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约个人发展的巨大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
后来秦王赢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就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中。不久韩非在狱中被毒死了。
韩非子非常重视术的作用,他提出了领导者需要使用“七术”,分别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的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历来人们对“术”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阴谋诡计、小人龌龊伎俩,有人则认为是治理国家、统驭下属的有效工具。其实所谓的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治术;一类叫做心术。治术是应对外人的;心术则是看护自己的。心术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治术是为人处事的技巧和谋略。显然,心术是治术的根基。心术是本质;治术是工具。
心术正的人,使用治术就显得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心术不正的人,即使精通谋略,也难免作茧自缚、自取灭亡。这就好比是骑马要有根缰绳,有了这根缰绳,就能驾驭烈马,日行千里;没有这根缰绳,上了烈马只能摔得很惨。
古往今来,很多自以为聪明的权臣小人,玩弄手腕、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自己落个没好下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心术。当年,李世民刚刚得天下的时候,有大臣建议他清理身边阿谀奉承的臣子,并且提供了一个很有谋略的办法,就是假装很严厉地坚持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让大臣表态,那些据理力争的就是忠臣,那些随声附和的就是奸臣。李世民听完这个建议后,当场给予了回绝。他的观点是,领导是标杆、下属是影子,领导是盘子、下属是盘中水,杆子直影子就直;盘子圆水就圆。使用欺诈的手段,只能起坏作用,不会起好作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世民不以诈术辨忠奸”。在这个典故里,可以看见唐太宗的心术,是比较正的。他遵从四个字:一是“仁”,他心存宽厚,不愿意用欺诈手段去威胁别人;一个是“和”,他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注意维护团结,对人诚信为本;一个是“止”,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自己行动的界限在哪里;一个是“静”,他能冷眼看待别人的建议,独立思考,认真评判,不草率、不盲从。
其实心术也就这么四个字,叫做“仁和止静”。
前两个字说的是修养。仁就是心存善念,和就是不走极端。仁和加在一起就是指“宽厚能容,与人为善”。后两个字说的是作风。“止”说的是要有大局观,抓住要领,有所不为。一个领导者的大局有两处:
第一处叫做“三要。”一要利民,就是要时刻想着让众人受益,让大家有好处,让百姓有实惠;二要敬士,就是要给做贡献的中坚力量以应有的待遇,赏罚分明;三要用才,就是做事情要选合适的人,择人任势,人尽其才。孔子说这三条是大节,大节定了,在其他小事情上有些过错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领导。大节把握不住,在其他的事情上再努力也是枉然。
第二处叫做“五忧”。要忧贤才,看看自己是不是选拔了合适的人才,是不是给了人才应有的待遇;要忧决断,看看自己的决策是不是正确,战略方向对不对,有没有风险防范措施;要忧谋略,看看自己有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来组织实施,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不能顺利解决;要忧众寡,看看分配是不是公平,大家的意见和要求是什么,能不能满足;要忧德行,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德标准,能不能令大家佩服。
“静”说的是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进而控制自己的行为。“静”的要领是“见利不动,遇事不慌,半只冷眼,一颗素心”。一个好的领导者要有静气,遇到大事件的时候,要稳住心神,压住阵脚,这样下属们的心神才能稳定,局面才不会乱;而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则要兢兢业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下属做事情才能够不松懈、不荒废。这叫做“以有事之心处无事,以无事之心处有事。”平时待人接物,首先要冷静,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能从局外人的角度冷眼评价一切。只有这样才能稳住大局不犯错误。
能做到“仁和止静”的程度,那么一个领导者的心术就可以说是完整了,这个时候再去驾驭那些五花八门的治术谋略,就可以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了。【作者:趙玉平 来源:平讲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