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领导人总是认为部下“应该”如何如何,那么,可以断定他没有移情考虑。管理活动中的许多事情,就失败在你认为“应该”而对方并不觉得“应该”的错位上。当管理者理直气壮地要求部下做“应该”的事时,最好打个颠倒想想,对方是不是也认为“应该”。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俗语,“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说的就是移情。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从对方出发考虑问题。可惜,有许多管理者,并不见得明白其中的道理。
例如,某高校一位很出色的副教授,职称晋升时没评上教授,于是请辞,学校照例挽留,挽留照例无效——这类事情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如果你是人事主管或者学校领导,你是否就认为,这位副教授请辞的真正原因确实是没评上教授?如果你对这个原因深信不疑,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出错。
诚然,该人请辞的直接原因是职称问题,但如果细究起来,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假如副教授确实优秀,那么,职称问题往往只是引发冲突的导火索。他请辞的真实原因,可能是觉得有人在有意无意排挤他,也可能是认为有人在暗地里给他下绊子,还可能是感到他的研究方向在该高校不被重视,等等,可能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他的这些想法无一例外都不好拿到桌面上讲。如果要给领导说请辞是因为有人排挤,领导会不会认为自己不善于同他人合作?猜疑有人下绊子,领导会不会认为自己小肚鸡肠?直陈这个研究方向在这里没有发展条件,更有可能使领导觉得你是不是过分高看自己?所以,他掂量再三,可能只给领导强调一条,而这一条在他自己心目中不一定重要,却是最能说服你的。其他理由虽然他自己认为重要,但是不好给你明说,尤其是那些有可能引起误解的理由,还是不说为妙。
中国人讲“听话听音”,就是强调要听出说话者背后的话和没说出的话。作为领导,部下同你谈话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诚心要和你交流,另一种是希望引起你的关注。面对这两种情况,谈话者的内容选择不同,前一种部下会选择他认为最重要的内容,后一种部下会选择最有可能引起你重视的内容。早在著名的霍桑实验时,梅奥小组就发现,工人思想上看重的,和管理当局思想上看重的往往大相径庭,而管理所依据的大量信息,都是来自于这些交谈。一旦信息出了偏差,就别指望产生好的管理效果。所以,领导在同部下谈话时,要尽可能从中捕捉真实的信息,而要捕捉真实的信息,又必须移情,从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要不然,当部下赞美你本人时,你可能会产生某种我比“城北徐公”更漂亮的幻觉;当部下颂扬公司的业绩时,你可能也会产生某种虚无飘渺的自豪。一旦到了这种境地,对应的管理措施,就会同吃了摇头丸一样糟糕。
人们的思维,总是从自己已有的预设出发。多数情况下,这些预设来自经验积累,具有概率上的可靠性,但不要忘了,由于经历、职业以及知识、情感等等不同,这种预设往往有自己的偏好。就像开车的总是抱怨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行人总是抱怨开车的横行霸道一样。如果一个领导人总是认为部下 “应该”如何如何,那么,可以断定他没有移情考虑。管理活动中的许多事情,就失败在你认为“应该”而对方并不觉得“应该”的错位上。一个教授,总会觉得给学生出的考题太容易,“这么简单还不会?”而一个学生,总会觉得面临的问题太深奥,“怎么能如此刁难我们?”当管理者理直气壮地要求部下做“应该”的事时,最好打个颠倒想想,对方是不是也认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