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成为《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一样的人。长久以来,“罗文精神”已经成为了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其实,在这些优秀品质背后,还蕴藏着大多数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深刻的理念:准备。
有一家银行,分别贷巨款给四位20岁的青年,
条件是:他们必须在30年内还本付息。
第一位青年心想,突然有了一笔款,可以放松了。于是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还不到5年,他的钱花光了——他一无所得。这位青年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位青年很兴奋,每天忙忙碌碌,恨不得每周工作8天!但是办事不用脑子,差错不断……他付出的劳动比别人多,得到的却很少。勉强坚持到11年,还是赔了本。他的名字叫“蛮干”。
第三位青年小心谨慎,凡事服从,总是等到命令才动手。常常临时抱佛脚,结果事倍功半。累死累活才在30年后还上本钱。他的名字叫“盲从”。
第四位青年工作积极,他懂得准备的重要,因此工作效率很高。只有他,不仅在第十年头上还本付了息,还可以拿出余款贷给别人。谁都知道,他的名字叫“效率”。
当年,给他们贷款的银行,叫“工作银行”。
其实,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人生的贷款,是要自负盈亏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需要像第一位青年那样的员工,他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又怎么能期待他为别人服务呢?
同样, “蛮干”和“盲从”类型的员工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益处,他们缺乏准备的习惯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为了企业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会重用那些名叫“效率”的员工——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具有忠诚、敬业、主动精神的人。这才是罗文精神的核心。
《致加西亚的信》中,关于罗文的故事非常简单,当时正值美西战争(作者注: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的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利(美国第25任总统)有一封极为重要和秘密的信件,要尽快交与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以期与他取得联系并获得和他的合作。而加西亚正转战在茂密丛林里,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中尉承担送信的任务。故事的结局是:加西亚从与死亡同行了三个星期的罗文手中接过了这封信。
正是这个故事促成了《致加西亚的信》的诞生。这本书被翻译成30多个国家的文字一版再版,甚至在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图书第六位。
有一天,阿尔伯特·哈伯德和朋友聊天时,朋友说:“罗文所完成的这件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道依靠的只是敬业和勤奋吗?”这个问题使阿尔伯特陷于沉思。的确如此,当时罗文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敌人的子弹,还有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他甚至根本没有见过加西亚,也不知道他当时确切的地址。要克服这些困难,只凭敬业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阿尔伯特认定: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才促使罗文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些敬业、勤奋只不过是一种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正是因为他具备一种提前意识——准备,这才是罗文精神的核心和实质。
阿尔伯特在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决定再写一本书,把罗文精神的核心——准备灌输到大多数对此还没有清醒认识的人们的头脑中,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效率低下。
他开始着手翻阅以前的资料,走访当时一些事件的亲历者,准备静下心来好好完成这一意义非凡的“工作”。遗憾的是,由于那次让人诅咒的海难,他并没有完成这件工作。直到他去世几年后,小伯特才从尘封的阁楼里看到了这部尚未完成的手稿,上面只有一些简单的大纲和零散的感悟,在这些只言片语中,阿尔伯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准备赢得一切!”
虽然书稿最终没有完成,但阿尔伯特通过查阅资料的发现,印证了他的分析:罗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准备。正是这种时刻充分的准备,才给了罗文强大的自信。尽管任务异常艰巨,但充分的准备让他坚信,他能够完成任务。准备使一些在别人眼中看似不可能、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变成了现实。
关于罗文的记载虽然很少,但得到确认的是: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他把准备意识贯穿于工作的每一处。正是有了平时的培养,这种意识才会在关键时刻闪现它的光芒。其中就有这样一件事:
一次,罗文和几名士兵接受一项运输一批重要的军用物资的任务。接到任务后,罗文利用出发前的时间,了解了途经道路的情况;查看了途经地区以往的气象资料,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罗文从资料中分析到,途经地区的雨季即将来临。为了安全,罗文决定提前一小时出发。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在天黑之前通过最险的路段,这样就可以避免万一下雨可能造成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而恰恰是这提前的一小时救了他们。由于行使途中,一辆汽车轮胎被尖利山石扎破耽误了时间。而天气突变,眼看大雨就要来临。他们拼命赶路,等最后一辆车冒雨驶离盘山路不久,后面的一段路就塌掉了。第二天,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从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得知,昨天他们经过的地方由于泥石流,发生了惨重的伤亡事故。
如果罗文按原计划出发,那事故就无法避免了。正是准备让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也许有人会说:准备?不!我们要的是行动!立即行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使行动真正有效的,恰恰就是罗文精神的核心——准备。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从前,有两个教士——威廉和汤姆,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教堂里。山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去溪边挑水。就这样一晃5年后的一天,汤姆没有下山挑水,威廉没有过多地在意。谁知第二天,汤姆也没出现,第三天也一样。就这样过了1个月后,威廉终于按捺不住了,要去看个究竟。
威廉来到了汤姆的教堂,看到汤姆正在十字架前祈祷。威廉好奇地问汤姆:“你已经1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汤姆笑着说:“我带你去看看,你就会明白了。”于是,汤姆带着威廉走到教堂的后院,指着一口水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做完祈祷后,都会抽空来挖这口井。虽然我们现在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自己挑水喝吗?又会有谁能为我们挑水喝?所以,我从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现在终于成功了,我不必再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威廉后悔,自己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就可以让工作更轻松,生活更美好。要保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天天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还能源源不断,就要具备事先准备的意识。
没有什么能比忙忙碌碌更容易,但很多人没有考虑到,这种忙碌后的效果如何。要知道,缺乏准备的忙碌只是在白费力气。
汤姆的做法和罗文的做法不谋而合,汤姆的准备使他在有生之年都可以不再为水源的问题发愁,而罗文的准备让他成就了美国战争史的一段辉煌。
其实,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都包含着必然的因素,而准备却可以使偶然出现的机会变成必然的成功因素。让一个人去做一件没有准备好的事情,那么,这件事的失败在行动前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致加西亚的信》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员工的必备读物。但如果不能领略罗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准备这一点,那就无法真正体会准备的重要性,没有准备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付出的努力越多,失败的代价也就越大。
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
——阿尔伯特·哈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