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登山中领悟出来的管理心得

  50岁之后,我才开始登山。高山上稀薄的氧气,高原反应煎熬中的不眠之夜,扑面而来的猎猎寒风,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陌生人群组成的团队,令人忐忑不安的时刻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所有的这些,让我从登山中领悟到管理的魅力所在。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MBA和EMBA都有登山拓展活动这门课程。多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使得哈佛亨利-B-雷林教授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一个学生在商学院里的成绩和他将来的成功并无关系,即便是看上去短期内有些相关性,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而言,根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学业上的成败不等于事业上的成败,更何况,生活之路漫漫,完成学业之后的人生还要有三分之二的路要走,跑在前面的人,可能会在以后的路程中黯然失色,而起步比较慢的人,往往会后来者居上,因为在学业结束之后的40年或者是50年的路程之中,除了智力的因素之外,帮助你去实现成功梦想的还有很多,遗憾的是,那些因素却是你在商学院中永远学不到的。

  坦然面对,永不言败

  我并不是一个幸运儿,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在雪山,我都有过失败的经历,而且还不止一次。但是我坚信,即便是在行动上失败了,从顺境转入到逆境,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磨难,自己在心中仍然要常常默念“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第一次登山失败是2006年5月6日攀登西藏启孜峰(海拔6201米),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距顶峰不到50米的地方时,关门的时间到了。我清楚地知道,脚下的位置就是此次攀登的极限,尽管抱怨、不满,但是我必须要去面对这一现实,我失望地望了望顶峰,从路绳上摘下上升器,将它挂在安全带的主锁上,转身开始下撤。

  任何一种失败都是付出了代价的,假如你是这一失败的蒙难者,唯一能使你受益的就是反思失败的过程,从中找出能够加以改善之处。即使是现在没有用武之地,来日还是可以受益无穷的。回家后,我在总结失败原因时意识到,启孜峰领队留给队员的时间太少了。从海拔4700米的大本营爬到5500米的前进营地,上升了800米就用掉4个多小时,而从5500米的前进营地爬到6200米的顶峰,需要上升700米,给的时间是5小时,其中还需要使用上升器、安全锁、冰稿等各种器材,每个人还穿着沉重的高山靴。如果那天能够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出发的话,失败是完全可能避免的。

  两个月之后,我去新疆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最后一个营地分别设在海拔6800米和6900米两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6800米处的营地。尽管头一天走得十分的吃力,为了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时间用来登顶,我还是咬紧牙关往上多走了100米,住在6900米的营地。原计划是早上8点钟就要出发的,但是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冻得人出不了帐篷,一直等到太阳照到帐篷口,我才开始出发,时间是9点44分,比从6800米营地出发赢得了一个小时的时间。7月22日14点52分,我成功地登上了慕士塔格峰。一位山友在短信中这样写道:“攀登慕士塔格的成功是方法论的成功。”

  多年来的管理实践告诉我,方法比能力更加重要,行动比计划更加重要。第二次失败是2007年3月17日攀登云南哈巴雪山(5396米)。狂风裹着雪,卷着沙,呼啸而过,不到背风处,即便是一米远的山友讲话也会被风的呼啸所淹没。体重75公斤的我,被风吹得一个趔趄接着一个趔趄。尽管戴着防风帽和雪镜,但是裸露出来的脸和耳朵,被风吹得生疼。风还在不停地变换方向,令人无所适从,当你张着大口呼吸的时候,风夺口而入,满嘴都是雪和沙。

  我向山顶望了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下,被白雪覆盖的哈巴雪山顶峰近在咫尺,按照我们的攀登速度,两个多小时之后就会站在顶峰。

  但是问题是,再往前走的话就是亮冰,需要在登山鞋上绑上冰爪,手持冰镐,才能前行,眼前这么大的风,人在亮冰上行走最容易发生滑坠。3个多月之前,哈巴就曾发生过一起由于滑坠引起的山难,42岁的上海向导“老古董”在海拔5200米处跌落山崖死亡。早上5点半,我们从4100米的大本营出发,已经攀登了将近5个小时的时间,在狂风中行走体能消耗非常大。

  我知道,作为发起人,我面对眼前的状况必须迅速做出决断,是上,还是下。然而,我不忍心就这么让大家撤下去,如果再等一等,风也有可能会变小。躲在岩石背后的我们三人一直沉默着。而风速则依然不减,一阵狂过一阵。最终,我做出了下撤的决定。

  在我们之前,曾经有一个新加坡的队伍成功登顶了,走的是同一线路,由同一个向导领队。仅仅是过了两天时间,我们却只能在海拔4900米处选择下撤,原因是天气这个至关重要的变量改变了。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座雪山都不简单,不要说你以前曾经攀登过多么高的山峰,有过多少次成功。即便是同样一座山,时间不同,环境不同,自己的状态不同,结果也就会截然不同。登山像管理,而不是像物理。物理的特点是,只要你按照某种定律去做的话,结果都是一致的。而管理则是恰好相反的,更多的是依靠实践,依靠你自己由体验沉淀而成的经验,所以管理首先是艺术,其次才是科学。

  目标第一,行动第二

  曾经有人问我,你的登山念头是从哪里来的?我说,始于2002年7月11日我对王石的一次采访。当时,王石刚刚登顶北美最高峰的麦金利不久,在他看来:“那是一座让攀登者很有成就感的雪山。”听了王石攀登麦金利的故事之后,我便萌生了登山的念头。不过,王石给我的建议是,先去登一下香山或者司马台长城。

  香山的海拔高度只有557米,我就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开始起步的。说句实在话,刚开始登香山的时候我也是很吃力的,一路上要歇上好几次。直到一口气不歇地登上香山之后,我才又确定了新的目标——四姑娘山,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

  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我认为设定目标既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具有挑战的,更是一件不断完善和调整的事情。

  挑战自己,不断攀登高峰的同时,我自己也在积极地去创业,而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商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中也会遇到高山缺氧,也会遇到暴风雪,面临这些不确定问题时合作伙伴就会知难而退,不能和你共同去登上顶峰。因此,选择合作的伙伴有可能是一种常态的事情,而不会一劳永逸。可以说,我的攀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有的人在爬上四姑娘山就感到满足了,而像金飞豹这样的人,即便是完成了登上地球九大极点的壮举后还在寻求更新更高的目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登山中领悟出来的管理心得  管理心得  管理心得词条  登山  登山词条  领悟  领悟词条  出来  出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