、枯枝、受病虫危害的破伤枝等处越冬,次年春天借风、雨水、虫害、人为进行传播。
2、炭疽病在在26 ℃条件下,5小时即可完成侵染过程;在30 ℃时病斑扩展最快,3~4天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在15~20 ℃时,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的时间延迟;在10 ℃时,病斑停止扩展。
3、炭疽病孢子外围有水溶性胶质,在干燥时黏集成团,需经雨水冲散才能传播。分生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要达到95%以上。
4、如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果园,以及树势弱的果园,均利于炭疽病的传播和发病。
1、在冬剪刀时,将果园内的病果、僵果、果梗、病叶、枯枝、受病虫危害的破伤枝等,清现出果园外烧毁,减少病菌源。
2、对果树合理密植,规范整枝修剪,及时中耕锄草,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 湿度。
3、对果园科学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增强树势,合理灌溉,注意排水,在雨季防止积水。
4、在开春萌发时喷洒 800倍代森锌、多菌灵或1000倍托布津,每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和扩展。
5、在7月初,果园初次出现炭疽病菌孢子3~5天内开始喷药,以后每10~15天喷1次,连喷3~5次,药剂可选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波尔多液(1︰0.5︰200)、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0.1%洗衣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