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业模糊化时代,我们需要的三种思维

上周在交大上DBA课《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时,孟宪忠教授提到面对信息社会,我们要处理三大问题之间的关系:

深层技术与直观技术

数据技术与行业技术

网状技术与专业技术

信息社会的企业必须有三种思维,发展三种技术才能应对现在的信息社会的竞争格局:

一是深层技术

很多优秀的欧美创新型企业都有口号:Small is the next bigthing(小的才是未来的大事情)。不光要看得懂直观的技术,更要思索技术的底层构成。现在的很多顶尖高科技企业都在研究肉眼看不到的小物质,比如小的粒子及其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决定着生命的本质,决定着芯片的计算能力......。

二是数据技术

在信息社会,一切都将数字化,数据化。

三是网状技术

这是一个联结的世界,无法孤立生存,所有的企业如果不能形成强大的网络,在一个大网络下,很难长久生存发展,企业必须要在一个生态系统里。行业越来越模糊,即便是行业巨头也会发展很多合作伙伴建成一个生态系统。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无限责任的企业,这三种思维不仅是企业生存必备,也是我们在这个社会升级必备。

一、深层思维

近二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我观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背景、教育、环境…..开始,但越到高层越到职业成熟阶段越在于思维和认知,能不能从表层事件看到深层逻辑,能不能找到本质往往是同一份工作的不同层次的表现。

我们都能看到的都是表像的事,例如每个人都想找到热门行业,很多遇到职业危机的人都觉得自己入错了行,表面上是行业的风口在不断的转变,更深层的是行业的界限在不断模糊化,可能不久的将来,行业这一工业时代分工的名词就会消失或有不同的意义了。

在信息时代,不再是哪一种固定的行业能力,而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真正让客户需求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这就要求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穿透工作看工作,很多人会觉得到一定年龄转型困难,其实往往都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工作中,而没有把工作中的本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商业社会本质就是等价交换,我们都是用我们有的换我们想要的,在信息社会,很多工作会变化甚至消失,但你时刻要准备的能力并不仅是为当前的这份工作,而是能解决什么样问题的能力,这份能力交换价值在哪里可能最高。

二、数据化思维

我从前其实对数字化思维理解不够深入,也不太以为然。

我总怀疑:只要能数字化,就应该可以排列,搜索,但即便如Google这样的公司也无法解决一些搜索答案,比如我需不需要跳槽,可以用数字衡量出的丢失都是经济因素的排序,但是感情因素却无法用数字完全表达,我曾经写过一篇跨城市跳槽时有些Rachel因子就是指这种非经济的计量,而非经济的计量也就是不理性的行为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我虽然学经济,但也不喜欢数字,以前也是个对数字不敏感的人,随着阅历(年龄)增长,越来越深入的管理公司,研究职场,学习各种心理测评工具,越来越觉得数据分析,数字思维重要。

很多我原先认为不可量化的感情、感觉、感受也是可以不同程度的数字化的,人类有很多共通之处,否则那么多的测评工具就毫无意义了。也许在现在的阶段,还是做不到完全科学和度量一切,但大数据一定是未来每个人都需要的思维

对大数据技术来说,每个行为背后都能转换为数据支撑。对个体来说,要学会数字化自己的很多行为,研究背后的数据规律,有这样的思维就会有行动上的改变。

很长时间我都有记录的习惯,但记录就记录了,很长时间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后来我试着用数字分析我的每天工作,发现有很多规律,只要做一些调整,就能调整结果。最简单的比如我连续伏案处理一项工作内容超过两小时,后面效果就很差,我随意试过很多方法,后来定量计算,如果我每隔40分钟轮换一下工作内容的同时更换一下工作形式,改良一下番茄工作法效果就好很多,这可能和我以前做老师的习惯有关。没有清晰的数字度量,光凭感觉是很难准备改进的。

量化自己的行为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自己的各种行为就能生成各种原始数据,如果我们能记录,研究自己的数据,就比较容易了解自己,取得自己更理想的成绩。

很多时候,无相即无觉。即便是一些感性的问题,也可以用打分的方法表明严重程度,如情绪低落/整体能量较低/心里烦这种问题很难量化,以精力不足,能量差为例可以评级评分,设立一个自己的基准,以十分制打分,以非常难受为1分,精力旺盛为10分,比如现在状况打5分。如果能将自己的种种情绪,各种状况准确表达出来,就容易迅速察觉问题所在。

无论是升职,还是跳槽,做好一项工作,尤其是管理工作,数据化,数字化思维极其重要。将行为做成公式更是一项能力。这个以后再详细写篇文章。

三、网络化思维

在任何时候,想要达到专业的程度,专注聚焦必不可少,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达到自有的专业当然很重要,但光是专业是远远不够的。

这么多年来,我看来很多候选人个人能力很强,但在职场上到一定程度后却无法再进步,即便是与其他人配合要求不高的工作,如果不经常关注外部标准的改变,也会不知不觉中被时代淘汰。仅仅个人单个的努力,不懂得利用身边的各项资源,同样很难突围到高层次。

正如孟教授在课上分析,在工业时代诞生了很多“XX大王”,规模经济,产品性价比高,质量优良。但在信息时代行业已经模糊化了,现在已经不是XX大王的时代,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解决行业所有问题,加入一个生态圈是必然的选择。

工业时代的固化的完美标准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如不断迭代更重要。

在信息时代,你一定要有专业,但不要只有专业;不仅你要强大,你的朋友圈也要强大。

懂得网络思维的人,借助协同力量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信息时代,我们原来的行业日渐模糊,很多专家甚至预言未来“行业”这种分法会消失,无论这一天会不会到来,原有的行业、职位、工作的涵义都在发生在巨变。但是我相信“工作”“职业”本身不会消失,职业的价值要提供他人需要的劳动,解决他人遇到的问题不会变。做为职场中人的与时俱进不外乎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市场的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让自己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糊化  糊化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战略规划

 华为是如何创新的?

 华为是一家创新型的企业吗?前不久,欧洲一家通信制造商的高管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这样讲道:过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业的最大事件是华为的意外崛起,华为以价格和技术的破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