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知识型员工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在企业中发挥和体现自身价值,除了组织管理外,自我管理至关重要。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目标、自我角色认知、自我学习、自我人际关系、自我激励和自我反省管理六个方面。
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知识型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比重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可以从二个层面来研究,一方面是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
1、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一般都大学毕业,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较知书达理,法律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创新性强,不墨守成规。在企业里从事专业工作,对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大都经历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认识过程,这种经历使他们具有专业优势。
2、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和自信。知识型员工有参与确定目标、制定决策的欲望,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意味着他们很少把工作时间定义为每天8小时和每周5天,这种上进心如果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将形成巨大的力量。
3、起点高。由于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知识型员工新入职企业便会有比普通员工高的地位、工资收入等。高起点对知识型员工既能产生优越感又能产生工作动力。
4、精力集中。相比管理层核心员工,由于不须应对管理等复杂繁琐的日常事物,知识型员工的时间和精力更集中于专业领域,更可能在专业领域取得成绩,为企业做出贡献。
知识型员工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群体,以往的研究文献中大多肯定他们的长处,却忽略了他们的短处。实际上,从不同角度看人,会有不同结论。如果从企业老板的角度看,知识型员工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或称管理难点:
(1)不听话。
比较清高散漫和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与流水线的操作员工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他们倾向于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强调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不易被说服,也不愿受制于呆板的规章制度。但从企业来说,没有统一的指挥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形成合力,企业的任务难于完成。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还未达到民主化的管理层次,领导习惯于下命令,要求下属绝对服从,不喜欢听不同意见,在这样的环境下,知识型员工被认为“不识做”或“书生气”。这里先不论谁是谁非,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说,知识型员工的这种“不听话”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2)对专业的忠诚度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度。
他们更看中自己在专业方向的发展,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自觉积极地做,与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拒绝的态度,认为做那些事情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但公司的角度来说,希望自己的雇员服从于公司,不但能从事专业工作,还应接受其他的工作安排,以满足人尽其用、成本最低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3)团队精神、沟通意识不够。
知识型员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独立思考习惯,但往往过分坚持己见,既不容易让人了解,也不是很乐于了解他人。有问题容易归因于客观原因或他人,不太愿意从主观或自身寻找原因,对企业和他人的要求过高,面子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很畅顺地与同事合作沟通,即所谓智商高情商低。企业与纯研究机构不同,企业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和步调一致,通过协作获得综合优势。独立与协作是矛盾的二个方面,处理不好协同关系,独立性就会打折扣,知识型员工在公司的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
(4)流动意愿强。
知识型员工有接受新工作挑战的能力,因而拥有高于普通员工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个人成长空间,他们较容易寻找新的职业机会。本来,市场经济下员工跳槽是平常事,但对企业来说,知识型员工往往掌握着企业的商业技术秘密和重要资源,培养一个能胜任工作的知识型员工需付出成本和时间,所以,在老板眼中,跳槽绝非好事,对有跳槽倾向的员工“不得不防”,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不信任。
(5)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转化为大众型,现在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从整体素质来看,恐怕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不再统统被企业视为精英。
市场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的增加,心理的失控和身体的失调,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每个人都要加强自我管理。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活动,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目标管理。
在服从企业大目标的前提下,也应有自我发展目标。认清所处的环境,在找到自己长处的同时找出自己的短处,明确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目标没有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目标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目标指引工作和学习的方向,每天的工作与学习,其实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地提出目标、不断追求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过程。
2、自我角色认知管理。
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企业成长的统一性问题。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环境的条件和约束,离开了具体环境而谈人的`发展是不现实的。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与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属性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型员工要摆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善于把自己的知识特长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个人专业与企业需要的关系,努力把自己的兴趣特长融入企业的现实任务之中,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割裂开来不会有什么成就。过度地抱怨环境这也不好那也不具备,只会埋没自己的才干。不同的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有所区别,有的是纯专业性的,如大企业的研发职位;有的专业性不那么强,如市场营销职位,但不管什么企业什么职位,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与周围同事打成一片,才可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样,企业发展了,做大做强了,个人才有更大的舞台。
3、自我学习管理。
知识型员工的资本是知识。在当今职场上,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企业打工非常罕见。在激烈甚至残酷的职场竞争中,不进则退、新人取代旧人是一条不变的规则。在外资和民营企业中,常可见到这种情况:某位员工由于工作出色,一下子就被提拔到核心员工的位置;同样,一位不思上进的核心员工突然有一天被降到普通的位置。在企业中,谁有能力谁上,谁失去了竞争力谁下,哪怕你曾为企业立过功劳。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位置和收入只是知识的副产品。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埋头工作或满足于现状是没有发展的,惟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守住自己的看家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自我人际关系管理。
知识型员工往往专注于专业,认为专业水平上去了,一好百好,从而忽视人际关系。常常有这样一种人:专业水平很高,为人很好,但由于人际关系没处理好,缺少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在工作中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专业水平。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此话道理深刻,尤其在中国的人文环境中更有现实意义。由此看来,知识型员工要想成功,就应该加强自我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5、自我激励管理。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推动力,古人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我激励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判断的基础上的。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潜藏着一种神秘而有趣的力量,那就是自我激励。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善于自我激励的人,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使自己永远具有前进的动力。自我激励,对组织而言,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对知识型员工来讲,是个人从消极被动的执行者转换为积极主动的进取者,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最佳状态。
6、自我反省管理。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
经常反省自己,可以驱除心中的杂念,理性认识自己,对事物有清晰的判断,可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不致迷失方向。只有全面的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并付出了相应的行动,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反省是不可或缺的。“反省自己”应该成为知识型员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的反思自己失误之原因,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