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角度来说,领导力创新形式各异。因为企业家个人风格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一个企业家就代表一种领导力创新形式。
创新点一:执着的草根精神
核心逻辑:敢于吃螃蟹的民营企业家,其胆识与魄力值得钦佩,表现出来的独特领导力足以带领一家民营企业走向成功。
案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
吉利的成长史就是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发展史。李书福带领吉利不断突围,不断突破体制的底线,体现的是一种草根精神。
1997年,李书福决定向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的汽车世界冒险。他没有任何汽车业的经验和积累,开始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异类。1999年,为了获得政策许可,李书福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果断请命:“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2010年,李书福又吃了一次螃蟹,成功并购沃尔沃,实现多年梦想。
李书福的草根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东方智慧,是特定环境中被动形成的领导力。我们不希望这种“被执着”更多地存在,但对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这是另一种借鉴。
创新点二:隐退
核心逻辑:权力的更迭或接班人制度很能考验领导人智慧,是企业家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隐退并不必然意味着领导力的不足或失败,以退为进也是艺术。
案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俞敏洪很享受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感觉,也一直希望办私立大学等事情。新东方上市后,俞敏洪一直在寻找新东方执行总裁的合适人选,以实现自己从新东方经营班子退出的计划。最终,他将陈向东推向了前台。在陈向东出任执行总裁后,俞敏洪将职能部门的权限让渡给陈向东,由另外一位副总裁分管校长,后者向陈向东汇报;周成刚的主管领域集中在“前途”出国咨询和北京分校,退出了在总部范围内的管理事务,在行政序列上,也对陈向东汇报。这样,执行层面的权力就集中到了陈向东一人身上,基本实现事权统一。事实证明,俞敏洪脱离日常运营后,新东方整体系统管理能力大大加强了,业绩也得到提升。陈向东相信,如果调整得当,未来5年新东方可以做到200亿元的营收规模。
不论俞敏洪是主动隐退还是“被隐退”,他依然是新东方的精神领袖,这一点毋庸置疑,也至关重要。俞敏洪隐退后,新东方依然“掌握”在俞敏洪手中。“以退为进”是领导力的另外一种境界与表现形式。
创新点三:技术引领行业未来
核心逻辑:对科技型企业而言,技术引领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领导力之一,因为在快速多变的技术革新浪潮中,它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案例:百度董事长李彦宏
崇尚简单的李彦宏在企业管理中曾推崇简单管理理念,如简单的人际关系,但这些西方式管理并没有达到如期目标。不过,他拥有的突出的技术领导能力弥补了这些缺陷。
IT技术背景出身的李彦宏明白,在搜索引擎领域,技术既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核心领导力。2000年初,百度创业时,就遭遇了纳斯达克崩盘,于是李彦宏迅速改变商业模式,从后台的技术提供商走向前台,做面向终端网民的搜索网站。2002年,他亲自领导了技术提升的“闪电计划”项目,依靠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系列创新,开发搜索新技术。现在,他正带领团队研发“登录页机会”,以构建百度自己的内容。他还计划用下一个10年,将百度打造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的大本营。
李彦宏的这种领导力源于他对新技术的信仰,源于创业家对数字化未来的远见。
创新点四:借力经营
核心逻辑:企业经营本质上是经营资源形成产出。企业资源可分为内部与外部资源。优秀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充分借力外部资源,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
案例: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供水系统因为故障无法给反应堆中的核原料输送冷却水,有可能导致核泄漏。为此,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及三一重工发函,希望三一重工能提供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进行援助。
天赐良机!梁稳根了解情况后,立即高调承诺免费提供所需设备,并愿提供全方位支持。随后,三一重工不仅把设备送到了日本,而且为日本的操作手研制特定培训方案,并专门设计了“远程”遥控器等。这些事件引起了中国及日本主流媒体的积极关注。
在这次救援事件中,三一重工塑造了创新、技术实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形象,提升了三一重工的美誉度,也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形象。
创新点五:文化彰显统领能力
核心逻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在实现企业管控的过程中,文化也是战斗力。
案例: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
在张新眼中,比效益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只要人心不散,精神不倒,任何困难都能战胜,但优秀的企业文化绝非自发形成,而是需要培养和建设。
除了建立统一的CI系统外,张新更重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特别有远见,特别擅学习,特别能战斗,特别可信赖”—“四特”文化是特变电工的企业精神。入职培训、在岗培训等都在不断向员工传递这种精神。在强大的企业文化统领下,公司从资不抵债的街道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文化统领有助于行动一致,提升战斗力,但需要企业家长期坚持与引导。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合伙人。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