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雷曼(Lehman)倒闭后,全球性“大衰退”进入高潮期,这使人们开始热烈讨论,哪种组织结构最能帮助企业应对重大经济危机。应该让基层经理有权做重大决定吗?还是说,裁员和削减成本这种经常在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的富有挑战的激进抉择,只应当由少数高管来做?
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任教的尼古拉斯?布卢姆教授认为,基层经理应该有更多自主权。他说:“分权有助于企业改善业绩,特别是在行情不好时。”布卢姆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教授菲利普·阿吉翁、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助理教授拉菲拉·萨敦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表现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a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约翰·范·雷内合著了论文:《变害为利?大衰退中的增长和分权》。
这篇论文回顾了大衰退即将到来以及大衰退期间企业的表现,这些研究者发现,和集权型公司相比,下放决策权的公司销售额跌幅较小,生产率提升速度也较快。
他们指出,经济衰退期间,不确定因素会增加,环境变化也很快。因此,公司更需要应对这样变幻的局势。如果赋予基层经理决策权,而不是让他们等待高层下达指令,公司就更有可能从容应对。布卢姆说:“反应时间长会造成极大损失,这说明应该下放决策权。”
布卢姆表示,上述发现和长期以来的观念大相径庭。后者认为,集权型公司在衰退中表现更好,原因是这些公司让最高层来做那些艰难而令人不快的决定,比如关闭工厂、裁员以及其他大幅削减成本的措施,人们认为上述举措是经济衰退时的主要生存策略。布卢姆认为,虽然研究者观察的是中型制造公司,但他们的发现适用于不同行业。
研究者在2006年电话采访了北美、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中型制造企业(员工数约为150名)的工厂经理。负责采访的商学院学生询问受访者,在不需要总部批准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进行多大规模的资本投资。学生们还向受访者询问了聘用员工、推出新产品以及销售和营销方面的决策过程。然后,他们根据工厂经理的回答,对其自主程度进行评分。
研究者们再根据受访公司在分权方面的得分,对它们进行排名,同时察看它们在危机前后的销售额和生产率水平(采用2006-2011年的数据)。衰退期间,所有公司的销售额都出现了下滑,但平均而言,集权型公司销售额下降了10%,高于放权型公司6.2%的跌幅。
研究者还发现,处境艰难时放权有助于提升销售额,特别是在那些由首席执行官(CEO)远程管理的公司。在远程联络的情况下,CEO和工厂经理的相互信任度通常较低,这有时会使企业不够团结,进而影响其业绩。
不过,危机到来时,工厂经理和高管层的利益很快一致。布卢姆说:“面对危机,所有人都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大家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生存下来。只要工厂经理就共同目标与CEO达成一致,在公司放权,也就是工厂经理有自主行动权的情况下,他们就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比CEO驻厂办公并且从一开始就和工厂经理达成共识的公司更明显。
研究者们发现,工厂经理任期较短的公司存在类似现象。上任时间较短的工厂经理,对公司的忠诚度可能不如任期较长的工厂经理,因而可能有些不完全对公司有利的举动,比如说每天的工作时间较短。然而,当面对危机带来的生存压力,新晋工厂经理的行为会迅速发生变化,与CEO形成一致。如果公司放权,他们就很可能做出对公司大有帮助的决定。而且,和一直忠心耿耿并一直采取措施帮助公司的老资格工厂经理相比,新晋经理产生的影响更大。
那么,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布卢姆说:“时局艰难时,应该将权力下放给基层管理者,只有他们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