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2 《中外管理》文/王进
作为一位企业家,甚至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王石提出“10元捐赠论”,究竟对不对?在大众的滔天谴责声中,他选择道歉,究竟对不对?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西化组织文化,究竟对不对?当企业文化与社会现实碰撞时,选择东方式的柔忍妥协,究竟对不对?
抛开大众市井眼光,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观点也截然不同。我们此刻,但求从对王石事件的个案争论走入探求深层次的文化建设问题,并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万科董事长王石多次在公开场合,就他在汶川地震初期的言论向公众表示道歉。但是,这样的道歉肯定会对万科的企业文化造成伤害!
道歉,就是屈服
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是企业领袖的形象和表率作用。
关于道歉这件事,作为万科董事长,王石敢讲真话,勇于承担责任;可另一方面,他却不能坚持真理,而屈服于公共舆论压力——这就是王石道歉给出的万科企业领袖形象。
从传递给公众的信息看,王石把真实情况告知了公众,对此公众尽可放心,万科不会说假话;但同时也向公众表明,如果受到各种压力,万科也会选择屈服。这个道歉给万科人的表率作用便是:企业员工不应欺骗或隐瞒事实,但在压力之下可以抛弃立场,而不必坚守真理。
我们或者可以说,这将是万科在打造的企业文化。
显然,王石先生肯定不想在万科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可很不幸,道歉,给予万科企业文化的表率作用就是如此。如果王石并不想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那只能说,他的道歉肯定对万科已有的企业文化造成了伤害。他的言行是在颠覆万科企业文化原有的价值观。
冷静,方能科学
“对捐出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能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已有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使慈善成为负担。”
上述这段话,是王石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后,以《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为题,发表在他博客上的文字。这段文字在网上公之于众后,王石立即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目标、成为了众多网友谩骂的对象。但是现在回头再仔细看看这段话,有什么错?错在哪里?
王石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很清楚:第一,他希望公众理性对待抗震救灾工作;第二,他认为救灾工作,企业应量力而行;第三,他不想把慈善变成员工的负担。此时此刻王石表现出来的冷静,其实非常值得赞赏。正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心急如焚的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温总理当即向全国人民表达救灾指示:一要迅速,二要科学。
科学救灾,这是我国领导人在历次救灾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观点。科学,需要冷静。温总理在视查灾区时也多次强调,面对灾难,首先要冷静。王石其实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大灾之前要冷静,想得更长远一些,做好统筹安排。显然,这是正确的。
2008年是多灾的年份。先是冻雨雪灾,再是火车出轨,接着就是汶川地震,现在南方的洪灾又来了,各地还不断传出余震消息……这么多的灾难都需要救助,都需要全国人民的爱心,都需要公众捐款。如果这时候社会不足够冷静,就是把万科全都捐出去也不够!
王石是万科的当家人,他当然知道万科捐多少合适。这样的冷静何错之有?每一位员工,不论他是不是万科的,收入毕竟有限。当灾难发生时,灾区人民要重建家园生活下去,其他人也还要生活下去。作为企业老总,让大家量力捐款又何错之有?
趋狂,必扭曲文化
王石先生是冷静,而不疯狂。这恐怕与他曾经经历过那个“疯狂的年代”不无关系,从而使得他能在此时此刻处变不惊。
可惜,接下来王石的表现就大出意外。他道歉了!为正确的言论、为冷静而道歉了!王石的言论并没有什么不当,也没让人感到他伤害了灾区人民的感情和万科人的感情。王石的道歉那就显然是违心的!
曾经的那个年代之所以最后会走向疯狂,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国人屈服了,屈服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不能或不敢坚持真理。当时很多人在压力之下,为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为历史证明正确的东西而选择了承认错误。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仅使那个时代更疯狂,也使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被扭曲了。
王石是万科的领袖,王石为正确的言论而道歉,这不能不令人再次扼腕叹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必将会对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造成扭曲、造成伤害。如果王石的道歉被众多企业家认可的话,那恐怕就会对众多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造成伤害,甚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重塑造成伤害。
好在,对于王石的道歉已经有企业家表达了反感。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多元的时代,任何一种声音都难以一统天下!
领袖,就要有胆识。这种胆识,一是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二是不会寻找任何借口屈服于压力。这样的胆识,历史证明,它能为一个民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文化反思的力量。
(本文作者系《北京青年周末》常务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