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横空出世之前,电商格局看似已经较为稳定,阿里和京东相应的垄断程度在加强一些特色电商也是在寻找一些垂直领域做。而拼多多的出现,搅动了行业的格局。
完整专题,点击查看→拼多多分析报告
<▼点击标题在线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拼多多用户运营简析 .pdf
拼多多核心竞争力在于社交传播模式和优质低价的商品:拼单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可以使拼多多可以直接与供货商合作对话,省掉诸多中间环节,价格优势由此体现。拼多多的用户运营策略在于社交传播+热播综艺内容植入+节日促销吸引用户并促进销售。
拼多多分析报告 .pdf
拼多多的平台发展及定位、平台用户画像、销售现状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三四线下沉:以拼多多、趣头条为例 .pdf
拼多创新地采用“熟人社交电商”模式从阿里系+京东系的双寡头中突围 。拼多的产品机制是拉新+低价销售+流量变现三大功能,通过拉新实现微信生态到拼多多的流量导入,用是会低价的产品增加用户留存、培养用户习惯,最后用流量变现来获利。
趣头条定位于资讯聚合平台,核心逻辑是,用户不需要对知识和阅读付费,其“日常任务”+“阅读收益”+“师徒系统”返利用户,带来大量新用户,也提升了用户留存。
消费升级OR消费分级:拼多多、名创优品们的生存空间 .pdf
近两年消费升级成为一个热词,呈现出以下特点:时间更重要,体验更重要,品牌更重要。但是事实上,消费正在分级——一方面,消费升级如火如荼地进行;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结构分化,逆消费升级现象频频出现,尤其体现在生活消费品领域。
与消费升级相对应,逆消费升级指的是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不追求高价格、高效率、品牌和优质服务,而是更多地追求物美价廉。本文将重点聚焦逆消费升级现象,结合拼多多、名创优品、小米、便利店、盒马生鲜、喜茶等新零售模式、品牌和APP,剖析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当今消费分级时代的机会。
拼多多、趣头条为何能突围?报告以互联网三四线下沉的案例进行比较和总结。
拼多多上市:过去、现在、未来 .pdf
拼多多是最具争议的企业之一。原因在于:成长极快,既表现在仅3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成立到上市的路径。更是因为在市场预判电商的战争已经结束的背景下,完成了电商应用渗透率和日订单数第二的逆袭。而成长背后依靠的是令一线城市中高端用户无法认同的微信群拉人头拼团模式,以及廉价低质贴着“消费降级”标签的“两元店”商品。无论认可与否,我们无法否认拼多多所取得的骄傲成绩及其成长背后的必然性。
过去完成时:收获微信红利,用户与GMV 快速增长。 现在进行时:最好的时点上市,估值参考京东P/GMV。 将来时:未来的风险点几何?不强调搜索,却靠搜索广告赚钱的模式如何改变?腾讯的流量优势决定拼多多的下限不低,但是上限如何提高?
拼多多连接了无渠道的农产品,和无品牌的小厂家,搭上农村电商渗透率提升一级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快车,并成为库存积累品的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的低价需求。近年来,伴随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电商渗透哦由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蔓延。目前一线城市电商渗透率最高,但增速已经放缓,电商渠道下沉低线城市成为该渠道用户数量的核心增量。高性价比定位的拼多多更契合三四线及以下消费者收入水平,加上电商渠道下沉,拼多多底线用户占比较多。好与不好,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是关键。
独角兽思考:搅动格局的拼多多 .pdf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拥有流量分发能力是BAT之所以为BAT的原因。未来可能是ATMT(阿里+腾讯+小米+头条)。
通常认为,流量变现效率的优先级是:游戏>广告>电商。然而从市场规模大小来看,却是:游戏<广告<电商。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在占据游戏和广告的优势后,仍然想做电商(现在是新零售)的原因之一。
拼多多是在市场认为电商格局已定的背景下闯出的一匹大黑马,拼多多崛起的核心在于:农村包围城市,从群众微信中来到群众微信中去。报告主要探讨这些问题:增量用户是否能够留存于拼多多中?拼多多能否抢夺市场中最主流的电商用户?基于上述2 个问题的答案,拼多多的留存用户能否支撑一个与淘宝/天猫、京东抗衡的电商平台?
电商人货场三要素中,阿里和京东更多是在“货”和“场”上进行深化,拼多多加强“人”与“人”的关系,呈现病毒式扩散,像一条凶猛的鲶鱼杀进电商市场,重构了营销框架,通过社交电商,另辟蹊径,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营销路径。去中心化电商鲶鱼,搅动了看似平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