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振
前几天晚上,为了一个问题和同事讨论很久很久很久。
就是一个客户类型归属的小问题。我们二人反复的讨论,纠结。就差把言语化成利刃,悬在对方脖颈上,逼迫对方就范,服从自己的观点。
整个的讨论过程,我能深深体会到精疲力竭着的无奈。非常简单的问题,公司总部有过发文规定的总纲指引,也有延续的判断标准来进行规范。而且,自我感觉相当良好的我,还是有资深的工作经验来判断。仅仅因为各个区域自己在针对性侧重点不同,需要进行解释和规定。
用了超过二个小时的时间,摆事实,讲道理,找规定,预估可能衍生的问题等等的方法。最终,我发现我失败了!
同事不断的用“我是这么理解,”“我是计划是按照这个标准。”等开场白进行表达他的观点。
做为销售行业多年工作经验,有着高超谈判能力和技巧,大小谈判桌上也令对手偃旗息鼓,而且近段时间在心理咨询上又狠下一段时间功夫,能够娴熟的使用共情,移情等心理方法。却面对同事的理解,无能为力。无法言状的挫败,把我强大的自信踩在脚下,肆意踏践。
最后,我不得不放弃,转而迎接一夜郁闷的失眠。
事后,针对此事,我耿耿于怀,也陷入反思。对于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已经成型,无论职场和待人接物的处理上,都有定性的思路和方法。真的想去改变,比翻江倒海更难。
观点本身无对错,都是大脑智慧产物。只是当观点做为行动指南,或者公司规范的时候,会引起很多歧义,才会进行统一。统一的是共性,就代表求同存异。观点是个性,属于个人的认知问题。想让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观点,由内心迸发的认为你的观点正确,这不现实。
其次,与其去改变观点,不如去制定标准
很多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标准产生。尤其职场。观点和计划大都遵循一定规则。更无从判断观点的对错。从事的岗位职责以及处理问题方法,甚至是公司氛围和领导的风格,都对一个人的观点具有引导形成作用。在一个环境中,便会产生思维定势。
于是与其去改变别人观点,不如统一标准。起点和终点一致,那么所有的方法和过程都围绕着一定中心,最终也仅仅是行走路线不一致。
最后,寻找裁判。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立场不同,方法不同。期望得到的影响也不同。自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头脑风暴是为了得到创意的想法, 不是喧嚣的一锅粥。当观点产生后,无法说服对方,你摆的是事实,别人同样是道理。继续的争持,总不至于血刃相见。
寻找裁判,听听第三者的意见。跳出争吵,也是验证观点是否可以实施的准绳。寻找更上一级,领导意见,于职场,更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即表达自己观点,又把决策权交给领导,让领导权利得到使用,让自己得到重视,多么好的两全之策。
不纠结,寻找积极情绪,消除负面影响。生活,就是过程,过的开心真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