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吉利收购沃尔沃将在春节前进入签约程序。随着签约日期逼近,经历复杂谈判程序后的吉利,留给其他竞购者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已经为收购后的沃尔沃,设计了基本路径:为了维持沃尔沃高端品牌定位,李书福承诺采用捷豹路虎模式,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将来条件成熟,吉利和沃尔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沃尔沃国产。
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后,在董事会成员仅增加了两个董事,及新增了两三名财务管理人员。接手至今,塔塔除行使所有者权利外,未涉足管理权一步。吉利和沃尔沃未来合资,也是出于清晰业务考虑。
“至今为止,吉利仍是来自中国的唯一买家,福特选择将沃尔沃买给吉利,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打开中国市场。”12月21日,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态,应该是用平静心态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了。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是瑞典外交部的全资子机构,主要功能是推动中国企业向瑞典投资。去年以来,瑞典汽车业卷入金融风暴,受此影响包括沃尔沃、萨博在内的整车企业都处在新老东家的交替中。
看好中国市场的福特,目前除了选择与吉利合作,并没有其他更好选择。但是陈永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沃尔沃在瑞典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它的根在瑞典。虽然它有可能到中国生产,但其所有的研发核心的设计都在瑞典,不可能被移植。”
中国概念是共识基础
《21世纪》:吉利收购沃尔沃瑞典政府持有怎样的态度?瑞典的民众和相关方又是怎么看待的?
陈永岚: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希望双方往好的方面去发展。总体而言,沃尔沃被吉利收购,有来自三方的意见:第一是瑞典公众,今年年初刚得到这一消息,由于不太了解中国汽车,瑞典公众有赞成的声音,但更多的反对的声音,不过随着越来越了解,正面的声音越来越多;第二是行业协会,协会也有正面和反面的声音,正面的声音认为,中国市场能给沃尔沃的发展加分,而反面的声音则担心收购希望以后,冲击瑞典的汽车产业,带来失业;第三方来自政府,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商业行为,能够往双方有利益的方向发展,产生共赢的局面。
《21世纪》:沃尔沃出售的近况如何?吉利有没有可能最后买到沃尔沃?
陈永岚:我认为目前进展良好,吉利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买家,而双方的合作方案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年底将进入签定商业协议阶段。
《21世纪》:随着收购行为临近,你认为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是什么?
陈永岚:大半年下来,无论从传媒还是公众,对于吉利并购沃尔沃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很重要的因素,能为沃尔沃带来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这对汽车制造商未来的成长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1世纪》:此前听说有两家新的竞争者已经加入,有没有可能影响吉利的收购计划?
陈永岚:新冒出来的这家企业,是美国的,但据我所知,还没有跟福特进行实质性接触。目前来说我认为即便有有兴趣的买家,时间上不一定来得及。这项并购的谈判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合作双方必须要走过这么个过程,所以我认为基本上不大可能横生变数。
沃尔沃的根仍在瑞典
《21世纪》:听吉利高层透露,这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是100%收购沃尔沃的股权,这是否意味着,吉利除了出资外,还可以将吉利的管理渗透到瑞典?
陈永岚:的确,福特这次是要将沃尔沃全盘出售,但即便吉利收购后,沃尔沃还是作为独立的公司运作,在西方的并购合作中,大股东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层面。但不排除新的股东会带来新的思路和开发新市场的行为,开发瑞典和中国两个市场,卖掉更多的车。
《21世纪》:路虎捷豹被塔塔收购以后,已经在孟买建立了第一个经销网点,听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生产?
陈永岚:建立生产线,是为了能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中卖掉更多的车。行业整合是一种趋势,整合并购能带来更好的效益,更大的利益。沃尔沃去年共产销30万辆,中国只卖了2万辆,而随着吉利并购沃尔沃,相信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也使其顺利地国际化,希望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很好的样板。
《21世纪》:此前上汽引进双龙生产线被双龙工会认为是剽窃技术,对此,沃尔沃的工会是如何看待的呢?
陈永岚:剽窃技术那是不懂行的人才这么说的。不能简单的认为一个品牌的研发和生产搬到一个地方,这个品牌就属于新的地方了。沃尔沃已经有80多年历史,它的根在瑞典,它是一个瑞典的品牌,包括研发、核心的设计,不可能离开瑞典。沃尔沃的工会在谈判中也有话语权,他们表示认同和看好的。
《21世纪》:有人说,沃尔沃太高端,其技术根本不适用于吉利,而吉利的品牌形象有可能会损害沃尔沃的高端形象,对此你们有没有担心过呢?
陈永岚:吉利与沃尔沃是相对独立的运作。我反而认为整合好后是具有互补性的。如果一个企业从低端到高端都有车,这点对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来说是加分的,由于他们属于不同的市场,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共赢。
至于技术上,吉利是个年轻的车厂,价格低并不以为就不需要更好的车,反而,由于吉利需要更好的车,沃尔沃的技术对于吉利而言有很大的帮助。而作为豪华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节能环保的要求,沃尔沃也需要开发更多环保节能的车,而吉利在这方面也有研究。总之由于双方互补而又属于两个不同的品牌系列,如果能发展好,应该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21世纪》:吉利是中国本土品牌,而沃尔沃是高端品牌,这样一个“高攀”的收购,您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哪里?
陈永岚:一个年轻的企业去并购一个国际大佬,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风险,包括管理上的风险,是否能发挥双方优势提升销量的风险等。而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经验上不足,毕竟吉利此前也没有这种海外大型并购的经验,而沃尔沃对中国的企业也不是非常了解,双方在管理上的距离,是比较大的风险。
其次还有市场因素,欧美市场的经济危机还未完全过去,而由于汽车市场是一个受大环境影响明显的企业,是否能有效发掘中国市场潜力,还要看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