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处俗世而不忧,在红尘而不染

道不离日用伦常

有一位出家人,在寺庙里煮饭、烧菜,从二十岁的青年一直做到五十岁的老人,整整做了三十年。有一次,当时很有名的道源禅师到寺里参访。

道源禅师问:你三十年做典座,没有参禅打坐、读经念佛吗?

僧曰:是。

道源禅师问:三十年只做煮饭、烧菜的工作,不参禅打坐、读经念佛,怎么能懂佛理,这不是太浪费了吗?

那位典座老和尚笑着说:三十年的心得,一粥一饭,一花一叶,佛法的广大精微,都在日用平常中领略了,在升火洗菜间受用了。您没有亲身体验,又怎么说没有佛理呀?

“只要自心平常,东西南北都好。”这位出家人,做典座的工作,一做就是三十年,心中平常,安然无事,这就是暗合道妙。

南怀瑾说,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俗世不忧,红尘不染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落呢,书树为什么放弃了那些叶子?”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人生若流水,心在流水之上,身处流水之下。当放下时,就放下!

人生有多少事情,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刹那即永恒。

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朝时出现了“红尘”这个词,泛指一切世俗繁华的生活。红尘多苦,俗世须臾,正如《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有身处红尘世间,却不为俗世困惑,不受红尘牵绊,才称得上是解脱之人。

禅宗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的说法,所以“隐退”的自然生活,并不是要离开“红尘”。如果心有所执,身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不自在;如果心无挂碍,处于华厦和茅舍都是一样的,没必要再去分别。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生于红尘,长于红尘,过着烟火人生的生活,在俗世中修得一颗琉璃心,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在最深的红尘参禅,秦楼楚馆也可以成为菩提道场,歌舞是梵音,酒肉穿肠过。一个不受物欲捆缚的人,才可以超越自我,度化别人。 

扰攘红尘尘,俗世百态。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不求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就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指人的高尚情操,不被社会所污染,不被岁月所改变。处俗世而不忧,在红尘而不染。

工作即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释迦牟尼认为“精进”非常重要,是达到开悟境界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谓精进,是指努力工作,心无旁鹜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帮助我提升心性与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稻盛和夫说,一般人都把劳动看成获得生活所需之粮食与报酬的手段,认为劳动的时间越短越好,工资则多多益善,其余时间要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从事休闲活动,这样的人生才算丰富。抱持这种人生观的人认为劳动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

然而,工作对人类而言,其实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与意义。劳动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炼心性,培养人格,其目的不只是换取生活所需,因为换取生活所需只不过是劳动所附带的功能而已。

因此,以全部的精神投入每天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锻炼灵魂、提升心性的无上“修行”。

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处俗世而不忧,在红尘而不染  俗世  俗世词条  红尘  红尘词条  
综合管理

 从众心理,扼杀了我们的优秀

01上学时,你是否注意过以下现象:如果你留意观察班上的同学,你会发现班上很要好的一群男生可能都拥有一套颜色和款式都相同的足球衫,而很要好的一族女生则可能拥有一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