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企业人才战略管理
导语:实施人才战略已经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的,自从国家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后,各行各业选用人才经常被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怎么做好企业人才战略管理
一、积极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到重点突出,通过抓好重点带动一般,推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围绕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等“五种能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1.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拓宽党政领导人才选拔渠道,注意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2.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3.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
现阶段,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优化结构,要对人才总量、结构、分布以及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研究。
重视对人才理论、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研究,学习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研究制订有利于人才发挥最大效能的政策文件。充分听取专业技术人员对事业发展的"建议,及时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服务。采取加快培养和大力引进的措施,努力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着力改变目前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其次是提高专业素质,应结合企业实际和针对各类人才特点,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大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力度。
以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有计划地遴选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鼓励其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重大科研、生产项目,重点工作、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具有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企事业单位决策层。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新工艺、新技术培训,鼓励技能型人才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再次是要切实发挥作用,要确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围绕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环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要密切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沟通和联系,尽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办实事,妥善解决好他们在工资、职称、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切实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力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良好环境,激励各领域人才奋力攻关,勇攀事业高峰。
二、实施创新型人才机制建设
科学完善的人才机制是保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前,要大胆改革创新,抓紧构建五种机制:
1.建立培养教育机制
应围绕提高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人才创新能力,切实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各类人才不断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从各类人才的实际出发,按照开放式、多渠道、市场化的要求,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人才培育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工作措施同体制改革要求相一致,人才结构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加强终身教育体系的规划和协调,优化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抓好各类人才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应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素质。
2.建立评价选用机制
对待人才,应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容人之短,用人所长,不可求全责备。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论人才,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方针,科学的评价和选拔任用人才。
3.建立市场流动机制
深化人才市场体制改革,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取消人才流动的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等因素限制。建立人才进入“绿色通道”,对引进人才实行特事特办,不受任何限制,不附带任何其它条件。大力推动人才的“柔性”流动,鼓励、吸引国内外人才通过参与项目开发、提供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兼职兼薪。切实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流动健康有序发展。
4.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针对各类人才特点,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应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的政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工资制度,大力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岗位工资、专利分红、效益提成等多种分配形式,把工资、奖励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由各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列入预算,设立专户,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和短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资助等。探索建立由政府、单位、社会等多元化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人才流动、配置、使用的投入。大力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要保证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启动费用和资助费用。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优秀人才的生活待遇,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