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导语:“新生导生制”是基于朋辈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新生导生在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管理服务和心理疏导职能的过程中充分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生导生言行不规范、关系定位不准确、“新生导生制”持久性不足、考核体系不健全是“新生导生制”的实然存在;探索“新生导生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一、“新生导生制”与大学生自我管理
(一)“新生导生制”及其溯源
“导生制”由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于18世纪首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导生制”在节省办学经费、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导生制的本质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导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其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新生导生制”是“导生制”的发展与创新,是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发展的双向选择。“新生导生制”是基于朋辈教育理论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而来的。通过选拔思想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较强、具有服务意识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导生”,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生活指导,引导大一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新生导生制”的实践与推行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载体
“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载体,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有效形式。新生导生作为新生年龄相仿的朋辈群体,与新生交流接触可以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展开,双方形成积极的良性互动,帮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及时完成角色转换与定位,培养专业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新生导生帮助新生的过程实际上一种“新生导生―新生”之间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开展有针对性、亲情化、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工作的同时,新生导生时刻以辅导员助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激发自身潜能,努力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二、“新生导生制”的职能体现
(一)思想引领
在复杂多元的价值传播战中赢得大学生信任、坚定大学生信仰、引领大学生发展,就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新生导生作为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他们可以在新生班级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感恩教育等,引导大一新生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鼓励新生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贾可卿指出,思想引领的关键在于按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增强主导性意识形态自身的理论魅力。对于新生导生而言,增强自身才干是实现思想引领职能的关键所在。新生导生和新生年龄相仿,存在趋同性和相近性,可以在充分了解新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并以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感召大一新生。
(二)学业指导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学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学习的.专业性要求大一新生既要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是对大一新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多数新生在初期难以适应。因此,协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是新生导生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新生导生在充分了解新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教育,激发新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求职欲望,引导新生对专业发展、未来就业等有积极的认知;除了在专业课程学习给予新生帮助外,新生导生还可以通过课外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和帮助,引导新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管理服务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发展。大学生亦是如此,初入大学,新生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等等,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主动承担意识。当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发生矛盾时,新生导生要发挥协调者的职能;当新生学习动机有误、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新生导生要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指导;当新生不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时,新生导生就要亲切告知;在新生导生面前他们不会存在防御心理,当新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新生导生要主动帮助其想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平日学习生活中,新生导生还要督促他们认真学习、遵守校规校纪,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
(四)心理疏导
朋辈教育要与其他同学通过某种联系和缘由为介入点。新生导生就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合理恰当的介入点。新生导生经过与新生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联结,形成了和谐互助的朋辈关系。新生存在心理困惑时,新生导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耐心地倾听,运用已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相关技能,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及时将不良心理状态遏制在萌芽状态;当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新生性格内向,个人相对封闭,他们通常不会外露情感,也不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新生导生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用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每位同学,发现异常状态时,及时地进行梳理、分析,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由辅导员或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做好相关咨询和疏导工作。
三、“新生导生制”的运用现状
(一)新生导生言行不规范
新生导生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一新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生刚入校,对于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品学兼优的新生导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访谈中发现,有新生导生不注重个人言语、仪表,在新生中没有公信力,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有新生导生存在酸葡萄心理,误导新生,自己觉得学习更重要,告诉新生应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有新生导生在大一新生选课时向其传递不良信息,告诉他们有的老师上课不点名、考前给范围等,间接左右新生的想法。这些言行背后的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亟待教育和引导。
一是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新生导生制”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可以放任不管,将所有的事情和工作交由新生导生负责;部分辅导员对工作缺乏全面、宏观地引导和把握,没有对新生导生充分授权,在新生代导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指导和帮助。二是新生导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充分实现。部分新生导生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工作方法不恰当,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不认同、不配合、不参与的局面;部分新生导生态度不端正,以“管”代“导”,极易引发新生反感;也存在部分新生导生无法处理好学习和助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学生自我管理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三)“新生导生制”持久性不足
一是新生入校初期,新生导生工作认真负责,具体工作开展井井有条,为新生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导生学业任务的加重、能力有限等原因,新生导生的存在趋向于形式化,新生导生“导”的形式也过于单调,实质性内容缺乏。二是新生导生的培训并非持续性的,新生导生只有经过培训,具备一名导生应有的技能才能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但是部分学校仅在新生入学初对新生导生进行培训,培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培训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新生导生“积聚能量”不足,工作开展受限。
(四)“新生导生制”考核体系不健全
一是评价主体过于主观,对新生导生的考核主要由辅导员完成,辅导员在评价新生导生的过程中容易受个人情感因素影响,主观性较强。二是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当前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新生导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新生导生工作效果的体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但新生导生的考核往往是在一学期后,此时,可评价的量化指标较为局限。
四、“新生导生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性策略
“新生导生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是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举措。探索“新生导生制”的有效策略,对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促进作用。
(一)能力提升策略
提升新生导生的能力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横向提升专业能力。导生的选拔由各学院辅导员负责,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为大一新生配备优秀的新生导生。新生导生经过选拔后,必须积极参加短期的集中岗前培训,明确新生导生的工作意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言行规范等系统内容。二是纵向提升实践技能。工作过程中,定期召开专题培训,主题可涉及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心理问题预防、压力排解等多个方面,为新生导生提供操作技能上的支撑。还可以通过工作交流会、座谈会、沙龙等活动,为新生导生提供答疑解惑的平台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新生导生聚集在一起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在交流中提升。
(二)双主体策略
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新生导生的双主体作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切实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应贯穿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的全过程。新生入校阶段,辅导员加强引导和宏观组织;过程控制阶段,辅导员加强监督和指导。辅导员要及时与新生导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少数存在的个性问题分类指导,实现学生工作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引导新生导生树立主体意识。新生导生要想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必须树立坚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将“导”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落实到新生中。与此同时,新生导生要端正态度,新生导生和新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绝对避免高高在上地“俯视”新生。
(三)过程监督策略
新生导生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仅仅依靠新生导生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严格的过程监督是确保新生导生顺利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对于新生导生在帮助大一新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行为和言语进行及时地批评指正,并指导新生导生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工作缺陷,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对于认真负责、表现优秀的新生导生,辅导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奖励,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经费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给予一定的通讯补贴,也可以通过参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形式给予精神奖励。总之,辅导员的监督应贯穿新生导生工作的全过程。
(四)综合评价策略
综合评价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一是确保评价主体的全面化,对新生导生的最终评价应在其服务一年后进行,由辅导员评价、新生导生自评、新生导生互评、新生评价四个维度构成,分别占一定的权重;二是实现评价内容的系统化,从工作内容(思想引领情况、学业指导情况、管理服务情况和心理疏导情况四个方面)、工作方法、工作成效、满意度等几个维度展开,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客观地开展;三是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导生的思想品德考核通过定性考核来完成,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如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奖情况等通过定量考核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